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樓窗戶的外觀細節
撰文、攝影/徐丹語
繼上週介紹的大稻埕古蹟「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之後,本週的地點則是隔壁的重慶北路二段與保安街的交叉口處,「大稻埕大樓/葉金塗宅邸」,也就是大家認知中的星巴克保安門市。以前我真的不常經過這附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這棟建築的心情,讓我嘆為觀止,無比的驚豔,幾乎很難想像,有如此漂亮且規模較大的巴洛克紅磚建築就位於大稻埕。
大稻埕大樓/葉金塗宅邸
星巴克保安門市的前身為「葉金塗宅邸」,建於1926年。屋主葉金塗先生是當時大稻埕的富商,從事鳳梨罐頭行業。在建築頂端的半圓形牆上,還可見鳳梨圖樣的雕刻呢!但因葉金塗先生早逝,子女也沒接承家業,隨著時間過去,這棟葉家豪宅被各種不同性質的產業所使用,包含大酒樓、報社、外科醫院、茶葉貿易公司以及婚攝公司等等。但在1989年後,就成了空屋,漸漸荒廢。
保安街上的三層立面,是非常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重慶北路二段上的立面,也是台北城大飯店的入口處。
建築轉折處的銜接點,可以看到側面窗戶與牆角的細節。
興建的立面完美的復原了原本的風格
星巴克一樓前的拱廊,左邊為正門。
拱廊邊的戶外座位
直到1997年,因為建設公司為新建大樓而拆除部分舊建築,卻被文資團體發現位於保安街上,還保有三層如此驚豔的立面。經過台北市政府與建商多次協議後,希望能保存完整,所以在重慶北路方向的位置,用仿舊的方式建造了與原本風格一樣的立面。現在為台北城大飯店的入口,飯店的範圍包含舊式建築上方所新建的大樓,而在保安街上的原先立面,被改設成今天的星巴克。因挑高的樓層設計使內部保有舊式豪宅的隔絕。白天的時候,長型座位區旁有一大片的玻璃窗,採用大量自然光照進室內,這也是為何我總是喜歡窗邊位置。
通往二樓座位區的迴旋階梯
二樓的設計,在中間大玻璃窗上放上了星巴克的標誌。
二摟的三層吊燈裝飾
微光的牆角位置
挑高的樓層設計使狹長的座位區非常明亮
被隔開的座位區是兩個立面間的轉折位置
座位區裡的一角
二樓的大圓桌
三樓的座位區
三樓座位區的設計較為簡易
本身很喜愛紅磚建築的我,不否認,大台北地區中,在其他老房子還沒被修復改建之前,大稻埕大樓是我目前為止最著迷的舊建築了!從它完整又獨特的整體架構到所有華麗的細節,我可以盯著它很長一段時間,總覺得它有一股魔力,非常賞心悅目。在台北能夠有一個如此少見的舊建築,卻與生活那麼接近,這樣的場所是相當難得的。不管我經過這裡多少次,必然欣賞它一眼並留影。
傍晚的室內可以清楚看到窗外圓柱的樣子
三樓外觀的細節可以清楚看到每一排窗戶都有不同的設計
二樓與三樓的窗面左右為對成
三樓右側立面的細節,半圓山牆上有鳳梨的雕刻圖形。
建築尾端的側面只有三樓有窗戶
三樓最外圍的窗戶比較大,周邊設計也較為華麗。
牆上的石造裝飾
兩個立面的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