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湘專訪/不想被藍綠撕裂 就投親民黨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人物新探
余湘專訪/不想被藍綠撕裂 就投親民黨
2019-12-05 10:06:00
A+
A
A-

親民黨副總統參選人余湘強調與其天天罵政府,不如起身改變政治版圖,只要開始做就會有影響。(圖/親民黨提供)

 

優傳媒記者吳建良/專訪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選總統被酸「五度五關獎五萬」,明知外界可能會有許多揶揄,為何還執意跳下來?這不但是選民心中的疑問,就連宋楚瑜的副手余湘,在參選前也抱持同樣看法。

 

但就在和宋楚瑜一席長談後,原本打算說服他不要參選,卻反被拉進了這場外人眼中不可能獲勝的選戰。專訪中,余湘非常堅定的表示「只為幫台灣創造一個希望」!

 

「接到宋主席來電相約,我事先已知道要談什麼,因為的確有朋友推荐我去跟宋主席搭檔;但是我跟于美人赴約,原來是要勸主席把親民黨的門票,讓給郭台銘或是柯文哲,都比他自己再出馬更好」。

 

余湘說,因為「無私」,才敢去勸退宋楚瑜。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勸退不成反而讓自己陪進去,因為她看到宋楚瑜的「建國大綱」,裡面記載了滿滿的國家建設方針,很受感動,認為這才是台灣當前最需要的總統人選。

 

在兩黨執政下,台灣的城鄉差距並沒有改善多少,原因就在於區域發展的兩極化。北部人越來越多,居住品質卻也越來越差;南部人越來越少,但是經濟活動也越來越小。長此以往,窮得更窮、富得更富。

 

「行政中心就應該搬到中台灣,就像荷蘭,經濟中心是阿姆斯特丹,但是行政中心在海牙。台灣也需要雙引擎驅動。台北市就當經濟中心,把行政院、立法院和各部會都搬到中台灣,平衡區域發展就是一大收獲,住房、隔代教養等問題都可以解決。」余湘在聽到宋楚瑜有關國家未來發展所擘畫的新十大建設藍圖,決定毫無保留的投入這場選戰。

 

「藍綠黨都執政過了,台灣有更好嗎?」余湘說,當年有一首歌非常火紅「明天會更好」,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相信只要努力,自己的未來是可以改善的。「你去街上問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敢說『愛拼才會贏』嗎?兩個主要政黨想的都是自己政黨的利益,看看兩黨不分區就知道,不是被派系把持就是個人私欲」。

 

余湘透露,親民黨的不分區,原來也不是長這樣。但是她這個毫無政治經驗和背景的,就提了不要有什麼宋家軍、郭家軍的色彩,統統都是國家的生力軍。結果就全面翻盤,宣明智進了第三名,致力於社會福利工作,幫助了許多人的滕西華成為首位。「我跟滕西華沒有吃過一頓飯,更沒有任何私交,只是在一些公益場合上碰過幾次面,但是對她,我是完全佩服的,所以我就推荐了滕西華,並且主張科技教父宣明智要進榜」。

親民黨副總統參選人余湘希望親民黨的參選,能幫台灣創造一個希望。(圖/親民黨提供)

更讓余湘對親民黨團隊佩服的是李鴻鈞。「李鴻鈞原本在重新調整名單的第一名,但是他看到滕西華的經歷和資歷,覺得滕西華比他自己更應該進入立法院,主動讓出第一名的排序,他自己退後一名。這就是宋主席的理念,用人唯才而不是用人唯私」。她說,在這個過程裡,她發現,政治並不是她原先以為的那麼「髒」。

 

再好的政策和組合,也跳脫不了說服的過程,只有選民買單,政策才有被執行的可能。被譽為台灣「廣告教母」,余湘很清楚自己對媒體的影響力,也了解如何透露媒體操作,不敢保證會當選,但至少可以谷底回升。

 

對於穩坐第三的民調,余湘並不在意,「下個禮拜,親民黨的廣告就會和選民見面,但是我們不會用媒體操作那一套,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選舉不應該是操弄,而是要像嘉年華一樣,讓民眾看到未來、看到希望,要斷開藍綠惡鬥和對人民的情緒勒索及亡國恐嚇。」

 

攤開三組副總統人選資歷,來自基層的余湘,學歷比不上張善政,資歷比不上賴清德,問她怎麼敢跳下來選?「我最貼近民眾啊!」余湘說,她來自企業,最了解台灣賴以生存的經濟運作,說偉大一點是「苦民所苦」,說平凡一點就是了解民眾究竟要什麼。「台灣若沒有第三勢力,兩黨早就把選民同化了。兩黨賣的都是民主自由,韓國瑜和蔡英文根本沒差別,但是親民黨的出線,就是給民眾另一個選擇,就像她的參選,很多人問她Why Yes?但是她的回答就是Why Not?」。

 

「不做永遠不知道,我每天走一萬步,但是不開始走,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遠。」余湘相信,就是因為她的條件比別人都差,所以她以往的資歷和機遇,透過這次參選攤在陽光下,一定可以鼓勵許多人。「我把總機的工作做到極致,一路往上爬到董事長的位置;甚至當公司被跨國企業併購時,反過來當併購公司的總裁。這個經驗和境遇,一定可以給許多人帶來啟發」。

 

問她難道不知道要贏這場選戰的困難度可能比總機到總裁要難上百倍嗎?余湘堅定的表示,親民黨要錢沒錢、要組織沒組織,就是有「運動家的精神」。這次不行,下次再來,不信民心喚不回,愚公移山也不是一代就成功的。

 

她相信,與其天天罵政府,不如起身改變政治版圖。只要開始做就會有影響,一代一代傳下去,只要人民厭惡了藍綠惡鬥和分贓,總會有喚醒社會價值和公義的一天。

親民黨副總統參選人余湘強調與其天天罵政府,不如起身改變政治版圖,只要開始做就會有影響。(圖/親民黨提供)

 

優傳媒記者吳建良/專訪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參選總統被酸「五度五關獎五萬」,明知外界可能會有許多揶揄,為何還執意跳下來?這不但是選民心中的疑問,就連宋楚瑜的副手余湘,在參選前也抱持同樣看法。

 

但就在和宋楚瑜一席長談後,原本打算說服他不要參選,卻反被拉進了這場外人眼中不可能獲勝的選戰。專訪中,余湘非常堅定的表示「只為幫台灣創造一個希望」!

