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御木本幸吉對日本養珠的貢獻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御木本幸吉對日本養珠的貢獻
2019-11-24 07:28:00
A+
A
A-

御木本珍珠島海女為參觀遊客表演潛水挖牡蠣的鏡頭。(圖/由作者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一直以來,世界各地對日本出產的珍珠都是用英文名字 Mikimoto Pearl 來傳遞,而御木本幸吉 (Kokichi Mikimoto) 的名字卻無人知曉。我和妻子也是經過親身的參觀訪問,才得知這位「養珠王」對日本的不朽貢獻。

我們參訪的動機,還得感謝三年前在香港一次文學會議中,結識來自日本的漢學教授荒井茂夫的介紹,極力推薦我一定要到京畿地區去看看。他來自三重縣 (Mie Prefecture) 的津市(Tsu)在當地三重大學教授漢語,並開設有「海外華文文學」課程。在去年的日本行程前,曾和他聯繫,冀望能去參觀他任教的大學,遺憾的是因他要到外地去參加一個開會而失去相聚的機會。

今年我和妻子按計畫到日本參觀貝聿銘設計的秀美博物館前,曾就當地的地理位置等資訊作了分析,決定在結束參觀後,直接從京都搭乘火車到伊勢市(Iseshi)。三重縣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的本州中部京畿地區(Kinki District),呈南北狹長地形,瀕臨太平洋。風景優美,歷史文化古老。

伊勢之所以吸引了我的興趣,一是當地的伊勢神宮 (Ise Jingu) 有逾千年的歷史,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宗祠,分內宮 (Naiku) 及外宮 (Geku) 兩部分 (將另文介紹)。

另一個令我心神嚮往的就是聞名全球的御木本珍珠 (Mikimoto Pearl),它的發源地離伊勢市只有二十公里車程的海濱。主意打定,我就決定作「一石二鳥」 的參觀計畫,一次的旅程,既可瞭解日本天皇傳宗接代的故事,也能一窺享有盛名的日本珍珠的來龍去脈。

伊勢地理位置較偏,但有兩條鐵路作為往返交通較為便捷。去程是從京都 (車站代號為B01站)直接搭乘近鐵電車 (Kintetsu Railway) 到大和八木站 (Yamato-Yagi) (車站代號為B26)在該站轉車即可直接抵達伊勢站 (車站代號為M73)。 在返回東京成田或羽田機場時,可以從伊勢站搭乘近鐵電車出發,不需轉車直接抵達名古屋車站。然後從名古屋轉乘新幹線到品川站 (Shinakawa) 下車後轉直達機場的火車,即可抵達旅客需要前往的機場。

御木本珍珠發源地御木本珍珠島(Mikimoto Pearl Island),位在離伊勢二十公里的鳥羽市(Toba)最南端的鳥羽灣,風景優美,海水溫度極為適宜養殖牡蠣。

早在1968年我對日本養殖珍珠就情有獨鍾。那時我獨自在日本旅行,住在東京銀座的酒店裡。銀座可謂是首都的商業娛樂中心,不僅熱鬧而且可以搜尋到日本的先進照相機。偶然之下,我見一家商店櫥窗裡有序地排列著名目繁多的珍珠首飾,而不由自主地佇足在那裡細細端詳,繼而走進鋪子裡。我被那花式豐富的項鍊,手鐲及耳環深深所吸引。

平生我對金銀首飾向來是不屑一顧,也幾乎吝嗇地拒絕這些生活中不是必須的奢侈品,所以在那些光耀閃爍的鋪子裡從來就不會有我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觀念中,金首飾反映出誇耀財富的土氣,而鑽石卻代表著虛偽的嬌氣閃爍。

但是在銀座的珍珠商鋪裡,我竟然感覺到,似乎那整潔的地板上,有著無法掙脫的磁性,將我牢牢地吸住。那是我第一次見到 ‘Mikimoto Pearl’ 商標,也只將它看成是一間出售珍珠的商鋪名字而已,店裡的售貨員很和氣地應我要求,將一串有八十公分長的項鍊遞給我,第一次接觸珍珠的感覺是新奇有味。

項鍊上的每一顆珍珠不論是色澤、尺碼,幾乎是經過人工打造出來得沒有一點差異,接著我又看上了一副手鐲,和一對耳環。每一件飾品都展現出端莊大方,穩重優雅的氣質,假如戴在一位女士身上,真猶如是天仙下凡。 

