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博物館後方的小步道看向展館。
撰文、攝影/徐丹語
關於北投一帶,我其實滿陌生的,雖然是能搭乘捷運到的地方,但總覺得它非常遙遠。當然大家都知道北投最著名的就是溫泉了!沿著車站旁的七星街往前走,經過北投公園兩側的路上,可以看到很多間不同外觀和不同形式的溫泉會館。走在路上也能聞到濃濃的硫磺氣味,此時就知道自己已步入了泡溫泉的地帶,但在北投公園末端,有一棟相當突兀的舊式建築。遠遠望去,就能看到它顯眼的紅磚外貌,這個地方就是「北投溫泉博物館」。
博物館正面一景。
北投溫泉博物館
偶然聽到北投溫泉博物館這地方,是因為我平時關注的活動有一次在此舉辦,網路上的活動頁面中,放著一張博物館的照片,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面積不大卻寬闊舒適的綠色草皮上,這棟相當完整的獨棟建築就位於北投區中山路2號。
博物館的左方建築外觀。
仔細看,博物館的外觀其實是由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組成的。一樓是英式的紅磚建材配上長方型與拱形的木製窗戶,上面也有鑲嵌彩繪玻璃花窗,二樓則是木造的配上日式的黑色瓦片屋頂。
北投溫泉浴場建於1913年,由日本時期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仿照在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而成,是當時規模最大、最華麗的公共浴場。
建築的左側面貌,也為入口的右方。
博物館斜後方的外觀,木製建築的部分為入口一旁。
從館內左側二樓望出去,可清楚看見一樓及二樓的長廊和黑色的瓦片屋頂。
左側建築外觀與和室旁的走廊。
一樓內部是羅馬風格的磚造浴池,由圓拱列柱圍繞著,而二樓則是和室,作為休息空間,配上周邊的景色,成為讓人放鬆心情的舒適環境。
館內一樓的公共澡堂。
澡堂邊的長廊。
走廊上的木造長型窗戶。
通往二樓和室的西式風格階梯。
博物館一樓的外觀,可以看到拱形的彩繪玻璃花窗。
博物館左邊一樓外的小側門。
博物館正面的樣貌,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建築細節。
博物館後半部的露天走廊。
從走廊望著展館背面的紅磚牆。
大部分人都在館內參觀,仔細的看著解說和展示空間,我也隨著人群走到建築後方處的露天走廊,望出去發現一樓外的牆角特別美,橘紅色的磚與木造的後門,乍看之下很像歐美城市的後巷子。雖然是同一棟建築,但因為不同文化風格的組成,每個內部格局和外部細節相連,彷彿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樓外的牆角及後門,和歐洲城市的後巷子樣貌相似。
博物館後半部建築的樣子,不同的建材和色彩劃分出了一樓及二樓。
入口旁的小涼亭,可以近距離看到黑色的日式瓦片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