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淇銘未來事件簿》各國政府面對新冠肺炎的因應抉擇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莊淇銘未來事件簿》各國政府面對新冠肺炎的因應抉擇
2020-03-21 07:00:00
A+
A
A-

 

以美國為例,川普剛開始採取英國策略,漠視新冠肺炎的感染影響。直到發現,狀況嚴重,可能會影響選舉連任,立馬選擇台灣策略。(圖/翻攝自白宮直播)

 

作者/莊淇銘

 

上課時,有學生問: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是不是許多偶然的巧合?跟學生說:新冠肺炎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曾在本專欄指出,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密集的群居,再加上跟人類社會共處的各種動物。由於動物身上都會有其病毒,病毒本身會演化,必然會產生新病毒。

 

當出現對人類致命的新病毒,大多數人沒有新病毒的免疫力時,就會造成歷史上大規模的人類死亡。由於新病毒一定會再演化發生,所以,政府應該針對新病毒進行各種準備與演練,以防範各種擴散與感染。

 

全球面對新冠肺炎,各國政府有著不同的因應方式,其中間的利益折衝與抉擇,值得人民探討。以武漢封城為例,當武漢宣布封城時,美國紐約媒體批評此舉「違背人權」。這就是認為武漢人民的「人身自由權」與可能被傳染者的「不被傳染權」的抉擇。當時我就在媒體批判該論點,我認為全球人民的「不被傳染權」高於武漢人民的「人身自由權」。很諷刺的,如今紐約市也可能要封城了。

 

全球政府有兩個主要的防疫策略。其一,以台灣為代表,政府與人民視防疫如作戰。從入境開始檢測防堵可能的感染者,到居家隔離政策,有效率的降低了病毒的感染擴散。其二,以英國為代表。輕症不檢驗,自生自滅,能產生抗體的存活,重症則交給政府隔離。因為,死亡率約百分之三,思考的是全國死亡數十萬人為停損點,而且,換來大多數的人產生抗體。是以,被稱為採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後來被許多國家抨擊為不人道後,又調整路線。

 

其他國家的策略就在這兩個策略中間移動。以美國為例,川普剛開始採取英國策略,漠視新冠肺炎的感染影響。直到發現,狀況嚴重,可能會影響選舉連任,立馬選擇台灣策略。也因此,前後不到兩天,從認為沒有甚麼傳染問題,到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從決策理論來看,這個決策過程有如兒戲也極盡荒謬之能事!

 

安倍晉三因為疫情處理不當,支持度直線下滑。如今,疫情還未見結束的曙光,又急著表態堅持奧運續辦,讓他再度遭受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網友怒指安倍是「賣國金牌」。(圖/翻攝自YouTube)

 

川普改變立場是連任考量,安倍晉三決定繼續辦東京奧運則是政治與經濟考量。安倍晉三因為疫情處理不當,支持度直線下滑。如今,疫情還未見結束的曙光,又急著表態堅持奧運續辦,讓他再度遭受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網友怒指安倍是「賣國金牌」。試想,如果七月運動會時,疫情還未結束呢?那全球運動員的「不被傳染權」不是又被犧牲在政治與經濟的考量之下?

 

學校停不停課也是抉擇,規定超過兩個人確診,學校停課。停課是保護學生「不被傳染權」,但,也會傷害學生的「接受教育權」。台灣已有學校停課,教育部門應重視學生的受教權。以高雄市立空大為例,我在擔任校長時,遇到SARS,我宣布面對面的面授課程停課至SARS疫情結束。全部課程調整成電視與網路授課。現任劉嘉茹校長在新冠肺炎出現時,也明快的進行同樣的宣布。然而,空大有網路教學的相關設備,一般的學校如果停課,該如何維護學生的受教權呢?

 

台灣政府與人民視防疫如作戰。從入境開始檢測防堵可能的感染者,到居家隔離政策,有效率的降低了病毒的感染擴散。(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教育部門應輔導各校進行教師網路授課的研習,以及相關設備的準備。要不然,停課一天一天過去,課程就一天一天落後。泰北高中林秋玲老師很關心此一議題,我跟她說,有不少製作課程的軟體,比如,大新出版社有代理一個世界級的課程製作軟體(Swivl Robot),錄完課程後,直接上雲端。她使用後,覺得效果很好。沒想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已經跟大新出版社購買了兩套Swivl Robot,這是維護學生受教權的「勿臨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綢繆」!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教授。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既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以美國為例,川普剛開始採取英國策略,漠視新冠肺炎的感染影響。直到發現,狀況嚴重,可能會影響選舉連任,立馬選擇台灣策略。(圖/翻攝自白宮直播)

 

作者/莊淇銘

 