據瞭解,目前御木本珍珠已經在全球開設有一百多家專營商鋪。(圖/翻攝自MIKIMOTO官網)

日本的商家沒有討價還價的繁瑣,只有微笑的接待。經過一陣的思考,最終我將這三件首飾帶回了羅馬。第二年 (1969),這三件首飾,就成為獻給新婚妻子的禮物,也是我們結婚五十年以來唯一最珍貴的紀念物,因為我從珍珠的厚重中看到了永恆的生命價值。

這次的日本行,巧合的是適逢我夫婦的金婚喜日,在御木本珍珠島上,我們體會了五十年前所購買的結婚紀念禮品的發源地,也瞭解到這位養殖珍珠的日本人士的畢生奉獻。

御木本幸吉是1858年1月25日出生在鳥羽市志摩半島,父親經營烏冬麵的製作。11歲時父親因病失業,為了幫助家庭,御木本在13歲時輟學,開始賣菜維持生計。但在海邊不斷見到海女運輸珍珠的情景,萌生出如何開拓珍珠業務的念頭。

到1878年,時值20歲,他決心以養殖珍珠作為奮鬥的目標。經過了十年的探討,在1888年,御木本下定決心,找到貸款開始了他開發養珠的人生旅程。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1896年獲得人工養殖珍珠的專利權。他試著將珍珠母植入牡蠣體內,終於在1905年誕生了第一顆渾圓珍珠,對他而言是莫大的鼓勵。

後來御木本的專利設備被盜,他的開發受到了極大的挫折,無法採用原來的方法進行人工養殖,但他不甘就此停擺,於是繼續探討研究,並改變了原先的養殖方法,再度獲得專利而繼續發展。

開發養珠的願望,並非御木本專有,在當地還有比他更為出色的研究專才,成為養珠業中的強力競爭對象。這中間有兩位極為出色而且具有一定成就的人物,一是木匠出生的見瀨辰平 (Mise Tatshei 1880-1924),擅於珍珠養殖技術,也是真圓珍珠的發明人,最大的成就是從1902年在的失灣養殖了15000 珍珠貝後,開始研究圓形珍珠的形成。

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得知見瀨先生獲得開發養珠的專利權,是因為他的嫁接針發明。是通過住在澳大利亞的英國海洋生物專家 William Saville-Kent,獲得養殖圓形珍珠秘方,在牡蠣體內的軟組織內植入珠核,牡蠣便會圍繞這珠核分泌珍珠質,形成一個珍珠袋,這個珍珠袋逐漸發育而形成珍珠。

這些含有高科技的生物解說,在我們聽來無疑是「對牛彈琴」, 但從眼前擺放著的一顆顆圓形珍珠,不得不令我們對日本養珠實業的成功由衷的佩服。難怪美國的大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 在1927年和御木本先生唔面時,對他培養出圓形珍珠的成就,無論從外形的圓滿或是品質的高超均和天然珍珠難以分辨真偽,因而發出了這樣的讚歎:「他發明的珍珠從生物學角度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

御木本的女婿西川藤吉(Nishikawa Tokichi 1873-1909),是一位生物專家,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水產動物科,並在農商務省擔任技師,專職研究開發圓珍珠和鮑魚人工受精。本著他的研究向有關部門申請專利時,才得知這一雷同的開發已經被見瀨先生捷足先登。

經過協商,最終兩人同意合作共同開發圓珠的開發養殖技術,並將他們的發明稱為見瀨-藤川法。御本木幸吉得悉兩位的成功事蹟後,希望能獲得他們的技術合作。但是由於受到他本身的開發條件約束,始終無法如願以償。而西川後來一直在御木本研究所集中精力研究分析真圓珠形成的原理。

御木本是在1916年才獲得西川藤吉的養殖方法,這時候他的女婿已經去世多年,御木本的養珠事業從此一帆風順,與妻子卯女(Ume)及另一位合夥人精心開發。 御木本在經營養珠的時候,曾經發出過一句被全球女性感動的名言,他說:「我要讓全世界的女士們都佩上珍珠而益形雍容華貴」!為了推動養珠的業務,他需要對社會各界提出推介的管道,於是,1899年他在東京銀座開設了第一家對外銷售的商鋪。968年我在東京為新婚妻子選擇項鍊及手鐲的商鋪就是這一家,但是當時對御木本珍珠的發跡故事一無所知。

