郭子儀紀念堂一景
撰文、攝影/徐丹語
現在每個月的新行程,就是發掘大台北的舊建築。不管是再次去或是第一次去的,它們的歷史價值和美學是我一直以來所著迷的,所以能給予我極大動力去走訪這些地方,尤其冷門的地點更是讓人驚豔。這週我一如往常的善用週末時段,不浪費空閒的時間。早上起身後,搭著捷運前往內湖的方向。城市的景觀慢慢由密集度高的建築物到寬敞的道路與近郊。沿著文湖線,我在文德站下了車,跟著出口指示的方向,來到了「郭子儀紀念堂」。
郭子儀紀念堂
通往紀念堂的路上,有一扇中式拱門,連接著一個長階梯,隨後進入了小山區中的樹林步道,很快的一間獨棟紅磚建築就出現在山腰間的一塊平地。當下看到它時真的是讓我讚嘆不已,是一棟完美的結合了中西風格的建築,也為日據時代大正年間典型的豪宅,整體外觀相似於迪化街的洋樓。
中式拱門
通往紀念堂的樹林步道
紀念堂的斜左側外觀
右側面的山牆是中式建築
郭子儀紀念堂又稱「內湖紅樓」,興建於1917年。雍正5年(1727年) 來臺開墾的內湖郭氏家族,到日本時期已有四代香火,家族龐大,便開始進入公務體系,從事地方行政工作。自1924年起,內湖紅樓為郭氏家族第六代的子孫,郭華溪先生的住宅。但在30多年間因為種種原因,紅樓轉售給不同雇主,也曾租借給農民使用。到了1980年代,這裡成了空屋,導致古宅荒廢多年。一直到近幾年,郭氏家族為緬懷先祖郭子儀,將古宅申請修建為「郭子儀紀念堂」,2012年1月完工,也成為世界郭氏宗親總會所在地。
二樓陽台的設計是整棟建築最華麗的部分
一樓內部的樑柱為木造
二樓的會客室
從二樓走廊望出去可見左側的建築物
二樓的小走廊
二樓的會議室
唐代的書法印帖
先祖郭子儀畫像和牌位
整棟古宅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在這個深遠的歷史中,看到一個大家族在當時地方上巨大的身影,內湖紅樓背後的故事更值得被認識了!
山牆上的汾陽二字是郭氏宗族堂號
紀念堂右側外觀
山牆與紅磚牆面的結合,設計的非常細膩
小型的蓮花池
紀念堂的側面與正面明顯為兩種風格
右側的建築物現在為辦公室
從樹林步道的方向望向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