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式公園是楊文科施政藍圖的亮點之一。
優傳媒採訪小組/新竹報導
新竹縣是台灣各縣市人口增長的第二名,僅次於桃園市,大環境的發展包括新竹科學園區、生醫園區等科技產業進駐之外,新竹縣政府對於縣政建設的貼近民心,更是重中之重。新竹縣長楊文科上任一年多,推動新竹縣三大幸福政策:「拚經濟、重文教、享福利」,讓縣民有感,更是讓外縣市居民願意遷居新竹縣的重要原因。
新竹縣長楊文科接受《優傳媒》採訪小組專訪時表示,人口增長代表著新竹縣是個宜居城市,新竹縣治所在的竹北市,2019年已經躍居全國第二大縣轄市,僅次於彰化縣的彰化市,人口數將近20萬人,為了新竹縣迎向更好的未來,楊縣長上任立即規劃了三大幸福主軸、縣政五支箭、以及10大交通建設等等,希望打造新竹縣成為台灣西部的一塊綠寶石。
專訪過程中,楊文科縣長談到縣政規劃藍圖以及執行進度時,顯得非常興奮,楊縣長說自己是科學園區管理人員出身,對於將縣政建設用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的方法進行管理,完全成竹在胸,因此對於縣政規劃一步一步逐漸化為真實的建設實績,明顯看出楊縣長的得意與滿足。
楊文科縣長說到交通建設,扳著手指頭一項一項點出「新竹縣十大交通建設」,從經國橋道路改善計畫、台一線新豐到新竹替代道路、五峰鄉122縣道改善工程、68號快速道路竹東延伸計畫、關西鎮外環道路、內灣聯絡道路、新埔鎮褒忠路拓寬工程、新豐鄉61號快速道路與15號省道的連結道路拓寬等等,如數家珍的將每項建設的投入與未來效益,分析的頭頭是道。
台一線新豐新竹段替代道路可以解決新竹縣市的壅塞路段。
楊文科縣長說到縣政建設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完全停不住他對於縣政建設項目的熱情投入,他說,共融式公園的建設就是創舉,因為很多縣民都反應不希望過往罐頭式的公園型態,所以他研究以各地方特色做為共融式公園的內涵,未來三年要將縣內22個鄉鎮公園全部改造,先期將以竹北市與芎林鄉作為試辦城市。
所謂「共融式公園」,就是可以容納各個年齡層,並且同時融合地方特色的公園,例如竹北的特色是「懸日」,每逢晴朗的黃昏可以見到紅紅的懸日,這個景觀在台北很稀奇,但是在竹北是地方特色,所以竹北公園將結合地方特色的懸日,讓本地的民眾與外來的遊客,可以有不一樣的驚喜。
可以融合各年齡層需求的共融式公園。
台灣各縣市,新竹縣似乎並不突出,但是根據行政院統計資料顯示,新竹縣是人口增長幅度較大以及中層收入較高的城市,結合山線的旅遊資源,以及既有的科學園區等產業優勢,楊文科縣長驕傲的說,未來6年將可以見到脫胎換骨的新竹縣,屆時,高科技產業集中、居住環境優化、旅遊資源與市場繁榮、居民鄉親的福利滿滿,都會使得新竹縣成為台灣最耀眼的新興城市。
新竹縣是宜居城市,所以人口增長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