接下來御木本於1913年在倫敦開設了歐洲第一家商鋪。第二次大戰後,他的專營商鋪遍佈巴黎、紐約、芝加哥、波斯頓、洛杉磯、三藩市、上海及孟買等城市。迄今為止,臺灣、加拿大等地見到的「御木本珍珠」 招牌只是當地商家取得的經營權而已,不是御木本珍珠的專營商鋪。據瞭解,目前御木本珍珠已經在全球開設有一百多家專營商鋪。

在御木本珍珠博物館旁邊的商鋪裡,有一本記錄他們在全球經營的完整資訊,銷售人員會耐心地打開那本手冊,告訴訪者需要瞭解有關他們的資料。

在御木本珍珠島,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參觀那座面向大洋美侖美奐的珍珠博物館,裡面珍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的皇族所曾經擁有的珍珠皇冠和戴飾等,件件精彩而且擁有難以置信的藝術價值。

御木本五重塔,使用了12760顆珍珠製作,192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150週年,在費城世界博覽會中展出。(圖/由作者劉敦仁提供)

展廳中最令人讚歎的是幾座巨型珍珠藝術品,如「御木本五重塔」,是1926年為慶祝美國獨立150年紀念,而在費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的展品。全塔共使用了12760顆珍珠,九圈塔頂則使用了九顆白金製成,這座陳列在博物館的展品,是在1992-1993年重新仿古製成的複製品。

御木本珍珠機構,曾為世界環球小姐、國際小姐等選美活動提供珍珠,作為榮獲寶座的世界小姐皇冠戴飾,也是日本皇室採用的產品,如1994年日本皇室的佳子內親王 (Kako Akishino) 歡度二十歲生日時,御木本珍珠特地製作了一套價值三千萬日元的五件珍珠首飾,其中有項鍊及手鐲等,深得親王的喜愛。

我們參觀御木本珍珠島的那天,天氣極壞,日本好友荒井茂夫教授不辭辛勞冒著風雨,特地從津市駕車來和我們相聚,並全程陪我們夫婦參觀。進入博物館及銷售部門前,我們還特地在風雨交加的海濱,撐著雨傘聚精會神地望著海面定時的表演:一艘小船載著兩個海女,身著傳統的白色潛水服,他們不用呼吸面罩,就憑藉著自己充足的肺活量,先深呼吸就躍入海中,約有一分鐘後才露出水面,將手中的牡蠣放在船邊的竹籃中。兩位海女反複輪流表演,讓參觀者瞭解到她們在養殖珍珠行業中的辛苦工作。

雖然天色昏暗,但我們仍然興致盎然地站在御木本幸吉先生的銅像前留影。在疾風驟雨中,望著他的神情,不由得將這狂風暴雨的天氣,和他一生的奮鬥拼搏相結合。經歷了艱辛的奮鬥過程,今天的御木本珍珠業,不正是雨過天晴後明媚陽光普照嗎?

結束了日本的旅程,我和妻子來到廈門。當地的大海及海鮮美食享有盛譽,我們在晚上前往中山路的步行街,尋找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我曾有臺灣的生活經驗,臺灣流行的牡蠣煎鴨蛋,鴨血麵線和花生湯,還有可口的薑茶鴨和當歸雞,幾乎是清一色從福建流傳過去的,而且分辨不出鄉音的差別。

正在聚精會神如同身歷臺灣其境的夢一般的情景時,不遠處傳來叮叮咚咚敲打的噪音,順著那聲響方向走去,就在一家店鋪門口,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拿著錘子,你一下我一下地敲打著黑漆漆的牡蠣,我佇足細看,原來是用這原始的宣傳方式,吸引過路旅客的主意,招徠生意,而出售的產品就是本地出產的珍珠。在他們的旁邊,放著一個小盤子,裡面放著十幾顆顏色不一,大小相差甚巨的「珍珠」,價格低廉得讓人難以置信。

其實早在海南建省的那段時間,我曾幾次登島旅遊訪問,對那座中國南端海島上的風土人情,尤其是那些傳統的樸實無華生活習俗,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唯一的遺憾就是對待遊客提供假冒偽劣產品,計程車司機的蠻橫無理,令抱著興奮心理的遊客感到難言的無奈。

