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大退休教授葉毓蘭(左)跟警界關係很好。(圖/取自葉毓蘭臉書)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針對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昨天在外交部涉嫌襲警,警大退休教授葉毓蘭表示,外交部與警方的處理都有可議之處,因為現場的陳抗群眾,有現職民代立委與議員,並非持榔頭、鐵鎚、汽油彈的蒙面俠。
葉毓蘭分析,我國警察在蔣經國先生執政時期有「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政策,其實是因為當時的執政者希望展現氣度,不願意民主的火苗被熄滅,當然也形成台灣的警察柔性處理群眾事件的傳統。
葉毓蘭表示,昨天的外交部衝突事件,外交部與警方的處理都有可議之處,因為現場的陳抗群眾,有現職民代立委與議員,並非持榔頭、鐵鎚、汽油彈的蒙面俠。
葉毓蘭分析,為了避免「假面人反串趁機作亂」,所以在處理群眾事件時,維持秩序的警察應該是以標誌清楚的制服警察為主,在現場協助蒐證、協調、指揮的刑警或相關幹部,若穿著便衣,也應該標誌清楚的警便帽與寫著警察或刑警的背心。
葉毓蘭指出,昨天被陳宜民撥掉便帽的女警官,身上沒有任何警察標誌,是否有出示警察服務證不得而知,「這是保六總隊未來需要改進之處」。
葉毓蘭強調,警察在現場應該是秩序維持者,要維護抗議者與被抗議者的安全,協助助被抗議者與抗議群眾維持溝通管道,被抗議者適時與抗議群眾對話例如派代表接受陳情書。
因此她認為,外交部不可以把與民代對話的責任推給警察,「這是外交部最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