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公報》高調測風向 學者:美國公然介入我選舉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台美公報》高調測風向 學者:美國公然介入我選舉
2019-11-27 11:44:00
A+
A
A-

美國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外傳是《台美公報》的美方推手。(圖/擷取自2049計畫研究所官網)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大選將至,媒體近日傳出,台美將締結具備官方性質的《台美公報》,比照當年的《上海公報》以進一步拉近台美關係。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質疑,這恐怕是美國介選手段浮上檯面,塑造台美關係進一步提昇意象,以此來影響國內選舉。

 

台美之間由於欠缺正式邦交,主要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以非官方架構進行交流。而當年美國與大陸尚未建交時,雙方即透過簽訂《上海公報》來為日後「關係正常化」打下基礎。

 

因此,近期媒體傳出,台美雙方都有機構在推動跟研究,想要比照《上海公報》來締結具有官方性質的《台美公報》,並且將現有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升格成「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以進一步提昇台美關係。

 

對此張競指出,他在年初就已經輾轉得知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與台灣的「遠景基金會」在推演《台美公報》,而且過程相當「高調」,學界人士並被徵詢意見,張競也接獲美方學者透過電子郵件詢問他對該構想的看法。

 

張競表示,其實就台灣與美國關係來說,他本身是學界這個研究領域的門外漢,來問他意見根本是病急亂投醫、找錯人來請教。

 

但他提到,過完舊曆年後,仍有其門生故舊曾就公報的內容及文字來詢問意見,後來就突然沒有下文。

 

張競詢問該事後續發展時,對方感嘆地表示:「相關訊息會依據未來大選選情發展浮上檯面」。如今相關訊息陸續曝光,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張競指出,如果《台美公報》是認真要去推動的話,應該會由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員進行研究。(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張競指出,當初他跟前來詢問意見的人提過,當年《上海公報》是美國總統尼克森親自前往上海與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簽署;如果《台美公報》是美國總統親自來台灣簽署,或是中華民國總統親自去美國簽署,光是能夠「成行」本身的意義就非常巨大,至於《台美公報》內容就根本不重要。

 

張競表示,《台美公報》不大可能重新去定義現有的中美關係,也不可能顛覆現有的中美三公報,否則會造成天翻地覆的影響;但若是在不違反中美三公報的原則下去締結《台美公報》,反而又會顯得台美關係是在中美三公報的架構下方,恐是另一種「矮化」。

 

張競指出,如果《台美公報》是認真要去推動的話,應該會由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員在進行研究,不會是透過美國2049計畫研究所與台灣遠景基金會。

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外傳是《台美公報》的台方推手。(圖/擷取自遠景基金會官網)

至於把AIT改名為「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張競表示,無論名字改成怎樣,只要不是正式的「大使館」,其實都只是讓當事人開心、毫無實質意義的阿Q作法。

 

所以他認為,相關機構不過是藉此項目爭取研究經費,根本就不是代表美國政策,但不無可能美國政府有人會見獵心喜,在適當時機當作介入台灣選戰的操作工具。

 

因此張競評論,所謂的《台美公報》或是把AIT改名為「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都只是政治搖頭丸及選舉騙票丹,可能性不高,實質意義也不大,堪稱是「外交安慰劑」。

 

張競形容,此時被媒體加以曝光,就好像先把疹子發出來一樣,不要搞到投票前一刻,變成兩顆子彈那樣的爛招。這就好像先打預防針一樣,提前破解美國有心人士介入台灣選舉的算計。

美國2049計畫研究所執行主任石明凱(Mark Stokes),外傳是《台美公報》的美方推手。(圖/擷取自2049計畫研究所官網)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大選將至,媒體近日傳出,台美將締結具備官方性質的《台美公報》,比照當年的《上海公報》以進一步拉近台美關係。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質疑,這恐怕是美國介選手段浮上檯面,塑造台美關係進一步提昇意象,以此來影響國內選舉。

 

台美之間由於欠缺正式邦交,主要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以非官方架構進行交流。而當年美國與大陸尚未建交時,雙方即透過簽訂《上海公報》來為日後「關係正常化」打下基礎。

 

因此,近期媒體傳出,台美雙方都有機構在推動跟研究,想要比照《上海公報》來締結具有官方性質的《台美公報》,並且將現有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升格成「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以進一步提昇台美關係。

 

對此張競指出,他在年初就已經輾轉得知美國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與台灣的「遠景基金會」在推演《台美公報》,而且過程相當「高調」,學界人士並被徵詢意見,張競也接獲美方學者透過電子郵件詢問他對該構想的看法。

 

張競表示,其實就台灣與美國關係來說,他本身是學界這個研究領域的門外漢,來問他意見根本是病急亂投醫、找錯人來請教。

 

但他提到,過完舊曆年後,仍有其門生故舊曾就公報的內容及文字來詢問意見,後來就突然沒有下文。

 

張競詢問該事後續發展時,對方感嘆地表示:「相關訊息會依據未來大選選情發展浮上檯面」。如今相關訊息陸續曝光,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張競指出,如果《台美公報》是認真要去推動的話,應該會由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員進行研究。(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張競指出,當初他跟前來詢問意見的人提過,當年《上海公報》是美國總統尼克森親自前往上海與時任大陸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簽署;如果《台美公報》是美國總統親自來台灣簽署,或是中華民國總統親自去美國簽署,光是能夠「成行」本身的意義就非常巨大,至於《台美公報》內容就根本不重要。

 

張競表示,《台美公報》不大可能重新去定義現有的中美關係,也不可能顛覆現有的中美三公報,否則會造成天翻地覆的影響;但若是在不違反中美三公報的原則下去締結《台美公報》,反而又會顯得台美關係是在中美三公報的架構下方,恐是另一種「矮化」。

 

張競指出,如果《台美公報》是認真要去推動的話,應該會由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員在進行研究,不會是透過美國2049計畫研究所與台灣遠景基金會。

遠景基金會董事長、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外傳是《台美公報》的台方推手。(圖/擷取自遠景基金會官網)

至於把AIT改名為「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張競表示,無論名字改成怎樣,只要不是正式的「大使館」,其實都只是讓當事人開心、毫無實質意義的阿Q作法。

 

所以他認為,相關機構不過是藉此項目爭取研究經費,根本就不是代表美國政策,但不無可能美國政府有人會見獵心喜,在適當時機當作介入台灣選戰的操作工具。

 

因此張競評論,所謂的《台美公報》或是把AIT改名為「美國駐台聯絡辦事處」,都只是政治搖頭丸及選舉騙票丹,可能性不高,實質意義也不大,堪稱是「外交安慰劑」。

 

張競形容,此時被媒體加以曝光,就好像先把疹子發出來一樣,不要搞到投票前一刻,變成兩顆子彈那樣的爛招。這就好像先打預防針一樣,提前破解美國有心人士介入台灣選舉的算計。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