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社會教育先行者,典範在夙昔。(圖/由作者王惠珀提供)
《前言》
庶民政治改革運動捲起千堆雪,我們終於誠實面對台灣人該面對的核心價值了。
典範在夙昔,庶民運動令我思念起林孝信教授(暱稱老林),思念他用生命貼近庶民,帶動社會教育的故事。
作者/王惠珀
《林孝信式的風範》
2011年12月,我與外子去台南成大醫院探望老林,給他打氣。
病房恬適,冬陽亮麗,灑進滿室溫暖。我的感覺很複雜,老林一生漂泊,病房竟是他這輩子住過最舒適的地方。
以前一起打拼的朋友要我轉告,想念老林的帶領,讓我們心懷理想。密西根大學黃昭陽學長要我轉述:「老林嫂陳美霞教授是個賢女子,把老林捐給大家,老林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外子說:「老林,我已接手公民教育基金會,你種的樹我來灌溉。」我說:「老林你是風,我像葉。你吹哪,就把我帶向那個方向,沙沙做響,響給你聽。你的提點是我追求的風範。」
窗外枝葉婆娑,沐浴在陽光裡的老林聽見了我們對英雄崛起的期盼。這時候,我感受到老林用力捏了我的手,使出吃奶的力氣,頓時一陣心酸。
《苦行僧》
鋼版刻印的年代深植我心。(圖/由作者王惠珀提供)
六O年代,聯考第一志願台大物理系畢業後的老林,進了芝加哥大學深造。他心心念念科學救國,串聯留美學生創立《科學月刊》,是早期帶動庶民主義的先驅。如此累積的能量奠定了《牛頓》、《小牛頓》等雜誌以及往後科普文化的興起,堪稱是帶動台灣科普教育的教育家。
七O年代政治局勢詭譎,日本釣魚台事件牽動了留學生的敏感神經,連帶挑起左、中、右、台的認同糾葛。老林因此被列入黑名單,到1997年獲准回國。這期間老林成為回不了國的黑戶,放棄學業,在芝加哥創立《民主台灣》,成為維繫留學生論述民主的先驅雜誌。
《社會教育的推手》
回國後的老林仍以教育的普及化為職志,從終生學習到全人教育,再到通識教育。他風風火火的催生了社區大學,從零開始到當今的82家,堪稱是為庶民創造終生學習環境的教育家。
其後,老林又跳進去推動通識教育。他創立的《通識在線》雜誌成為教育界與庶民溝通的平台,堪稱是為年輕學子創造全人教育環境的教育家。
台灣幾十年的教育創造了菁英政治,庶民化的老林其實沒有得到當權者太多的青睞。即使因此苦行一生,他的教化:「生命中最感動人的,是入世的、赤腳的、深化的、人文的浪漫」,卻讓很多人一生受用,包括筆者。
《庶民主義的實踐》
2002年,衛生署李明亮署長邀筆者出任藥政處長,我跟署長表達:「台灣人不合理用藥(或健康食品)已到了流行病學的層次,藥政處長該做轉型正義的事,我想從用身體拚經濟的「產品管理」轉型到人本的、預防知識經濟風險的「風險管理」。
署長當下拿出他的著作《我的醫學人文觀》說:「不是很多人有機會在這個位置上實踐自己的理想。」
庶民主義的實踐:社區大學銀髮族用藥教育計畫。(圖/由作者王惠珀提供)
於是,我開始擘劃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包括「銀髮族用藥態度」、「小六生無藥的青少年」、以及讓社區藥師側錄傳媒違規廣告的「人民的眼睛」計畫。前者以社區大學為平台,就是老林促成的。我央請恩師台大藥學系退休的陳瓊雪教授(陳媽媽)出來主持,每年訓練500位藥師擔任講師,鼎盛時期77所社區大學每天晚上都有藥師的影子。這個計畫也建立了往後藥師參與社區長照的能量。
「全民用藥教育」執行兩年,藥政處即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議制度獎」,在立法院廣受支持。老林的教化,李明亮署長的知音及授權,讓筆者實踐庶民主義,是職涯最驕傲的一段經歷。
2005年我被民進黨政府趕下台,這個庶民計畫跟著人離政息,不勝唏噓。
《庶民典範》
老林用他的一生實踐庶民主義,說他是知識分子及教育界的佛祖,實不為過。
作者簡介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