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史塔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她在2018年寫了《習近平與新中國》。(圖/由作者彭懷恩提供)
作者/彭懷恩
對於台灣言,如今最迫切的知識,應該是認識對岸的政治,無論你是統派,是獨派,或是維持現狀派。但很可嘆的事實是,在國內外,研究中國大陸政治最佳的著作,都是外國學者寫的。
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現任史塔基金會(Starr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也是國際公認的中國內政與外交問題的權威,她在2018年寫的《習近平與新中國》(The Third Revolution : Xi Jinping and The New Chinese State),就是了解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最新的著作。
加州大學教授謝淑麗(Susan L. Shirk)推薦:「這本書提供必要的資訊,讓你了解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是如何改變的。」
斯坦.林根(Stein Pingen)撰寫的《完美的獨裁》。(圖/由作者彭懷恩提供)
我先引用《完美的獨裁》(The Perfect Dictatorship: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的作者斯坦.林根(Stein Pingen)書中的一段話,來形容今日的中國:
「兩位中國觀察家近來有一段話,精簡如下:
「甲教授:中國是一個獨裁國家
乙教授:五億民眾已經脫貧。
沉默。」
連《紐約時報》最有名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書中,看到西方民主國家,面對資本家龐大的遊說團體,阻礙「永續發展」法案的通過,都「天真」的指出:
「讓美國變成『一日的中國』—以無比的中央集權,來訂定所需的新能源政策,第二天又再度變回美國!」
獨裁集權的中國,創造出太多的奇蹟。就以經濟發展來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遠高於同期世界平均增速,(從1079-2017,中國年增平均為9.5%,世界為2.9%),如今中國GDP已超過13兆美元,人均GDP已近1萬美元。再舉高鐡建設為例,2010年高鐡營運里程為五千公里,2018年為兩萬九千公里,佔世界高鐡里程的2/3。
當然,中共統治七十年並不是一直如此的,就如林根所說的:「毛澤東的專制,造成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飢荒,(保守的估計)餓死了三千萬到四千萬人民,而做出這件事的和現在正在提供的統治,是同一政權。」
「但中共所獲得的正當性,來自經濟發展,其所帶來的經濟自由,如擁有私產的自由,做生意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消費的自由,致富的自由或希望變富的自由,隨心所欲穿衣行動及旅行的自由,雖然自由是有界限的,但中國人都知道,他們從來沒有生活的那麼好過。所以,中共政權能夠宣稱它應該感謝,不是毫無道理的。」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開始領導中國,4個月後成為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會主席,成為毛澤東以來最強勢的領導人。他的核心願景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簡單的說,就是「中國夢」,想打造一個重登世界強國寶座的中國。
習近平很明顯的改變了鄧小平時代以來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開始挑戰美國治世(Pax Americana)霸權,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預言道:「修昔底德陷阱」出現了,即歷史上新興強權挑戰既有霸權,走向注定一戰的悲劇。
雖然,習近平本人是否認這種可能性,但現實主義國際政治領袖及學者,莫不承認這種可能。今年12月4日北約(NATO)29國領導人簽署的峰會聲明,首次承認中國崛起,帶來「契機與挑戰」! 就足以說明新情勢的變化。
為了實現「中國夢」的願景,習近平和他領導的團隊,在內政上明顯緊縮過去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朝向易明所說的:「不開的改革之路」!
她認為,習近平面對共產黨已經腐化,欠缺意識形態認知,公共財的供給嚴重落後於社會需求的問題,施展激烈的改革手段,這即是易明認為的「中國的第三次革命」!繼毛澤東解放後的第一次共產革命,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第二次革命後的第三次變革!
易明簡單歸納習近平的戰略是:「激進的中央集權,政府加強對社會的滲透,構築無形規章與限制牆,對理念、文化與進出中國的資金,施加更嚴厲的控制,以及大舉投射中國的國力,…在國際上扮演更具野心與擴張的角色。」
第三次革命會成功嗎?
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中國的第三次革命」有翻盤的危機。雖然,西方學者指出,歷史上沒有出現非民主的成功經濟體制,但誰能斷言未來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模式」的出現,使第三世界不少國家領袖已經懷疑「西方模式」的價值,這才是更令人關注的歷史大戲!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