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爆案是高雄人永遠的痛,卻屢屢遭到政治操弄。(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檔案照片)
優傳媒記者林秀英/高雄報導
高雄氣爆案官司二審大逆轉,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合議庭認為廠商無責,應由高雄市政府三名官員扛責,在港都政壇再度掀起誰該負責口水戰。
高雄市議會氣爆調查小組召集人、國民黨市議員陳麗娜指過失責任全在陳菊愛將趙建喬等人,強調陳菊在氣爆發生時把責任全轉嫁給廠商,不但設計出代位求償來轉移其國賠責任,還維護趙建喬升官、置議會假扣押趙財產等要求於不顧。
不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指這不公平;市議員簡煥宗也說,那個工程是前市長吳敦義時期所做,該查的要查清楚。
劉世芳在氣爆案發生時是高雄市副市長,她對於判決僅有公務員有罪、廠商完全無罪,認為顯然不符社會常理和經驗,對此表示相當遺憾;在氣爆發生當下執政的陳菊市長及市府團隊,在刑事及行政責任上,已經由監察院及司法檢調等機關完成責任上的釐清,並無疏失。
劉世芳認為,氣爆案是高雄人永遠的痛,卻屢屢遭到政治操弄,此次判決針對的是28年前,由吳敦義擔任市長的高雄市政府所負責的工程施作,請有心人士勿再操弄高雄的傷痛。
高市新聞局長鄭照新對此表示,氣爆案造成高雄市重大傷亡,高市府尊重司法判決,但認為廠商仍應負起部分責任。
「真相浮現,陳菊不慚愧?」陳麗娜則認為,高雄市政府可能要負起百分百、高達10億的賠償責任。面對這樣的結果,陳菊等人不應道歉、負責嗎?
國民黨市議員陳麗娜提到,氣爆發生時,陳菊市府反射性動作就是甩鍋、扣帽,副市長陳金德更採取許多大動作,把責任全推給廠商。然而對於愛將趙建喬卻極為袒護,不但不必扛責,官還越做越大。(圖/翻攝自高雄市議會檔案照片)
陳麗娜提到,氣爆發生時,陳菊市府反射性動作就是甩鍋、扣帽,副市長陳金德更採取許多大動作,把責任全推給廠商。然而對於愛將趙建喬卻極為袒護,不但不必扛責,官還越做越大。
她指出,最令人氣憤的是,議會很早就要求應對趙建喬財產進行假扣押,沒想到陳菊不但置之不理,還在卸任前通過「不向趙建喬求償」的決議。如今二審逆轉,責任雖全在趙建喬等三人,他們卻一塊錢都不必賠,十億左右的賠償金都要由高雄市政府吞下。
陳麗娜指出,氣爆後湧入大量社會捐款,這些由社會公眾所捐的錢,屬於善款;市府的侵權責任,仍為其不可推卸的國家賠償責任,兩者不能混淆!然而陳菊卻發明代位求償,利用法律專業矇騙災民,讓絕大多數的災民形同「認賊作父」,在收受社會善款同時,放棄了申請國賠究責的權利,且還要感謝國家賠償事件之加害人高雄市政府!當年的受害者代表、委員會成陳冠榮醫師也大力贊成陳菊任何決定,對照如今判決,也算諷刺。
陳麗娜再指出,當年議會一再提醒民進黨政府不要指責別人、推卸責任,他們卻置之不理、一意孤行,連二審做出責任百分百在市府的判決,民進黨還試圖以「不符社會常理和經驗」來推託,看在高雄人眼裡,只能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