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翔細說經建故事》這名飛官的好奇心 催生了一座考古博物館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黃萬翔細說經建故事》這名飛官的好奇心 催生了一座考古博物館
2019-11-10 00:12:00
A+
A
A-

十三行博物館旁的新北考古公園也在今(2019)年正式開幕 。(圖/翻攝自十三行博物館官網)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1955年秋天,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兩年後,潘克永找上了地質學家林朝棨,會同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現地勘查,自此揭開了「十三行遺址」的神秘面紗。到了2003年,全國第一個地方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正式完工並開館。

 

十三行文化起源約在距今1500到500年之間,十三行在當時是臺灣島內外重要的交易地點,與外地的聯繫相當頻繁。這裡出土的,是台灣所發現第一個史前時代的煉鐵爐,證明了十三行的史前居民不僅會使用鐵器,更已經會製造鐵器,擁有煉鐵的技術,除了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

 

十三行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中,完整或可復原的陶器約126個,破碎的陶片,估計約超過80萬件。在所有出土的陶器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成為該館十三行文化的重要圖騰。

 

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布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有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有宗教的用途。

 

至於新北市八里區,從過去以來就一直是偏遠被遺忘了的地區,垃圾焚化爐、污水處理廠、火力發電、煉油工廠,以及一些都市嫌惡的設施都被優先列入選擇地點。八里污水廠工程建設過程中挖出了十三行遺址,歷經各種因緣條件聚合下,催生了十三行博物館的誕生,徹底翻轉改變八里的命運與城市未來,也改變了城市的風格與面貌。

 

十三行博物館也賦予創新了很多新的地名與意義,如博物館的屋頂步道取名為「鯨背沙丘」,博物館的海岸廣場取名為「陽光廣場」,博物館的面前道路改名為「博物館路」,河岸取名為「金色海岸」,軍事雕堡取名為「老榕雕堡」,八里的河岸仿照巴黎取名為「八里左岸」的諧音,遊客展示中心取名為「左岸會館」,根據所在地名也將整個地區的美景取名為「龍行八里,夕照觀音」等,展示了八里左岸全新的風貌。

 

2003年開館時並別開生面,在淡水河上舉行航船開館,一開館就吸引了70萬的觀眾,由於遊客口耳相傳,一夕之間變身為每年吸引約250萬遊客的熱門水岸景觀,附近商家林立也創造了許多新建的河岸住宅,土地價格隨著高漲,八里左岸商圈已然成型,與16年前的面貌,完全改觀。

新北考古公園裡的部落生態渠道。(圖/翻攝自十三行博物館官網)

今(2019)年十三行博物館旁考古公園也正式開幕,將長遠影響八里地區的發展,也讓這個全國第一個地方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落地生根,與八里地區人民緊密結合在一起。此間歷經許多人的用心付出,值得大家懷思感念,並以歡喜心到現地参觀,欣賞博物館與水岸景緻。

 

小啟示

1. 偏鄉地區建設,僅以小型單項建設,不僅無法帶動地區發展,連自身永續營運都可能難以維繫,反造成蚊子館。

2. 地區建設如能採取跨域整合與整體規劃建設,將地區優勢與特色整合展現,擴大整體吸引力與效應,就能讓建設落根茁壯,創造出地區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十三行博物館旁的新北考古公園也在今(2019)年正式開幕 。(圖/翻攝自十三行博物館官網)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1955年秋天,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兩年後,潘克永找上了地質學家林朝棨,會同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現地勘查,自此揭開了「十三行遺址」的神秘面紗。到了2003年,全國第一個地方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正式完工並開館。

 

十三行文化起源約在距今1500到500年之間,十三行在當時是臺灣島內外重要的交易地點,與外地的聯繫相當頻繁。這裡出土的,是台灣所發現第一個史前時代的煉鐵爐,證明了十三行的史前居民不僅會使用鐵器,更已經會製造鐵器,擁有煉鐵的技術,除了石、鐵外,還有為數不少的陶器。

 

十三行遺址所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中,完整或可復原的陶器約126個,破碎的陶片,估計約超過80萬件。在所有出土的陶器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十三行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成為該館十三行文化的重要圖騰。

 

陶罐在口緣、足部的表面均勻散布圈印、櫛點等裝飾圖樣,在陶罐腹部則有生動的人面造型:微凸的眉脊、狹長的雙眼、微張的嘴角、再配上臉頰旁立起的雙耳。人面陶罐為墓葬出土文物,據學者推測可能有宗教的用途。

 

至於新北市八里區,從過去以來就一直是偏遠被遺忘了的地區,垃圾焚化爐、污水處理廠、火力發電、煉油工廠,以及一些都市嫌惡的設施都被優先列入選擇地點。八里污水廠工程建設過程中挖出了十三行遺址,歷經各種因緣條件聚合下,催生了十三行博物館的誕生,徹底翻轉改變八里的命運與城市未來,也改變了城市的風格與面貌。

 

十三行博物館也賦予創新了很多新的地名與意義,如博物館的屋頂步道取名為「鯨背沙丘」,博物館的海岸廣場取名為「陽光廣場」,博物館的面前道路改名為「博物館路」,河岸取名為「金色海岸」,軍事雕堡取名為「老榕雕堡」,八里的河岸仿照巴黎取名為「八里左岸」的諧音,遊客展示中心取名為「左岸會館」,根據所在地名也將整個地區的美景取名為「龍行八里,夕照觀音」等,展示了八里左岸全新的風貌。

 

2003年開館時並別開生面,在淡水河上舉行航船開館,一開館就吸引了70萬的觀眾,由於遊客口耳相傳,一夕之間變身為每年吸引約250萬遊客的熱門水岸景觀,附近商家林立也創造了許多新建的河岸住宅,土地價格隨著高漲,八里左岸商圈已然成型,與16年前的面貌,完全改觀。

新北考古公園裡的部落生態渠道。(圖/翻攝自十三行博物館官網)

今(2019)年十三行博物館旁考古公園也正式開幕,將長遠影響八里地區的發展,也讓這個全國第一個地方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落地生根,與八里地區人民緊密結合在一起。此間歷經許多人的用心付出,值得大家懷思感念,並以歡喜心到現地参觀,欣賞博物館與水岸景緻。

 

小啟示

1. 偏鄉地區建設,僅以小型單項建設,不僅無法帶動地區發展,連自身永續營運都可能難以維繫,反造成蚊子館。

2. 地區建設如能採取跨域整合與整體規劃建設,將地區優勢與特色整合展現,擴大整體吸引力與效應,就能讓建設落根茁壯,創造出地區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