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運動家簡吉
簡吉,出身於高雄鳯山貧窮的農家,自幼從事農事,刻苦向上,體會貧農的困苦生活,成年後以一個教員的身份走上農民運動之路。(楊渡供圖)
作者/徐宗懋圖文館
日據臺灣統治者在1915年血腥鎮壓以南部勞苦大眾為主的起義事件「西來庵事件」之後,表面上暫時壓制了抗爭活動,然而隨著殖民經濟體制進一步深化,總督府與南部農民勞工階層的矛盾並沒有解除,反而以新的型態爆發。
尤其是1917年蘇聯革命之後,左翼的思潮席捲世界,臺灣的農工運動以及共產黨組織也隨之誕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農民組合與臺灣共產黨,而引爆事件的火種則是殖民當局連同大地主剝削蔗農的抗爭事件,以及一連串逐漸升高的農民抗暴運動。其中最有名的領導者是簡吉、李應章、劉崧甫等抗暴英雄。
簡吉走上反抗殖民統治之路
騎在牛背上的簡吉,由於見到學生課外還要下田勞動,面黃肌瘦,也無法正常學習,而自己當教員形同「月俸盜賊」,於是辭去教職,協助農民反抗壓迫。(楊渡供圖)
農村知識青年的親情
1921年,簡吉(右邊站立者)初任鳯山公學校教員時和父親(持扇者)及家人合影,簡吉教書的學校就是他的母校,在教育水準較低的農村地區,簡吉的工作受到尊敬。(楊渡供圖)
殖民經濟中的製糖業
日據時代,製糖廠工人將收割後的甘蔗送上小火車。製糖業是日本統治下典型的殖民經濟。日本根據臺灣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選擇發展製糖業,以供出口之用。其方式是扶植特定的大地主,僱用貧窮的農工,壓榨農民的血汗,以取得龐大的經濟利益。為了爭取本身的權益,蔗農群起反抗地主和殖民當局,為日據臺灣農民運動之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陳何茹苦含辛的生涯
簡吉夫人陳何與長子簡敬合影,1929年簡吉入獄十年之前,陳何生了三個孩子,簡敬、簡恭、陳從(從母姓),丈夫出獄後,又生下簡道夫,1947年3月生下了最小的孩子簡明仁。由於簡吉走上革命之路,四處奔走,陳何獨自辛苦地帶養孩子們,尤其簡明仁出生時,簡吉正因「二、二八事件」遭通緝逃亡在外,更顯人世滄桑。(楊渡供圖)
豐原的群眾演說
1927年,日本律師及社會運動家布施辰治在豐原演講,簡吉擔任引介和翻譯,台下擠滿群眾,在農組與文協的協助下,簡吉陪同布施辰治奔波南北21處,演講32場,影響重大。(楊渡供圖)
1924年至1925年間,彰化二林爆發蔗農抗爭事件,領導人是來自二林的李應章,他從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年輕時就受到孫中山國民革命思想以及五四運動的影響,具有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他帶領二林鄉人對日本殖民當局展開激烈的鬥爭,原因是殖民當局為了經濟利益,強迫農民種植甘蔗,又夥同大地主「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強制以低價收購甘蔗收成,造成蔗農無法生存,苦不堪言。
1925年,李應章組織二林農民組合帶頭抗爭,衝擊日本當局,由於李應章傑出的組織能力,講出勞苦農民的心聲,農民組合參與者日眾,最高達5000多人。這年10月,農民組合在與蔗糖公司交涉時爆發激烈抗爭,有93名組合成員遭到逮捕,並被施以各種殘忍的酷刑。李應章本人亦遭逮捕,被判處8個月,其它另有25人遭到不同刑期的牢獄之災。
至於劉崧甫,來自彰化二林望族,自小受漢文教育,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思想。他在學校就讀時就認識了李應章、蔡淵騰、詹奕候等人,後來都成為農民組合的重要幹部。他們開設講座,教導農民爭取自己的權益,批判殖民當局種種剝削農民的政策。二林事件中,劉崧甫亦遭到逮捕,服刑6個月。
