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作者與先生拜訪祖籍台灣高雄的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院長許文思。(圖/作者王惠珀女士提供)
作者/王惠珀
《江湖好漢》
年初魏如琳大姐(台大醫學院魏火曜院長千金)從安娜堡回台,幾位摯友相聚於台北。這些在密西根大學攻讀博士的江湖好漢來自不同領域(政治、機械、公衛、社會學、核工、藥學、統計、化工),年齡差到十歲以上,卻有著家人般的親密感。密大學位很難拿的,每個人都有一段煎熬的辛酸史,從離鄉背井苦樂同擔中發展出來的革命情感難以言喻,也都受過大姐精神及物質上的慰藉。
從安娜堡回來的江湖好漢。(圖/作者王惠珀女士提供)
五百位台灣留學生在安娜堡經歷過國事論壇、保釣、退出聯合國等大事,因此延伸出來左、中、右、台的認同及情緒糾葛,一如當下台灣。今天談最多的是密大亞洲圖書館、離我們而去已四十年的陳文成,以及好友被政治扭曲的陳年舊事。
《言之有物的群組》
江湖好漢維持著學生時代追求博雅的風格,總在Line群組分享看了甚麼書,寫了多少文章,只是沒人敢跟楊志良大哥比賽出了多少書。學長姐一邊撰寫回憶錄,一邊分享。小弟妹忙著加油添醬,修正老傢伙逐漸失真的記憶,一起拚出完整的年少輕狂。
黃昭陽學長寫到他父親台南工學院(當今成大)畢業後去了瀋陽,他在瀋陽出生,戰後才回台灣的往事。一個日籍台灣人在中國,複雜的身分佐以戰前、戰爭、戰後局勢的詭譎,精彩生動的像在寫大河小說。
回憶錄觸動人心,是因為言之有物。能誠實面對自己,寫出百年來情牽三代的時空糾葛,這回憶錄就極有看頭,這是極令人珍惜的群組。我也不甘寂寞,寫下了我家的故事。
《1940年在蕪湖的邂逅》
先父90歲那年,拿著一張泛黃的紙問我:這蕪湖同鄉會名單上的洪允廉,妳認識嗎?
我彷彿觸了電般一驚,天啊,我的父親(時年20歲)與外子洪永泰的父親(時年30歲)八十年前中日戰争時期,同時在蕪湖出現!
洪家爸爸的親舅舅李應章醫師(臺灣文化協會理事)是令人景仰的庶民英雄。1925年為了糖廠不合理收購蔗糖,組織「二林農民組合」起義抗日,史稱「二林蔗農事件」。他被通緝後,拋妻別子溜到上海開醫院。
洪家爸爸廈門英專畢業後,跑到上海協助舅舅管理醫院,戰後帶著在醫院擔任護士的妻子回到台灣。所以外子的兄姐是出生於上海的半山,他及弟弟出生於二林。這位上海姑娘與娘家斷了音訊45年,到1990年才回上海見到家人。一如台灣的百多萬外省同胞,生命中烙著四十幾年的時代悲劇。
1990年,作者與先生陪婆婆到上海李應章故居,拜見84高齡的舅婆李應章夫人。(圖/作者王惠珀提供)
王家爸爸為躲南洋徵兵,以拓亞商會日籍職員身分先到上海,再到蕪湖任職於日通運輸,在那裏待了七年。盧溝橋事變開啟中、日戰端,他的日籍身分在蕪湖成為敵對國人民,但蕪湖人與他並無對立情緒,他在自傳中對蕪湖居民表達了感激(雪泥鴻爪,王宜生著,SBN957-41-3714-7,2006年收藏於二二八文教基金會)。
洪家爸爸應該是在戰爭初期避居大後方,而與王家爸爸在「蕪湖台灣同鄉會」有了交集。當時避居大陸的日籍台灣人有多少並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上一代台灣小民在敵對國中、日夾縫中求生,各憑本事,譜出過震天地泣鬼神的豪情慘事,聽來令人肅然起敬。
《同源同種》
大陸像海綿一般,對有目的、無目的而來的台灣人一概吸納,只因為同源同種。八十年後的今天故事照演,你我都得慶幸沒有戰亂,沒把我們當敵人。當下台灣的掌權者說河洛話是母語,卻要我們斷了河洛臍帶。仇恨政治操弄了二十年,把對岸當敵人,也把以和為貴的台灣人當敵人。不知道這樣的認同錯亂,讓多少人精神分裂?
我不會精神分裂,因為我選擇誠實面對自己。倒是掌權者捨近求遠,到太平洋對岸去屈膝稱臣,早已讓我精神錯亂。年輕人怎不想想,美國如何看待台灣。權利地位沒有,納稅朝貢(千億軍備、健保保障外商福祉、農業吸納美豬牛內臟…)一樣不缺,它看台灣不過是個有錢的Puerto Rico,就這麼回事。
《結語: 被操弄的世代》
與人交往,不以和氣始,將難以善終,不言自明。且看,以仇中掀起的動亂已讓香港苦咖,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台灣的執政者口說維護主權,不思遞橄欖枝(連口罩都捨不得給),卻以「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為名,手持戰斧帶出仇中風向。而年輕人也一窩蜂支持秀戰斧的領導人,實令人費解。台灣可以仇中,難道14億中國人就不會仇台?試想,如果兩岸帶出仇中仇台風向,台灣是否要吞下「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苦咖衰敗」?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