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聖專訪-2》擬為藍營成立新智庫 樂當助理教練栽培新人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人物新探
陳學聖專訪-2》擬為藍營成立新智庫 樂當助理教練栽培新人
2020-03-04 13:39:00
A+
A
A-

卸任立委後,陳學聖談起現況表示“I’m  fine.”(圖/記者穆梓棋攝)

 

編按:今年2月1日,新的一屆立法委員宣誓就職,物換星移,新舊交替。朝野有多名立委,或連任失利,或為了其他個人主客觀因素,而無法繼續留在立法院。雖然他們揮一揮衣袖,狀似瀟灑地離開,卻也掩不住幾許落寞。

 

除了個人政治生涯必須暫時畫下休止符外,有人眼看自己的政黨潰敗而黯然神傷,也有人憂心兩岸情勢持續緊繃,更有人不忍心我們的下一代面對惶惶不可知的未來……。

 

《優傳媒》自即日起,不定時為讀者推出「卸任立委專訪系列」,讓這些曾經活躍在國會殿堂的民意代表、在電視政論節目言辭交鋒的名嘴,以及在政黨造勢大會上聲嘶力竭的助選員們,談談他們一旦卸下政治人物的光環,回歸平淡的日子後,回首昔日問政歲月,有哪些最令人驕傲、遺憾之事?如今有何心理調適過程?是否想要東山再起或已決定轉換跑道?且讓我們聽聽他們都怎麼說。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專訪

 

2020大選結束,在立法院新舊立委交替後的一個月,走進位於忠孝東路的一間禪堂,鬧中取靜的氛圍令人不自覺放輕敲門的動作。「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就坐在窗旁臥榻上,手持著一本書,這裡只聽得到翻書聲,窗外的車水馬龍並不影響這靜謐。尚未展開這次拜訪的主題前,陳學聖主動提起近況,“I’m fine.”

 

陳學聖在2020立委選舉中,以3萬票之差距落選,結束其4屆16年的任期。在卸任1個月後接受《優傳媒》專訪,提到生活空間主要還是在桃園,但一周會到台北2次,除了見見朋友、一周1次的電視政論節目錄影之外,大部分時間就是「回歸生活」,「一方面讓自己心定下來,最主要是我欠太太很多,要還一些債。」美其名「還債」,其實就是「陪伴」。

 

陳學聖過去40年做過記者、地方民意代表、中央民意代表,也曾從台北跑到高雄、又從高雄跑到桃園,一直馬不停蹄地忙碌,甚至從2010年至2020年,短短10年間參加6次選舉,包括立委、黨主席、市長等選舉從未缺席,生活一直充滿變動,心也從來沒有安定過。

 

「現在,正好要開始轉身!」陳學聖在2020競選連任失利,4屆立委生涯暫告一段落,卻未顯失落,「這一次的心境跟2004年不一樣。」

 

2004年剛做完2任立委、將競選第3任卻失利,選前在大家一片看好的情況下「意外」落選,「你心裡是沒有準備」,陳學聖說。那時候的年紀、當時也還在往前衝,「你很希望趕快找一個定位。你會覺得沒有定下來,別人問你時,你該怎麼辦?你總要說一個要去哪裡,安大家的心。」

 

「但這次不一樣!」陳學聖說:「這次我落選,我就覺得不要急著馬上在職場生涯找答案,我要在生命本體裡面找答案。」也許是歲數到了某一個階段,人會靜下心來思索自己的角色轉變;也或許,「這一次在落敗前,我心裡都有數。」

 

陳學聖回顧這一次選舉過程,從選擇離開深耕10年的中壢,轉戰桃園八德、大溪一陌生選區的那一天開始,對最終結果就已經有心理準備。「換新選區就是空降,你就知道前途未卜,但選舉過程中全力以赴,選完後求仁得仁,你沒有什麼好埋怨,自然也就沒有任何遺憾了。」陳學聖坦然面對選舉結果。

 

也許覺得記者一臉難以置信,陳學聖不斷重申,「「I  ’am fine! 我沒有事,真的沒事!我每周還會回立法院洗頭。」他說,選輸一定會不舒服,但對他而言,度過「輸」這樣負面情緒的時間會很快,畢竟早就知道結果了。

 

陳學聖不急著找到職場的落點。(圖/記者穆梓棋攝)

 

