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作者/黃萬翔
每個城市成長與規劃都有他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發展軌跡,無論是現代城市或是歷史古蹟遺址都在各種不同的歷史地理環境背景訴說著各個城市演變的故事,參與規劃建設的背後也都有許多特別因緣與人物,我們可以跨越時空隔離與文化差異來了解一些有趣的故事!
位於西班牙巴斯克省的首府畢爾包市,早期為煉鐵造船重鎮,在後工業時代來臨面臨產業衰退,人口減少,百業蕭條,瀕臨城市衰敗的命運。畢爾包市期望以文化為核心,進行大幅度的都市更新計畫,期望重新賦予新活水與新生命。整體計劃稱為「大畢爾包30」,從水岸的整治、國際會議中心、音樂廳到古根漢美術館(西班牙語:Museo Guggenheim Bilbao, 英文:Bilbao Guggenheim Museum),加上觀光輕軌聯結,創造一個全新的文化群聚,改造了畢爾包成為國際觀光重鎮。
19世紀末期,巴斯克省擁有良質的鐵礦山,半數西班牙商船來自巴斯克的造船所,許多鋼鐵工業都設在畢爾包附近,加上巴斯克獨立建國的聲浪,激進的獨立份子意圖爭取國際關注,恐怖行動時有所聞。影響所及,居民只有不到50萬人。
世界知名的古根漢美術館創辦人為所羅門.古根漢,1937年成立了古根漢基金會,到1952年間設置非具象繪畫美術舘,也就是古根漢美術館的前身。
目前除了紐約的本館之外,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歐洲的德國柏林,義大利威尼斯,以及西班牙畢爾包等地,都陸續成立分館,之後日本東京及大阪、巴西里約熱內盧及台灣台中均有意籌劃設立分館,可惜最後都告流産。
1997年底,古根漢畢爾包分館開館,引來大量國際參觀人潮,大部分都是來自國際觀光客,畢爾包成為到西班牙旅遊,僅次於馬德里及巴塞隆納,最受歡迎的觀光都市,古根漢也成為畢爾包的新地標。
10多年前,內人林明美擔任十三行博物館館長,受INTA(國際新鎭協會)邀請到法國里昂參加國際研討會擔任主講人,報告「十三行博物館的規劃與環境改造」案例,我也應邀與會。
會中,西班牙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執行長,同時也是「大畢爾包30」的執行長阿豐索(Alfonso martineh Cearra)先生,是西班牙巴斯克省人,也報告了畢爾包美術館對於巴斯克省畢爾包老城更新再造的案例。
兩個東西方不同城市卻同時寫下了從城市面臨困境注入新生命的小城故事。
會後,阿豐索執行長邀請我和林明美館長到西班牙巴斯克省古根漢美術館實地參訪,我們很高興得以親臨目睹和了解畢爾包的城市歷史與都市創生改造的做法與成果,有許多令人興奮與欣喜驚奇之感。
美術館外環境的規劃與造型,以及水的完美融合,看到了建築師蓋瑞(Frank Gary )的心境與氣度,我們花了好幾天搭乘老城輕軌參觀了老城與新城的聯結與風貌,還在古堡中品嚐令人感動懷念的西班牙甜點與餐點,真是一項城市完美的變身改造。
城市像一個人一樣,也會面臨生長與衰退,城市的居民活在城市中也隨著改變了環境與生活,單獨一個博物館的創意新生不一定能夠把城市完全改變,也需要整個城市從基地重塑改觀相互支持呼應,凝聚注入強大永續的生命力,才能全面改造城市的面貌與未來。
西班牙畢爾包與台灣八里同時規劃興建了全新概念的博物館,也讓博物館走出館外融入城市,生根茁壯,緊密的與城市聯結互動而成為城市的地標。
博物館不再只是一個單獨的展覽館或典藏館,它必須和民眾與城市在一起呼吸跳動,與城市整體改造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
八里十三行博物館與西班牙畢爾包美術館同時開展了新的方向與歷史,城市本身就應該是一個民眾生活的博物館。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