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台銘對未來有施展政治抱負的雄心,那麼「組黨」可能是他必須慎重考慮的決定。(圖/郭辦提供)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新聞分析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和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合體幫郭家軍無黨籍立委參選人李縉穎站台。怎知,郭台銘與柯文哲兩人,一天之內卻因「零到六歲國家養」、「搞台獨是垃圾」、「三黨不過半」等議題,受到對方出面糾正澄清,暴露第三勢力的合作「有合難有作」的尷尬瓶頸。如果郭台銘有理想在政界另闢一番天地,那麼「組黨」將是未來必須面臨的課題。
郭台銘、柯文哲和宋楚瑜,三人聯合幫李縉穎站台,但是短短24小時不到,郭台銘所發表的講話內容,卻遭到柯文哲數度更正;包括「零到六歲國家養二.○」政策、「搞台獨的都是垃圾」。
而柯文哲的「三黨不過半,台灣重開機」,也讓郭台銘打臉認為,立法院「兩大兩小」最好,兩大黨是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小黨是民眾黨和親民黨。24小時內的幾度交鋒,可以看出郭台銘和柯文哲之間的合作,很難說是「完全契合」。
柯文哲接受專訪時說得直白,兩人關係就像是「代工廠」與「經銷商」,民眾黨只是郭台銘旗下的一個品牌,還有另一個品牌叫做親民黨,甚至親民黨不分區名單也放進郭家軍,柯文哲事前並不知情,自己都嚇了一跳。
顯然,「郭柯宋」的合作各有盤算。柯文哲在有郭台銘這個響亮名號的加持下,對民眾黨吸收政黨票大有助益,親民黨亦然;而郭台銘的商人本質,以現階段的角色如何將自己理念「極大化」,則是主要布局。
「郭柯宋」的合作各有盤算。(圖/郭辦提供)
自郭台銘九月宣布不參選總統後,一下子「郭柯王」、一下子「郭柯宋」的合作,其實外界霧裡看花。即使現在「郭柯宋」的結盟已經定案,但仍顯得有點「卡卡」。
主要就在於,雖然郭台銘有理想抱負,希望匯集中道力量集結成第三勢力,但光靠郭台銘一個人的光環,以及零星幾位郭家軍,如何能在選後發揮實質的政治影響力,實踐政策抱負,外界不禁打上一個問號。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雖然被外界稱呼為「草包」,但其背後至少有國政顧問團上百人,像兩岸組顧問蘇起、趙建民等人,都非等閒之輩,有專業能力可以為韓國瑜撐腰。
反觀郭台銘,既缺乏選舉團隊也沒有執政團隊,在宣布不參選總統後,網路聲量急速滑落。幕僚私下也不諱言,現在都是靠「郭家軍」在撐聲量。
選前還有場子可以跑,到了選後,除了李縉穎,其他的郭家軍將各自歸隊到民眾黨和親民黨,不僅郭台銘的聲量可能降得更低,「郭家軍」的名號也會變得式微。
明年大選後,除了李縉穎,其他的郭家軍將各自歸隊到民眾黨和親民黨,郭台銘的聲量可能降得更低。(圖/郭辦提供)
如果郭台銘對未來有施展政治抱負的雄心,不甘只當這半年來捲起的一陣政治旋風,那麼「組黨」可能是他必須慎重考慮的決定,不管有沒有要選2024,至少他可培養自己「正統」的郭家軍人馬,才能長長久久、名正言順地執行郭台銘意志。
雖然身為政治素人的郭台銘,目前對於「組黨」的意願不高,認為將失去他以無黨無派的身份去吸納中道力量的能量。但他也必須學會面對現實,沒有黨就沒有國會黨團,不具提案能力,也沒有話語權,所提的政策與離落實的距離將越來越遠。
組黨的可能,是奠基於郭台銘有想要從商人轉換跑道,變成政治家的前提,如果眼前的這一場選舉爛帳讓郭台銘看破政治,回歸商場本業或享受退休生活,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