彰化二林事件也鼓舞全島農民的抗爭意識,其中最有名的組織者和領導人則是來自高雄鳳山的簡吉。簡吉最早畢業於臺南師範學校,擔任教職工作,生性好打不平,他看到農民受到殖民當局剝削的悲慘生活,決心辭去教職,全新投入農民運動。
簡吉與李應章兩位革命戰友
1927年,簡吉(左)與李應章(右)在二林農村演講被檢束的紀念照。1925年,彰化二林蔗農為爭取自身權益,對製糖進行抗爭,日警前來阻止,雙方發生摩擦,日警遂大舉拘押抗爭農民,史稱「二林事件」。李應章為文化協會籌組人之一,擔任二林地方幹事,對蔗農思想啟蒙,成立全臺第一個農民組合-「二林蔗農組合」。簡吉則在鳯山成立「鳯山農民組合」,成為職業運動家,在各地農村奔波演說。1926年8月,臺灣農民組合成立於鳯山,由簡吉出任中央委員長,展現領導能力,將臺灣農民運動推向高峰。(楊渡供圖)
簡娥與農組幹部
農組大湖支部成員合影,左三為農組重要幹部簡娥,「二一二事件」中,簡娥逃脫,化裝為農婦,繼續在桃園、中壢一帶宣揚抗爭理念。簡娥亦為臺共黨員,後遭日警逮捕。(楊渡供圖)
日本律師布施辰治為臺灣農民討公道
1927年,日本律師與社會運動家布施辰治來臺為農民組合舉行講座,由簡吉擔任翻譯。布施辰治不僅擔任辯護律師,在簡吉與李應章的陪同之下,到各地農村演講,為臺灣農民仗義執言,造成很大的轟動,二林事件對基層群眾起了重大的政治教育作用。(楊渡供圖)
1926年,簡吉與趙港、楊逵等組織臺灣農民組合,出任中央常務委員,並代表臺灣農民出席日本農民組合第六回大會。由於在生產結構中,臺灣農民與日本農民都受到當局與大地主的嚴重剝削,民不聊生,雙方很快就相互支援,包括日本勞動農民黨決定派遣黨員古屋貞雄律師來臺指導,雙方力量會合聲勢浩大,由於思想綱領接近,農民組合很快就與共產主義運動快速結合。
1928年4月,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日本共產黨臺灣民族支部於上海成立,簡稱臺灣共產黨,成員包括林木順、林日高、翁澤生、潘欽信、林來旺、張茂良、謝雪紅等,中共亦派代表參加,其中翁澤生同時具有中共和臺共雙重身分。
臺灣共產黨成立,當時的時代目標是從日本殖民統治中實現民主解放運動。由於解放農民的目標與農民組合的綱領一致,簡吉很快就表示支持臺共的運動方向。
日本勞動農民黨的政治聲援
1928年,日本勞動農民黨的競選海報,日本左翼政黨對臺灣農民組合提供許多支援,包括政治聲援和抗爭技巧的指導,然而1928年日本政府全面鎮壓日本左翼政黨,大批日本共產黨員遭到逮捕,勞動農民黨、全日本無產青年、日本勞動組合評議會等團體被命令解散。(楊渡供圖)
日本蓬勃的左翼運動
日本左翼團體舉行的「蘇聯工農」文藝展,日本政府的法西斯軍國主義專政激起了民間蓬勃的左翼運動。(楊渡供圖)
由於左翼運動日益壯大,農民組合在全島的演講大會風起雲湧,嚴厲地批判日本殖民當局的苛政,對日本殖民當局造成極大的壓力,不斷與日本殖民當局發生摩擦,日本決定對臺灣的民主抗爭團體進行全面性的禁止和逮捕行動。
1931年,殖民當局同時下令解散民眾黨、臺灣共產黨以及農民組合等團體,並進行大逮捕行動。簡吉則更早在1929年2月遭到逮捕,被判1年,出獄後二次被逮捕,被判10年牢獄,為臺灣窮苦的農民抗爭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李應章被捕傳票
臺中地方法院就二林事件對李應章所發出的傳票,實際上是李應章被突襲逮捕,同時交付傳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劉崧甫手寫二林事件辯護書
二林農民組合另一位重要幹部劉崧甫在審判期間所寫的自我辯護聲明,劉崧甫出自望族,受過高等漢文教育,也能夠用日文寫作,他所寫的二林事件辯護書也成為重要的歷史文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李應章所寫二林事件辯護書
李應章就二林事件所寫的聲明,雖然原始文件老舊,字跡逐漸褪去,但仍然是珍貴的臺灣史文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文化協會本部