最不可思議的是三亞地區有一家規模極其豪華的珍珠商店,那裡的售貨人員幾乎個個具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令光顧的客人連一開始抱著的好奇感,到了店鋪後就消失殆盡。

最難以理解的是店鋪裡的商品,究竟是貨真價實還是另有所圖,客人難以下定決心購買。珍珠在中國有悠久歷史,但多是以淡水珍珠為主。南海的珍珠名揚中國,可是真偽的辨別也令人大傷腦筋。

經過了這次的御木本珍珠島的探尋,感受到亞洲的珍珠業,除了日本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及南海的珍珠業幾乎是乏善可陳,甚至可說是一敗塗地。原因很簡單,人才的培養,研究的信心以及創造的堅持都缺如。

通過參觀瞭解御木本幸吉先生竟一生的努力鑽研,堅持不懈,感受到日本國民從大到科學研發、文學創作,小到細微的生活所需如家庭用品開發或飲食的配置,都抱著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的態度,直到成功為止。難怪日本是亞洲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而且其銷售的貨物也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

在我們流覽了御木本珍珠公司的展銷廳時,承蒙荒井教授的協助,向該公司的銷售人員詢問,我們1968年在銀座購買的珍珠配飾,至今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是否仍有保存的價值?該銷售人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按照當前的市價,應該是在四百五十萬到五百萬日元的價值。換言之,日本珍珠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其銷售的市場需求,而是一件件經久不衰的珍藏寶貝。

他在答覆我們之後,還特地告訴妻子,為了讓珍珠的生命綿延不絕,建議每次穿戴之後,必須要用乾布平均地輕輕抹乾淨。而且串珍珠的絲線也要每兩三年更換一次,同時在保存時千萬不要和其他物件放在一起,避免其他物件對珍珠的磨損。這樣珍珠得到了完善的保護,必定是「長命百歲」。他的幽默解釋引起了我們哄堂大笑。

在回酒店的途中,我不斷地在回想起剛才對御木本珍珠島參觀時所得到的印象,對御木本先生窮其一生對珍珠的鑽研、開發、推展,達到了巔峰,它不同於所有其他的裝飾,而是反映出全球婦女在佩戴時體現出的端莊高貴、含蓄文雅,受到男性尊重而崇高的美感!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御木本珍珠島海女為參觀遊客表演潛水挖牡蠣的鏡頭。(圖/由作者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一直以來,世界各地對日本出產的珍珠都是用英文名字 Mikimoto Pearl 來傳遞,而御木本幸吉 (Kokichi Mikimoto) 的名字卻無人知曉。我和妻子也是經過親身的參觀訪問,才得知這位「養珠王」對日本的不朽貢獻。

我們參訪的動機,還得感謝三年前在香港一次文學會議中,結識來自日本的漢學教授荒井茂夫的介紹,極力推薦我一定要到京畿地區去看看。他來自三重縣 (Mie Prefecture) 的津市(Tsu)在當地三重大學教授漢語,並開設有「海外華文文學」課程。在去年的日本行程前,曾和他聯繫,冀望能去參觀他任教的大學,遺憾的是因他要到外地去參加一個開會而失去相聚的機會。

今年我和妻子按計畫到日本參觀貝聿銘設計的秀美博物館前,曾就當地的地理位置等資訊作了分析,決定在結束參觀後,直接從京都搭乘火車到伊勢市(Iseshi)。三重縣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的本州中部京畿地區(Kinki District),呈南北狹長地形,瀕臨太平洋。風景優美,歷史文化古老。

伊勢之所以吸引了我的興趣,一是當地的伊勢神宮 (Ise Jingu) 有逾千年的歷史,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宗祠,分內宮 (Naiku) 及外宮 (Geku) 兩部分 (將另文介紹)。

另一個令我心神嚮往的就是聞名全球的御木本珍珠 (Mikimoto Pearl),它的發源地離伊勢市只有二十公里車程的海濱。主意打定,我就決定作「一石二鳥」 的參觀計畫,一次的旅程,既可瞭解日本天皇傳宗接代的故事,也能一窺享有盛名的日本珍珠的來龍去脈。

伊勢地理位置較偏,但有兩條鐵路作為往返交通較為便捷。去程是從京都 (車站代號為B01站)直接搭乘近鐵電車 (Kintetsu Railway) 到大和八木站 (Yamato-Yagi) (車站代號為B26)在該站轉車即可直接抵達伊勢站 (車站代號為M73)。 在返回東京成田或羽田機場時,可以從伊勢站搭乘近鐵電車出發,不需轉車直接抵達名古屋車站。然後從名古屋轉乘新幹線到品川站 (Shinakawa) 下車後轉直達機場的火車,即可抵達旅客需要前往的機場。

