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泛民派大勝 主攻下任香港特首話語權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區議會選舉泛民派大勝 主攻下任香港特首話語權
2019-11-25 10:57:00
A+
A
A-

香港民眾連夜監票。(圖/Christopher Cheng@USP United Social Press提供)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自6月9日百萬人反送中大遊行以來,歷經整整168天的抗爭與衝突,昨(24)日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建制派。依所獲席次估算,可望取得1200名「特首提名選舉委員會」中,超過100席到117席的投票權,除了展現香港人民的意志,也將對下任特首的選舉,產生影響力。

 

香港區議員的職權就和台灣的鄉民代表差不了多少,但是452席民選加上27席當然議員中,卻有117席可以進入特首提名選舉委員會,具有對特首提名與投票選舉的權力,這才是本屆區議員選舉會爆出如此高投票率的主因。

 

依照任期推算,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任期到2022年6月30日屆滿,連選可以連任一次,可想而知,泛民派戰場將會主攻下任特首選舉。

 

根據目前香港特首選舉辦法,特首是由1200名選舉委員會的委員提名和選舉產生,再報請中央政府核定。

 

這1200名提名委員共來自四大類,分別代表香港38個「界別」,其中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餘300人為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代表。

 

本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於昨日早上7點30分持續進行到晚上10點30分,街頭不見港警與示威者對峙,投票率更創下史上最高的71.2%,總共有超過294萬名選民參與投票。

 

根據香港《區議會條例》,全香港有18個區議會,當中最大的一個區議會是元朗區,包含45席區議員;而全部18個區議會加在一起,總共有452個民選席次;每位席次都是由小的「單一選區」選出,由區內最高票的候選人當選。

 

香港政壇有「民主派」與「建制派」兩大勢力,類似台灣的「泛藍」與「泛綠」。所謂的「民主派」,指的是主張特首普選、主張民主人權,因而立場與中共及港府相異,包括:民主黨、專業議政、民間人權陣線、香港眾志…等。

 

與其相對的,「建制派」則是較為親中,包括: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公民力量…等。

 

本次選舉結果出爐,由民主派大勝,在總數452民選席次中取得過半的370席,且在18個區議會也都取得過半的絕對多數,民主派甚至在大埔區更囊括全部民選席位。

 

反觀親中的建制派,大多以極大差距落敗,只有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在土瓜灣北區擊敗主張港獨的梁國雄(長毛),成功保住席位。

香港民眾連夜監票。(圖/Christopher Cheng@USP United Social Press提供)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自6月9日百萬人反送中大遊行以來,歷經整整168天的抗爭與衝突,昨(24)日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建制派。依所獲席次估算,可望取得1200名「特首提名選舉委員會」中,超過100席到117席的投票權,除了展現香港人民的意志,也將對下任特首的選舉,產生影響力。

 

香港區議員的職權就和台灣的鄉民代表差不了多少,但是452席民選加上27席當然議員中,卻有117席可以進入特首提名選舉委員會,具有對特首提名與投票選舉的權力,這才是本屆區議員選舉會爆出如此高投票率的主因。

 

依照任期推算,現任特首林鄭月娥任期到2022年6月30日屆滿,連選可以連任一次,可想而知,泛民派戰場將會主攻下任特首選舉。

 

根據目前香港特首選舉辦法,特首是由1200名選舉委員會的委員提名和選舉產生,再報請中央政府核定。

 

這1200名提名委員共來自四大類,分別代表香港38個「界別」,其中300人來自工商、金融界,300人來自專業界,300人來自勞工、社會服務、宗教等界,其餘300人為立法會議員、區域性組織代表、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以及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代表。

 

本次香港區議會選舉於昨日早上7點30分持續進行到晚上10點30分,街頭不見港警與示威者對峙,投票率更創下史上最高的71.2%,總共有超過294萬名選民參與投票。

 

根據香港《區議會條例》,全香港有18個區議會,當中最大的一個區議會是元朗區,包含45席區議員;而全部18個區議會加在一起,總共有452個民選席次;每位席次都是由小的「單一選區」選出,由區內最高票的候選人當選。

 

香港政壇有「民主派」與「建制派」兩大勢力,類似台灣的「泛藍」與「泛綠」。所謂的「民主派」,指的是主張特首普選、主張民主人權,因而立場與中共及港府相異,包括:民主黨、專業議政、民間人權陣線、香港眾志…等。

 

與其相對的,「建制派」則是較為親中,包括: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公民力量…等。

 

本次選舉結果出爐,由民主派大勝,在總數452民選席次中取得過半的370席,且在18個區議會也都取得過半的絕對多數,民主派甚至在大埔區更囊括全部民選席位。

 

反觀親中的建制派,大多以極大差距落敗,只有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在土瓜灣北區擊敗主張港獨的梁國雄(長毛),成功保住席位。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