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1世紀的到來,新歐亞的名詞再次躍上歷史的舞台。(圖/作者彭懷恩提供)
作者/彭懷恩
自地理大發現以來,整個世界的主軸是以歐美為重心,馬可勃羅的絲路成為古老的傳說。但是隨著21世紀的到來,新歐亞的名詞再次躍上歷史的舞台,而且短期不會褪色!
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流利使用英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和法語的教授,布魯諾.瑪蕯艾斯(Bruno Macaes)的《新歐亞大陸》(The Dawn of Euroasia: On the Trail of the New World Order, 2018),正是書寫這未來的新世紀。 請注意,這位曾任葡萄牙國務卿的作者,刻意不用地緣政治學的角度,而是用自身旅遊的經歷,來思考新歐亞大陸會是怎樣的風貌出現?借用作者在自序所說的一段話:
「對於過去的歷史,一直把我們導向歐亞邊界將會消失的這件事,我開始有所懷疑。書店裡充斥著關於俄國(通常關於它很危險),中國(通常關注於它奇蹟),還有歐盟(通常是關注於它的危機)的書。但這些書都用個別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於是我決定考察一番,倘若把它們視為同一體系裡的不同分子,我們可以從俄國、中國與歐洲學到什麼?有個很清楚的字眼,可以形容這樣的一個體系:歐亞。」
哈佛大學科學史大師孔恩(Thomas Kuhn)曾創「典範革命」的概念,來描述我們觀念的革命。同樣的,我們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也可以用「新歐亞」來取代「歐美」!
長期以來,「現代化」好像就是「西化」,而「西方」似乎等同於「歐美」。「歐美」,在法蘭西斯福山(F.Fukuyama)的《歷史終結》(The End of History?),似乎就是人類演化的終極答案,不同的文明最後將殊途同歸?
這也許是1990年代,蘇聯東歐瓦解後的暫時圖象!
不旋踵間,中國崛起了!當21世紀中國的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2013年習近平成為中共新一代領導人,高倡「一帶一路」的中國夢時。居世界領導之霸的美國警覺到「修昔底德陷阱」的歷史教訓,開始思考,中國會和俄國聯手嗎?美國需要和歐盟重新建立「新北約」關係?
瑪蕯艾斯獨排眾議的主張,雖然一個嶄新的歐亞超級大陸正在成形,但它的特色有下列幾點:
1. 新歐亞大陸不會產生單一的國族認同,它的未來是多元的。歐盟、俄國、中國,乃至於印度,都將是「和而不同」!
2. 美國將與新歐亞保持一定距離,一方面是因為大西洋、太平洋的隔絶,另方面是美國的內政問題,將使它回到孤立主義外交取向。
3. 西方現代化的發展典範,不再是歐亞各國追尋的發展目標,不同的大國都開始找尋切合自身發展的模式。
4.當人類開始認知到「差異也是轉機」的情況下,培養出彼此尊重的合作文化,才有可能促進一個更新、更完整、更繁榮的世界秩序。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