御木本珍珠發源地御木本珍珠島(Mikimoto Pearl Island),位在離伊勢二十公里的鳥羽市(Toba)最南端的鳥羽灣,風景優美,海水溫度極為適宜養殖牡蠣。

早在1968年我對日本養殖珍珠就情有獨鍾。那時我獨自在日本旅行,住在東京銀座的酒店裡。銀座可謂是首都的商業娛樂中心,不僅熱鬧而且可以搜尋到日本的先進照相機。偶然之下,我見一家商店櫥窗裡有序地排列著名目繁多的珍珠首飾,而不由自主地佇足在那裡細細端詳,繼而走進鋪子裡。我被那花式豐富的項鍊,手鐲及耳環深深所吸引。

平生我對金銀首飾向來是不屑一顧,也幾乎吝嗇地拒絕這些生活中不是必須的奢侈品,所以在那些光耀閃爍的鋪子裡從來就不會有我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觀念中,金首飾反映出誇耀財富的土氣,而鑽石卻代表著虛偽的嬌氣閃爍。

但是在銀座的珍珠商鋪裡,我竟然感覺到,似乎那整潔的地板上,有著無法掙脫的磁性,將我牢牢地吸住。那是我第一次見到 ‘Mikimoto Pearl’ 商標,也只將它看成是一間出售珍珠的商鋪名字而已,店裡的售貨員很和氣地應我要求,將一串有八十公分長的項鍊遞給我,第一次接觸珍珠的感覺是新奇有味。

項鍊上的每一顆珍珠不論是色澤、尺碼,幾乎是經過人工打造出來得沒有一點差異,接著我又看上了一副手鐲,和一對耳環。每一件飾品都展現出端莊大方,穩重優雅的氣質,假如戴在一位女士身上,真猶如是天仙下凡。 

據瞭解,目前御木本珍珠已經在全球開設有一百多家專營商鋪。(圖/翻攝自MIKIMOTO官網)

日本的商家沒有討價還價的繁瑣,只有微笑的接待。經過一陣的思考,最終我將這三件首飾帶回了羅馬。第二年 (1969),這三件首飾,就成為獻給新婚妻子的禮物,也是我們結婚五十年以來唯一最珍貴的紀念物,因為我從珍珠的厚重中看到了永恆的生命價值。

這次的日本行,巧合的是適逢我夫婦的金婚喜日,在御木本珍珠島上,我們體會了五十年前所購買的結婚紀念禮品的發源地,也瞭解到這位養殖珍珠的日本人士的畢生奉獻。

御木本幸吉是1858年1月25日出生在鳥羽市志摩半島,父親經營烏冬麵的製作。11歲時父親因病失業,為了幫助家庭,御木本在13歲時輟學,開始賣菜維持生計。但在海邊不斷見到海女運輸珍珠的情景,萌生出如何開拓珍珠業務的念頭。

到1878年,時值20歲,他決心以養殖珍珠作為奮鬥的目標。經過了十年的探討,在1888年,御木本下定決心,找到貸款開始了他開發養珠的人生旅程。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1896年獲得人工養殖珍珠的專利權。他試著將珍珠母植入牡蠣體內,終於在1905年誕生了第一顆渾圓珍珠,對他而言是莫大的鼓勵。

後來御木本的專利設備被盜,他的開發受到了極大的挫折,無法採用原來的方法進行人工養殖,但他不甘就此停擺,於是繼續探討研究,並改變了原先的養殖方法,再度獲得專利而繼續發展。

開發養珠的願望,並非御木本專有,在當地還有比他更為出色的研究專才,成為養珠業中的強力競爭對象。這中間有兩位極為出色而且具有一定成就的人物,一是木匠出生的見瀨辰平 (Mise Tatshei 1880-1924),擅於珍珠養殖技術,也是真圓珍珠的發明人,最大的成就是從1902年在的失灣養殖了15000 珍珠貝後,開始研究圓形珍珠的形成。