臺灣文化協會本部,雖然是破舊的老房子,但卻是日據臺灣中華民族思想和文化的繼承基地,不屈不饒,鬥志無窮,成就了日據臺灣抗暴運動的史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移居臺灣20餘年的日本記者泉風浪目睹臺灣農民運動的過程,於1928年出版《臺灣の民族運動》,詳列日據時代臺灣反對運動,從文化協會、民眾黨、農民組合以及臺灣共產黨等組織的興起,他認為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所有的運動本質上都有著中華民族主義情感的內涵,都是在臺灣的中華民族反對異族統治的形式,也是運動推動最大的內在力量。
至於遭到解散的臺灣政治團體和左翼組織,在日本侵華戰爭和二戰中,均處於潛伏狀態。
日據臺灣人的中華民族運動
日本旅臺記者泉風浪所寫的《臺灣の民族運動》,章節篇即列出各項臺灣人抗爭的心理,他直指臺灣人的心理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而臺灣的民族運動實際上就是臺灣人的中華民族運動,這是日據時代臺灣人抗爭運動的核心內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記者親睹臺灣反抗運動
泉風浪的作品列出臺灣抗爭組織的介紹,包括臺灣農民組合、臺灣文化協會、臺灣平民黨、臺灣民眾黨、中史蔗農組合、臺灣工友總聯盟等,由於泉風浪實地採訪臺灣反抗運動,親眼目睹整個過程,所以他的記錄具有強烈的紀實性。(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殖民高壓統治的失敗
泉風浪的著作的自序文,這是臺灣人從底層出發的抗爭團體和社會運動。這是1915年西來庵事件之後,整個抗爭活動從武裝起義轉為長期的社會運動,而且具有更深刻的思想背景,貫穿整個1920年代。事實上,在日本殖民當局緊盯著臺灣農工運動的同時,一場轟轟烈烈的霧社事件即將爆發,證明了殖民當局的高壓統治全然失敗。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光復,這些過去反抗日本殖民當局的臺灣英雄則走向不同的政治道路。
隨著國共內戰以及228事件連續爆發,簡吉、李應章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簡吉於228事件中,參與中共臺灣省工委武工部書記張志忠所領導的嘉義武裝抗爭行動,後因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捕投降,供出所有名單。張志忠和簡吉先後被逮捕並遭到槍決。
至於李應章則早於1934年偷渡廈門,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當地行醫,並參加秘密革命活動,改名李偉光。抗戰勝利後,李偉光擔任臺灣旅滬同鄉會理事長,協助滯留大陸的臺灣人返鄉,1946年9月,李偉光返臺,並公開紀念二林事件活動,隨後又返回上海。
1949年10月1日,李偉光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盟員的身分出席了中共建政大典,成了登上天安門城樓的6個臺灣人之一。
回顧農民組合抗暴的歷史,凸顯了日據臺灣時期,在殖民當局高壓統治和剝削的苛政下,前仆後繼的前輩的英勇抗暴事蹟,他們都懷著深厚的中華民族意識和情感。無論他們最後加入了國民政府或參加了中共,都是中華民族奮鬥的輝煌一頁。
今天臺南烏山頭「八田與一」紀念公園對臺灣人是一大羞辱,因為臺灣人並不需要紀念高壓剝削的總督府的忠僕八田與一,而是應該紀念曾經付出血汗的農民組合抗暴英雄們,因此廢除所謂的八田與一紀念公園,改為臺灣農民組合紀念公園,以彰顯日據臺灣抗暴的英雄前輩們,以實現臺灣歷史的基本正義。
★★★ 圖文版權所有,須經《優傳媒》同意才能使用
作者簡介
徐宗懋圖文館負責人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