 

「接到宋主席來電相約,我事先已知道要談什麼,因為的確有朋友推荐我去跟宋主席搭檔;但是我跟于美人赴約,原來是要勸主席把親民黨的門票,讓給郭台銘或是柯文哲,都比他自己再出馬更好」。

 

余湘說,因為「無私」,才敢去勸退宋楚瑜。只是她萬萬沒想到,勸退不成反而讓自己陪進去,因為她看到宋楚瑜的「建國大綱」,裡面記載了滿滿的國家建設方針,很受感動,認為這才是台灣當前最需要的總統人選。

 

在兩黨執政下,台灣的城鄉差距並沒有改善多少,原因就在於區域發展的兩極化。北部人越來越多,居住品質卻也越來越差;南部人越來越少,但是經濟活動也越來越小。長此以往,窮得更窮、富得更富。

 

「行政中心就應該搬到中台灣,就像荷蘭,經濟中心是阿姆斯特丹,但是行政中心在海牙。台灣也需要雙引擎驅動。台北市就當經濟中心,把行政院、立法院和各部會都搬到中台灣,平衡區域發展就是一大收獲,住房、隔代教養等問題都可以解決。」余湘在聽到宋楚瑜有關國家未來發展所擘畫的新十大建設藍圖,決定毫無保留的投入這場選戰。

 

「藍綠黨都執政過了,台灣有更好嗎?」余湘說,當年有一首歌非常火紅「明天會更好」,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大家相信只要努力,自己的未來是可以改善的。「你去街上問問現在的年輕人,還敢說『愛拼才會贏』嗎?兩個主要政黨想的都是自己政黨的利益,看看兩黨不分區就知道,不是被派系把持就是個人私欲」。

 

余湘透露,親民黨的不分區,原來也不是長這樣。但是她這個毫無政治經驗和背景的,就提了不要有什麼宋家軍、郭家軍的色彩,統統都是國家的生力軍。結果就全面翻盤,宣明智進了第三名,致力於社會福利工作,幫助了許多人的滕西華成為首位。「我跟滕西華沒有吃過一頓飯,更沒有任何私交,只是在一些公益場合上碰過幾次面,但是對她,我是完全佩服的,所以我就推荐了滕西華,並且主張科技教父宣明智要進榜」。

親民黨副總統參選人余湘希望親民黨的參選,能幫台灣創造一個希望。(圖/親民黨提供)

更讓余湘對親民黨團隊佩服的是李鴻鈞。「李鴻鈞原本在重新調整名單的第一名,但是他看到滕西華的經歷和資歷,覺得滕西華比他自己更應該進入立法院,主動讓出第一名的排序,他自己退後一名。這就是宋主席的理念,用人唯才而不是用人唯私」。她說,在這個過程裡,她發現,政治並不是她原先以為的那麼「髒」。

 

再好的政策和組合,也跳脫不了說服的過程,只有選民買單,政策才有被執行的可能。被譽為台灣「廣告教母」,余湘很清楚自己對媒體的影響力,也了解如何透露媒體操作,不敢保證會當選,但至少可以谷底回升。

 

對於穩坐第三的民調,余湘並不在意,「下個禮拜,親民黨的廣告就會和選民見面,但是我們不會用媒體操作那一套,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選舉不應該是操弄,而是要像嘉年華一樣,讓民眾看到未來、看到希望,要斷開藍綠惡鬥和對人民的情緒勒索及亡國恐嚇。」

 

攤開三組副總統人選資歷,來自基層的余湘,學歷比不上張善政,資歷比不上賴清德,問她怎麼敢跳下來選?「我最貼近民眾啊!」余湘說,她來自企業,最了解台灣賴以生存的經濟運作,說偉大一點是「苦民所苦」,說平凡一點就是了解民眾究竟要什麼。「台灣若沒有第三勢力,兩黨早就把選民同化了。兩黨賣的都是民主自由,韓國瑜和蔡英文根本沒差別,但是親民黨的出線,就是給民眾另一個選擇,就像她的參選,很多人問她Why Yes?但是她的回答就是Why Not?」。

 

「不做永遠不知道,我每天走一萬步,但是不開始走,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遠。」余湘相信,就是因為她的條件比別人都差,所以她以往的資歷和機遇,透過這次參選攤在陽光下,一定可以鼓勵許多人。「我把總機的工作做到極致,一路往上爬到董事長的位置;甚至當公司被跨國企業併購時,反過來當併購公司的總裁。這個經驗和境遇,一定可以給許多人帶來啟發」。

 

問她難道不知道要贏這場選戰的困難度可能比總機到總裁要難上百倍嗎?余湘堅定的表示,親民黨要錢沒錢、要組織沒組織,就是有「運動家的精神」。這次不行,下次再來,不信民心喚不回,愚公移山也不是一代就成功的。

 

她相信,與其天天罵政府,不如起身改變政治版圖。只要開始做就會有影響,一代一代傳下去,只要人民厭惡了藍綠惡鬥和分贓,總會有喚醒社會價值和公義的一天。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