我們在參觀的時候得知見瀨先生獲得開發養珠的專利權,是因為他的嫁接針發明。是通過住在澳大利亞的英國海洋生物專家 William Saville-Kent,獲得養殖圓形珍珠秘方,在牡蠣體內的軟組織內植入珠核,牡蠣便會圍繞這珠核分泌珍珠質,形成一個珍珠袋,這個珍珠袋逐漸發育而形成珍珠。

這些含有高科技的生物解說,在我們聽來無疑是「對牛彈琴」, 但從眼前擺放著的一顆顆圓形珍珠,不得不令我們對日本養珠實業的成功由衷的佩服。難怪美國的大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 (Thomas Edison) 在1927年和御木本先生唔面時,對他培養出圓形珍珠的成就,無論從外形的圓滿或是品質的高超均和天然珍珠難以分辨真偽,因而發出了這樣的讚歎:「他發明的珍珠從生物學角度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

御木本的女婿西川藤吉(Nishikawa Tokichi 1873-1909),是一位生物專家,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水產動物科,並在農商務省擔任技師,專職研究開發圓珍珠和鮑魚人工受精。本著他的研究向有關部門申請專利時,才得知這一雷同的開發已經被見瀨先生捷足先登。

經過協商,最終兩人同意合作共同開發圓珠的開發養殖技術,並將他們的發明稱為見瀨-藤川法。御本木幸吉得悉兩位的成功事蹟後,希望能獲得他們的技術合作。但是由於受到他本身的開發條件約束,始終無法如願以償。而西川後來一直在御木本研究所集中精力研究分析真圓珠形成的原理。

御木本是在1916年才獲得西川藤吉的養殖方法,這時候他的女婿已經去世多年,御木本的養珠事業從此一帆風順,與妻子卯女(Ume)及另一位合夥人精心開發。 御木本在經營養珠的時候,曾經發出過一句被全球女性感動的名言,他說:「我要讓全世界的女士們都佩上珍珠而益形雍容華貴」!為了推動養珠的業務,他需要對社會各界提出推介的管道,於是,1899年他在東京銀座開設了第一家對外銷售的商鋪。968年我在東京為新婚妻子選擇項鍊及手鐲的商鋪就是這一家,但是當時對御木本珍珠的發跡故事一無所知。

接下來御木本於1913年在倫敦開設了歐洲第一家商鋪。第二次大戰後,他的專營商鋪遍佈巴黎、紐約、芝加哥、波斯頓、洛杉磯、三藩市、上海及孟買等城市。迄今為止,臺灣、加拿大等地見到的「御木本珍珠」 招牌只是當地商家取得的經營權而已,不是御木本珍珠的專營商鋪。據瞭解,目前御木本珍珠已經在全球開設有一百多家專營商鋪。

在御木本珍珠博物館旁邊的商鋪裡,有一本記錄他們在全球經營的完整資訊,銷售人員會耐心地打開那本手冊,告訴訪者需要瞭解有關他們的資料。

在御木本珍珠島,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參觀那座面向大洋美侖美奐的珍珠博物館,裡面珍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的皇族所曾經擁有的珍珠皇冠和戴飾等,件件精彩而且擁有難以置信的藝術價值。

御木本五重塔,使用了12760顆珍珠製作,192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150週年,在費城世界博覽會中展出。(圖/由作者劉敦仁提供)

展廳中最令人讚歎的是幾座巨型珍珠藝術品,如「御木本五重塔」,是1926年為慶祝美國獨立150年紀念,而在費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的展品。全塔共使用了12760顆珍珠,九圈塔頂則使用了九顆白金製成,這座陳列在博物館的展品,是在1992-1993年重新仿古製成的複製品。

御木本珍珠機構,曾為世界環球小姐、國際小姐等選美活動提供珍珠,作為榮獲寶座的世界小姐皇冠戴飾,也是日本皇室採用的產品,如1994年日本皇室的佳子內親王 (Kako Akishino) 歡度二十歲生日時,御木本珍珠特地製作了一套價值三千萬日元的五件珍珠首飾,其中有項鍊及手鐲等,深得親王的喜愛。

我們參觀御木本珍珠島的那天,天氣極壞,日本好友荒井茂夫教授不辭辛勞冒著風雨,特地從津市駕車來和我們相聚,並全程陪我們夫婦參觀。進入博物館及銷售部門前,我們還特地在風雨交加的海濱,撐著雨傘聚精會神地望著海面定時的表演:一艘小船載著兩個海女,身著傳統的白色潛水服,他們不用呼吸面罩,就憑藉著自己充足的肺活量,先深呼吸就躍入海中,約有一分鐘後才露出水面,將手中的牡蠣放在船邊的竹籃中。兩位海女反複輪流表演,讓參觀者瞭解到她們在養殖珍珠行業中的辛苦工作。