陳學聖接續表示,選舉結果出爐後,周邊很多朋友很急,也有人幫忙安排位置,但他都說不急、慢慢來,「我給自己的期許是回歸生命本體,我要做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值得的事。人的年齡也到了某個歲數,你會慢慢覺得時間有限,要做一些自己覺得更有價值的事,不是無止境的在生活、生涯中打轉。」

 

回歸生命第一步即是回歸生活,陳學聖開始體驗從未做過的事。如台北貓空纜車已經營業17年,陳學聖近期帶著太太第一次搭乘,文山區在2005年前還是他的選區,但他直到近期才得空前往體驗。適逢疫情期,參觀人數銳減,幸運地免排隊體驗「水晶車廂」。

 

說到這,陳學聖不由自主地笑著自嘲,一開始還以為「水晶車廂」是表示車廂外鑲了水晶,排隊時東張西望尋找水晶,搞得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似的。

 

陳學聖的生活也回歸大自然,每日生活除了為家中院子澆花,也「養」起松鼠。最近院子裡來了2隻松鼠,陳學聖在樹上掛了食物籃,並每日補充食糧,松鼠們會定期來拿取食物。

 

陳學聖認為現在心境已經有很大的轉變,「現在慢慢思索到生命有盡頭,也看到生命的黃金時刻慢慢消失,所以要更珍惜現在。」陳學聖指出,過去對自己的肯定都來自於外面,包括選民掌聲、媒體表現,「現在生命型態已在轉變,要多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要更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信念。」

 

陳學聖自我期許從現役選手轉為「助理教練」。(圖/記者穆梓棋攝)

 

以下是陳學聖於2月23日接受《優傳媒》的專訪內容:

 

Q1:卸任後忙些什麼、未來最想做什麼?

 

生涯部分,我要從現役選手,轉變為「助理教練」。我會培訓新的現役選手,比如新科立委、新生代民意代表,或有心在政治領域發展的年輕人,可以資源分享與經驗傳承。

 

我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我也願意傾囊相授。當然,若有需要幫忙的現役選手,我會全力幫忙;但,如果現役選手表現不好,我也沒有排斥再上場打仗,但不要做先發,總要栽培新秀。

 

我自己設定,幫國民黨成立一個智庫,有別於現有的智庫,不用實體建築物、也不用大筆資金,就如同民進黨的台灣智庫,也像是蔡英文在2012年挑戰總統失利時成立的「想想」,是一個意見共享的平台。透過虛擬平台匯集藍營知識份子,做一直想做的論述工作。

 

過去國民黨為執政黨時,是透過資源進行分配、籠絡地方派系及各種團體。我們是靠資源做結合,我們的心是沒有真正結合在一起,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共同理念,只有共同制約、共同利益。但現在國民黨變成在野黨,黨產也沒有了,沒辦法再扮演資源分配者,你如果又找不到大家為什麼聚在一起的理由,這個黨就散掉了。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理由」把大家Call回來,激起大家共同理念與熱情,這就是「論述」。

 

國民黨如果沒有論述能力,永遠只是在野黨。碰到風吹草動、一個海嘯來,你抵擋不住。從2016、2020年到現在都是這樣,如我辛苦經營桃園那麼長時間,我的選票有增加,但對手是「加倍」增加,所以國民黨一定要改變、一定要調整。

 

Q2:立委任內引以憾之事?

 

法規部分我已經盡其所能,現在是實行面的問題。過去在立法院,每一次黨團的抗爭我總是意興闌珊,因此這次離開立法院不會覺得遺憾,當時也願意換選區,就是覺得在立法院再空待4年沒有意義。

 

新一屆立院開議第一天,我就看到同樣的狀況。如果我還在立法院,那天早上八點就甲動(甲級動員令,黨團全體集合),接著是進議場舉牌子抗議,然後各抒己見後就交由(行政院長)蘇貞昌進行施政報告。第10屆和第9屆有什麼差別?就是舊戲上演,不論是在野黨或執政黨。

 

現在的生活,不再像以前時間都被綁住,不用跑婚喪喜慶、不用進立法院開會。以前跑選區有目的性,現在是在「交朋友」。一周固定上一次節目,維持低度露出,不急著在媒體搶曝光、證明什麼;也因沒有選舉壓力,更能堅持理念、價值,該戰就戰,管你臉書洗不洗版,更重要的是,不用再為延續政治生涯而多有妥協了。