上課時,有學生問:新冠肺炎病毒的出現,是不是許多偶然的巧合?跟學生說:新冠肺炎的出現,看似偶然,實屬必然。曾在本專欄指出,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密集的群居,再加上跟人類社會共處的各種動物。由於動物身上都會有其病毒,病毒本身會演化,必然會產生新病毒。

 

當出現對人類致命的新病毒,大多數人沒有新病毒的免疫力時,就會造成歷史上大規模的人類死亡。由於新病毒一定會再演化發生,所以,政府應該針對新病毒進行各種準備與演練,以防範各種擴散與感染。

 

全球面對新冠肺炎,各國政府有著不同的因應方式,其中間的利益折衝與抉擇,值得人民探討。以武漢封城為例,當武漢宣布封城時,美國紐約媒體批評此舉「違背人權」。這就是認為武漢人民的「人身自由權」與可能被傳染者的「不被傳染權」的抉擇。當時我就在媒體批判該論點,我認為全球人民的「不被傳染權」高於武漢人民的「人身自由權」。很諷刺的,如今紐約市也可能要封城了。

 

全球政府有兩個主要的防疫策略。其一,以台灣為代表,政府與人民視防疫如作戰。從入境開始檢測防堵可能的感染者,到居家隔離政策,有效率的降低了病毒的感染擴散。其二,以英國為代表。輕症不檢驗,自生自滅,能產生抗體的存活,重症則交給政府隔離。因為,死亡率約百分之三,思考的是全國死亡數十萬人為停損點,而且,換來大多數的人產生抗體。是以,被稱為採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後來被許多國家抨擊為不人道後,又調整路線。

 

其他國家的策略就在這兩個策略中間移動。以美國為例,川普剛開始採取英國策略,漠視新冠肺炎的感染影響。直到發現,狀況嚴重,可能會影響選舉連任,立馬選擇台灣策略。也因此,前後不到兩天,從認為沒有甚麼傳染問題,到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從決策理論來看,這個決策過程有如兒戲也極盡荒謬之能事!

 

安倍晉三因為疫情處理不當,支持度直線下滑。如今,疫情還未見結束的曙光,又急著表態堅持奧運續辦,讓他再度遭受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網友怒指安倍是「賣國金牌」。(圖/翻攝自YouTube)

 

川普改變立場是連任考量,安倍晉三決定繼續辦東京奧運則是政治與經濟考量。安倍晉三因為疫情處理不當,支持度直線下滑。如今,疫情還未見結束的曙光,又急著表態堅持奧運續辦,讓他再度遭受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網友怒指安倍是「賣國金牌」。試想,如果七月運動會時,疫情還未結束呢?那全球運動員的「不被傳染權」不是又被犧牲在政治與經濟的考量之下?

 

學校停不停課也是抉擇,規定超過兩個人確診,學校停課。停課是保護學生「不被傳染權」,但,也會傷害學生的「接受教育權」。台灣已有學校停課,教育部門應重視學生的受教權。以高雄市立空大為例,我在擔任校長時,遇到SARS,我宣布面對面的面授課程停課至SARS疫情結束。全部課程調整成電視與網路授課。現任劉嘉茹校長在新冠肺炎出現時,也明快的進行同樣的宣布。然而,空大有網路教學的相關設備,一般的學校如果停課,該如何維護學生的受教權呢?

 

台灣政府與人民視防疫如作戰。從入境開始檢測防堵可能的感染者,到居家隔離政策,有效率的降低了病毒的感染擴散。(圖/翻攝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教育部門應輔導各校進行教師網路授課的研習,以及相關設備的準備。要不然,停課一天一天過去,課程就一天一天落後。泰北高中林秋玲老師很關心此一議題,我跟她說,有不少製作課程的軟體,比如,大新出版社有代理一個世界級的課程製作軟體(Swivl Robot),錄完課程後,直接上雲端。她使用後,覺得效果很好。沒想到,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已經跟大新出版社購買了兩套Swivl Robot,這是維護學生受教權的「勿臨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綢繆」!   

 

 

作者簡介

莊淇銘,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腦碩士、美國路易絲安娜大學電腦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教授。現任智多新協會會長、台北市研考會委員、台北縣資訊委員會委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既數位內容設計學系教授。

 

自小成長不愛讀書,翹課離家出走是家常便飯。高中上夜校,大學考三次,最後終於考上成大。當兵期間,頓悟學習重要性,真正開始收心學習。

 

擔任過開南大學創校校長、高雄市立空大校長,以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三校校長、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民國多媒體英語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榮譽理事長。

 

45歲開始鑽研快速學習法,致力於學習效率研究,每年受邀演講場次200場以上, 專業知識領域達23種之多。除了是電腦專家外,可以講10種語言,是語言專家、社會觀察家、創新思考、生命教育、生死學及兩性關係作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