雖然天色昏暗,但我們仍然興致盎然地站在御木本幸吉先生的銅像前留影。在疾風驟雨中,望著他的神情,不由得將這狂風暴雨的天氣,和他一生的奮鬥拼搏相結合。經歷了艱辛的奮鬥過程,今天的御木本珍珠業,不正是雨過天晴後明媚陽光普照嗎?

結束了日本的旅程,我和妻子來到廈門。當地的大海及海鮮美食享有盛譽,我們在晚上前往中山路的步行街,尋找當地的風土人情。因為我曾有臺灣的生活經驗,臺灣流行的牡蠣煎鴨蛋,鴨血麵線和花生湯,還有可口的薑茶鴨和當歸雞,幾乎是清一色從福建流傳過去的,而且分辨不出鄉音的差別。

正在聚精會神如同身歷臺灣其境的夢一般的情景時,不遠處傳來叮叮咚咚敲打的噪音,順著那聲響方向走去,就在一家店鋪門口,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拿著錘子,你一下我一下地敲打著黑漆漆的牡蠣,我佇足細看,原來是用這原始的宣傳方式,吸引過路旅客的主意,招徠生意,而出售的產品就是本地出產的珍珠。在他們的旁邊,放著一個小盤子,裡面放著十幾顆顏色不一,大小相差甚巨的「珍珠」,價格低廉得讓人難以置信。

其實早在海南建省的那段時間,我曾幾次登島旅遊訪問,對那座中國南端海島上的風土人情,尤其是那些傳統的樸實無華生活習俗,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唯一的遺憾就是對待遊客提供假冒偽劣產品,計程車司機的蠻橫無理,令抱著興奮心理的遊客感到難言的無奈。

最不可思議的是三亞地區有一家規模極其豪華的珍珠商店,那裡的售貨人員幾乎個個具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令光顧的客人連一開始抱著的好奇感,到了店鋪後就消失殆盡。

最難以理解的是店鋪裡的商品,究竟是貨真價實還是另有所圖,客人難以下定決心購買。珍珠在中國有悠久歷史,但多是以淡水珍珠為主。南海的珍珠名揚中國,可是真偽的辨別也令人大傷腦筋。

經過了這次的御木本珍珠島的探尋,感受到亞洲的珍珠業,除了日本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中國及南海的珍珠業幾乎是乏善可陳,甚至可說是一敗塗地。原因很簡單,人才的培養,研究的信心以及創造的堅持都缺如。

通過參觀瞭解御木本幸吉先生竟一生的努力鑽研,堅持不懈,感受到日本國民從大到科學研發、文學創作,小到細微的生活所需如家庭用品開發或飲食的配置,都抱著一絲不苟、堅持不懈的態度,直到成功為止。難怪日本是亞洲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而且其銷售的貨物也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

在我們流覽了御木本珍珠公司的展銷廳時,承蒙荒井教授的協助,向該公司的銷售人員詢問,我們1968年在銀座購買的珍珠配飾,至今已經有五十年的歷史,是否仍有保存的價值?該銷售人員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按照當前的市價,應該是在四百五十萬到五百萬日元的價值。換言之,日本珍珠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其銷售的市場需求,而是一件件經久不衰的珍藏寶貝。

他在答覆我們之後,還特地告訴妻子,為了讓珍珠的生命綿延不絕,建議每次穿戴之後,必須要用乾布平均地輕輕抹乾淨。而且串珍珠的絲線也要每兩三年更換一次,同時在保存時千萬不要和其他物件放在一起,避免其他物件對珍珠的磨損。這樣珍珠得到了完善的保護,必定是「長命百歲」。他的幽默解釋引起了我們哄堂大笑。

在回酒店的途中,我不斷地在回想起剛才對御木本珍珠島參觀時所得到的印象,對御木本先生窮其一生對珍珠的鑽研、開發、推展,達到了巔峰,它不同於所有其他的裝飾,而是反映出全球婦女在佩戴時體現出的端莊高貴、含蓄文雅,受到男性尊重而崇高的美感!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