卸任立委後,陳學聖談起現況表示“I’m  fine.”(圖/記者穆梓棋攝)

 

編按:今年2月1日,新的一屆立法委員宣誓就職,物換星移,新舊交替。朝野有多名立委,或連任失利,或為了其他個人主客觀因素,而無法繼續留在立法院。雖然他們揮一揮衣袖,狀似瀟灑地離開,卻也掩不住幾許落寞。

 

除了個人政治生涯必須暫時畫下休止符外,有人眼看自己的政黨潰敗而黯然神傷,也有人憂心兩岸情勢持續緊繃,更有人不忍心我們的下一代面對惶惶不可知的未來……。

 

《優傳媒》自即日起,不定時為讀者推出「卸任立委專訪系列」,讓這些曾經活躍在國會殿堂的民意代表、在電視政論節目言辭交鋒的名嘴,以及在政黨造勢大會上聲嘶力竭的助選員們,談談他們一旦卸下政治人物的光環,回歸平淡的日子後,回首昔日問政歲月,有哪些最令人驕傲、遺憾之事?如今有何心理調適過程?是否想要東山再起或已決定轉換跑道?且讓我們聽聽他們都怎麼說。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專訪

 

2020大選結束,在立法院新舊立委交替後的一個月,走進位於忠孝東路的一間禪堂,鬧中取靜的氛圍令人不自覺放輕敲門的動作。「前」國民黨立委陳學聖就坐在窗旁臥榻上,手持著一本書,這裡只聽得到翻書聲,窗外的車水馬龍並不影響這靜謐。尚未展開這次拜訪的主題前,陳學聖主動提起近況,“I’m fine.”

 

陳學聖在2020立委選舉中,以3萬票之差距落選,結束其4屆16年的任期。在卸任1個月後接受《優傳媒》專訪,提到生活空間主要還是在桃園,但一周會到台北2次,除了見見朋友、一周1次的電視政論節目錄影之外,大部分時間就是「回歸生活」,「一方面讓自己心定下來,最主要是我欠太太很多,要還一些債。」美其名「還債」,其實就是「陪伴」。

 

陳學聖過去40年做過記者、地方民意代表、中央民意代表,也曾從台北跑到高雄、又從高雄跑到桃園,一直馬不停蹄地忙碌,甚至從2010年至2020年,短短10年間參加6次選舉,包括立委、黨主席、市長等選舉從未缺席,生活一直充滿變動,心也從來沒有安定過。

 

「現在,正好要開始轉身!」陳學聖在2020競選連任失利,4屆立委生涯暫告一段落,卻未顯失落,「這一次的心境跟2004年不一樣。」

 

2004年剛做完2任立委、將競選第3任卻失利,選前在大家一片看好的情況下「意外」落選,「你心裡是沒有準備」,陳學聖說。那時候的年紀、當時也還在往前衝,「你很希望趕快找一個定位。你會覺得沒有定下來,別人問你時,你該怎麼辦?你總要說一個要去哪裡,安大家的心。」

 

「但這次不一樣!」陳學聖說:「這次我落選,我就覺得不要急著馬上在職場生涯找答案,我要在生命本體裡面找答案。」也許是歲數到了某一個階段,人會靜下心來思索自己的角色轉變;也或許,「這一次在落敗前,我心裡都有數。」

 

陳學聖回顧這一次選舉過程,從選擇離開深耕10年的中壢,轉戰桃園八德、大溪一陌生選區的那一天開始,對最終結果就已經有心理準備。「換新選區就是空降,你就知道前途未卜,但選舉過程中全力以赴,選完後求仁得仁,你沒有什麼好埋怨,自然也就沒有任何遺憾了。」陳學聖坦然面對選舉結果。

 

也許覺得記者一臉難以置信,陳學聖不斷重申,「「I  ’am fine! 我沒有事,真的沒事!我每周還會回立法院洗頭。」他說,選輸一定會不舒服,但對他而言,度過「輸」這樣負面情緒的時間會很快,畢竟早就知道結果了。

 

陳學聖不急著找到職場的落點。(圖/記者穆梓棋攝)

 

