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師舜大使肖像。(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優傳媒刊介》
劉師舜(1900~1996)大使,中華民國著名外交官,中華民國與加拿大關係奠基者,二次世界大戰後廢除不平等條約第一人。曾任加拿大公使、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聯合國代表團副團長兼託管理事會首席代表、墨西哥大使。退休後致力於中國典籍、詩詞之英譯,享譽國際。
劉師舜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預備科,後以美國退還中國之庚子賠款赴美留學,先後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碩士、哥倫比亞國際公法博士(1925年3月)等學位。劉大使學貫中西,溫文儒雅,畢生對開拓中國外交關係及開展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磨滅之貢獻。惜因人事傾軋,劉大使個性耿介,雖輩份、事功皆在蔣廷黻、葉公超之上,1958年被以不明原因、無退休金逼退,劉大使默默承受,含恨在美以著述終老。
其長侄劉敦仁先生勤於探索蒐羅,窮十年之力寫成劉師舜傳記,以遂心願。書中有關中國外交史之照片、文件、書信等珍貴史料極為豐富,有關外交關係之突破、經營、委屈求全等諸般情節,即在今日亦深富啓發,至於劉大使之政壇際遇更可窺當年官場文化,無不耐人尋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華民國近代外交史鉅著。
《優傳媒》獲作者授權,即日起選録有關劉大使事功章節,每周三見刋,以饗讀者。
取得加國戰爭撥款與獲頒榮譽博士
上文總督答辭中提及的 “互助法案”,是劉師舜和加拿大首相金.麥堅齊在1944年3月22日,依照1943年加拿大戰爭撥款 (聯合國互助)法案,所簽署加拿大戰爭供應品供給中國所適用之原則之協定。劉師舜在這方面不遺餘力地促成這一抗戰時期所獲的的同盟援助, 也是他就任駐加拿大首任大使後,與加拿大首相簽署的第一個援助協定:
l
1944年10月25日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向中國,美國,英國及蘇聯等四國駐加拿大大使頒授了榮譽博士學位,其中包括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劉師舜。 劉師舜因在加拿大擔任公使期間,和加拿大首相金.麥堅齊結下深厚友情,而且在開展對加拿大外交關係重任中諸多建樹,尤其是中國在對日抗戰精神及不屈不撓的奮鬥,得到加拿大朝野上下尊重和支持。所以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選擇頒授榮譽博士學位時,劉師舜大使名列其中是當之無愧的:
(加拿大不列顛. 哥倫比亞大學向劉師舜大師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證書)
該大學的學報 The Ubyssey 早在1944年12月12日即已刊登預告大學向中美英蘇四國駐加拿大大使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的新聞,四位榮獲榮譽博士學位的外交使節分別是中華民國大使劉師舜,美國大使雷.阿賽爾頓 (Ray Atherton),英國大使麥爾康.邁克唐納(Malcolm MacDonald)及蘇聯大使格雷克裡.童金 (Gregori I. Tounkin):
在該大學的檔案裡,還保存有劉師舜大使接受榮譽博士學位後,在大學校長的陪同下,簽下自己名字的照片,雖然距今已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照片已褪色而有些模糊,但仍可清晰地展現出劉師舜大使穿著博士禮服簽字的愉悅神情:
(劉師舜大使接受榮譽博士學位後簽名留念,大學校長在旁陪同)
劉師舜駐加拿大擔任全權大使任內,除了上述的協助法案外,還締結兩次中加借款協定,第一次是在1946年2月7日由劉師舜大使和加拿大財政部長伊斯烈 (J. L. Ilsley)簽訂中加財務協定,內容係由加方向中華民國提供六千萬加元貸款,分三十年為償還限期。該筆借款開始時曾討論過為七千萬加元,經過商議後才決定為六千萬。
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中,筆者發現有關中加兩國在商議這筆借款的過程中一些研究中加外交史中較有參考價值的檔案:
外交部在獲得劉師舜大使的報告後,即將加拿大借款的資訊報呈行政院長宋子文,宋子文即批示給王世杰 (字王雪艇)電劉師舜和加拿大政府簽訂七千五百萬加元的合同:
外交部在收到宋子文院長的批示後,立即電劉師舜代表外交部和加拿大就七千五百萬加元借款簽字:
劉師舜在接獲電令後,於1946年2月7日以第576號電文,向外交部報告稱,借款最後敲定為六千萬加元,分三十年還清,年利為三厘,合同已簽訂:
接著劉師舜再發一電文,向外交部報告簽訂合同中的一些規定:
大公報在1946年2月12日就中加簽訂貸款協定的盛事發佈了新聞:
在簽訂中加借款協定後次日,劉師舜立即將與加拿大政府的協商經過,以電文報送外交部,然後由外交部抄送給時任財政部長俞鴻鈞備案:
2月21日行政院以正式訓令發給外交部,並附有相關檔:
1)借款合約草案中文譯本一件。
2)報告一件。
3)加拿大財政部長致駐加大使劉師舜函及復函各一件。
劉師舜致加拿大財政部長的英文函件完整地保存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一併刊印,反映出這段中加外交關係上的合作,不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更體現了劉師舜在任期內所展現的外交才華。
4)駐加大使劉師舜發回的電文兩則。
經過電文的往返,加拿大政府給予中華民國政府的借款所有程式均一應俱全,外交部於是將全部事實呈報行政院備案: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近作外交耆宿劉師舜大使的傳記,是他費時十年的心血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