陳學聖接續表示,選舉結果出爐後,周邊很多朋友很急,也有人幫忙安排位置,但他都說不急、慢慢來,「我給自己的期許是回歸生命本體,我要做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值得的事。人的年齡也到了某個歲數,你會慢慢覺得時間有限,要做一些自己覺得更有價值的事,不是無止境的在生活、生涯中打轉。」

 

回歸生命第一步即是回歸生活,陳學聖開始體驗從未做過的事。如台北貓空纜車已經營業17年,陳學聖近期帶著太太第一次搭乘,文山區在2005年前還是他的選區,但他直到近期才得空前往體驗。適逢疫情期,參觀人數銳減,幸運地免排隊體驗「水晶車廂」。

 

說到這,陳學聖不由自主地笑著自嘲,一開始還以為「水晶車廂」是表示車廂外鑲了水晶,排隊時東張西望尋找水晶,搞得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似的。

 

陳學聖的生活也回歸大自然,每日生活除了為家中院子澆花,也「養」起松鼠。最近院子裡來了2隻松鼠,陳學聖在樹上掛了食物籃,並每日補充食糧,松鼠們會定期來拿取食物。

 

陳學聖認為現在心境已經有很大的轉變,「現在慢慢思索到生命有盡頭,也看到生命的黃金時刻慢慢消失,所以要更珍惜現在。」陳學聖指出,過去對自己的肯定都來自於外面,包括選民掌聲、媒體表現,「現在生命型態已在轉變,要多為自己的生命負責,要更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信念。」

 

陳學聖自我期許從現役選手轉為「助理教練」。(圖/記者穆梓棋攝)

 

以下是陳學聖於2月23日接受《優傳媒》的專訪內容:

 

Q1:卸任後忙些什麼、未來最想做什麼?

 

生涯部分,我要從現役選手,轉變為「助理教練」。我會培訓新的現役選手,比如新科立委、新生代民意代表,或有心在政治領域發展的年輕人,可以資源分享與經驗傳承。

 

我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我也願意傾囊相授。當然,若有需要幫忙的現役選手,我會全力幫忙;但,如果現役選手表現不好,我也沒有排斥再上場打仗,但不要做先發,總要栽培新秀。

 

我自己設定,幫國民黨成立一個智庫,有別於現有的智庫,不用實體建築物、也不用大筆資金,就如同民進黨的台灣智庫,也像是蔡英文在2012年挑戰總統失利時成立的「想想」,是一個意見共享的平台。透過虛擬平台匯集藍營知識份子,做一直想做的論述工作。

 

過去國民黨為執政黨時,是透過資源進行分配、籠絡地方派系及各種團體。我們是靠資源做結合,我們的心是沒有真正結合在一起,因為我們一直沒有共同理念,只有共同制約、共同利益。但現在國民黨變成在野黨,黨產也沒有了,沒辦法再扮演資源分配者,你如果又找不到大家為什麼聚在一起的理由,這個黨就散掉了。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理由」把大家Call回來,激起大家共同理念與熱情,這就是「論述」。

 

國民黨如果沒有論述能力,永遠只是在野黨。碰到風吹草動、一個海嘯來,你抵擋不住。從2016、2020年到現在都是這樣,如我辛苦經營桃園那麼長時間,我的選票有增加,但對手是「加倍」增加,所以國民黨一定要改變、一定要調整。

 

Q2:立委任內引以憾之事?

 

法規部分我已經盡其所能,現在是實行面的問題。過去在立法院,每一次黨團的抗爭我總是意興闌珊,因此這次離開立法院不會覺得遺憾,當時也願意換選區,就是覺得在立法院再空待4年沒有意義。

 

新一屆立院開議第一天,我就看到同樣的狀況。如果我還在立法院,那天早上八點就甲動(甲級動員令,黨團全體集合),接著是進議場舉牌子抗議,然後各抒己見後就交由(行政院長)蘇貞昌進行施政報告。第10屆和第9屆有什麼差別?就是舊戲上演,不論是在野黨或執政黨。

 

現在的生活,不再像以前時間都被綁住,不用跑婚喪喜慶、不用進立法院開會。以前跑選區有目的性,現在是在「交朋友」。一周固定上一次節目,維持低度露出,不急著在媒體搶曝光、證明什麼;也因沒有選舉壓力,更能堅持理念、價值,該戰就戰,管你臉書洗不洗版,更重要的是,不用再為延續政治生涯而多有妥協了。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