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真說故事》殉職者之碑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陳婉真說故事》殉職者之碑
2019-10-30 07:00:00
A+
A
A-

台灣人面對每一個外來統治者,無論實力再懸殊,依舊頑強抵抗。「殉職者之碑」見證鐵國山游擊隊擊斃日本警察的史實,也訴說它差點毀於白色恐怖時期的去日本化政策。(圖/由作者陳婉真提供)

 

作者/陳婉真

香港這幾個月的情況,不只很多台灣人很有感,更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讓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台灣的民主運動開始萌芽之初,香港人是瞧不起台灣人的,也罵台灣的黨外運動人士是「數典忘祖」,只是,在九七回歸的前幾年,很多當初罵我們的人士,大概能移民英國或加拿大或澳洲等大英國協國家的,都想辦法移民出去了,留下來的港人給人的印象就是經濟動物,政治與我無關的心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距離當初中國所謂「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期過不到一半,一切都變調了。

 

對比台灣戰後國民政府來接收時,幾乎所有的意見領袖都以回歸到同文同種的祖國為榮,對「統一」充滿期待,人人競相學ㄅㄆㄇ,到處插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遠遠比香港人還熱情,國民政府回報的就是兩年後的二二八及長達38年的戒嚴──咦,怎麼這麼像?

 

不像的是,台灣人的反抗史是緜延不斷的,清朝時期不用說,清朝把台灣送給日本人以後,明知實力懸殊,台灣人也是奮力反抗,乙未八卦山戰役是最慘烈的一役,接下來有些人開始轉而打游擊戰,其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就是雲林的鐵國山事件,從1896年開始到1902年,時間長達六年多。

 

鐵國山在現在的古坑鄉。八卦山戰役失敗後,台灣人並未就此臣服,1896年劉永福舊屬簡義、柯鐵(又名柯鐡虎)以下將領二十多人,義民來投者千餘人,在鐡國山「豎旗造反」,取年號為「天運」元年,以「奉清征倭」為號召,進行長期抗戰。

 

最有名的一役是1896年6月,抗日軍攻陷雲林縣治斗六,日本守軍佐滕少佐倉皇退守,抗日軍光復雲林,是抗日史上最卓著的一役。日軍憲警死傷者眾。

 

然而,好日子過沒幾天,日方援軍扺達後,從6月16日起在斗六及鄰近地區展開為期五天的大屠殺,兼焚毁房舍,有將近五千戶受害,被殺人數近三萬人,其中斗六街無論男女老幼全被殺盡。

 

為了消滅鐵國山的武裝抗日,日方調集二、三師團兵力,配合憲兵、警察,但仍失守多處,傷亡頗重。事後松村雲林支廳長被懲戒、免官革職,佐藤大隊長(少校)、古市中隊長等人被移付軍法會議判刑十二年。

 

後來日本總督府改採懷柔政策,找了辜顯榮等人出面協調,以優厚條件誘降,在古坑流傳一則台版「鴻門宴」故事:

 

由於鐡國山的武裝抗日事件持續多年,日軍時有死傷,因而決定招降,並由士紳和官方一起出面邀宴地方人士。

宴會當天,日人準備紅白兩色的花,並事先提醒親日士紳佩戴白花,親鐡國山人士佩紅花,宴會進行中途,佩紅花者都被埋伏的士兵殺死。

也有傳說,在辦桌出菜過程中,負責端菜的人員事先得知訊息,剛好看到桌旁幾隻流浪狗等分食剩食,籍著大聲斥喝流浪狗趕快跑,不要為了吃一口食物送掉性命,敏感的游擊隊員趕緊逃命,因而沒有全數殺死。

最冤枉的是,因為台灣人忌諱佩白花(代表家有死人),傳說很多親日士紳悄悄把日人給的白花換成紅花,反而成了枉死鬼。

 

在彰化縣的田中鎮一間外人很難找到的「天受宮」,很難得的,還保存一個活見證--殉職者之碑。

 

這間位在沙崙里的天受宮原本是媽祖廟「乾德宮」所在地,因1898、99兩年間,發生濁水溪泛濫及大火,田中舊街全毁,倖存的居民被迫遷村,乾德宮也遷到員集路旁現址。

 

1950年地方人士感「昔日人文薈萃之地,今為桑戶茅屋之村」,集資在乾德宮舊址興建玄天上帝廟。

 

廟的對面就是最早的派出所,未建廟前該處是一大片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名為「殉職者之碑」的紀念碑,天受宮建廟時,紀念碑剛好在廟的龍邊廂房位置處,耆老經討論決定保留本碑,把它包在廂房裡,由於碑高5公尺,上半部突出於屋頂之上。但也因為它被包在廟的房間裡,在戒嚴時期拆毁所有日治時期建築或紀念物時,幸而得以保存。

 

直到六年前,因為當時的縣長出身田中,略知這個故事這個紀念碑,彰化縣文化局把它列為歷史建築,並和廟方協調,讓「殉職者之碑」重建天日,彰化縣文化局找了很多包括當時報紙等史料,也只能多少確認:應與鐵國山的抗日事件有關。

 

原來在火災後,天受宮現址對面成為「沙仔崙派出所」,1900年9月9日清晨4點,鐵國山抗日要角張呂莿、張呂赤、張呂良率眾百餘名,襲擊派出所,巡查部長舟木久三郎及二名壯丁被擊斃;民兵張金環戰死,多人負傷後往林內方向逃逸。

 

日本政府於1923年興建紀念碑,因風雨崩毀, 1934年重建「殉職者之碑」。

 

感謝當年耆老的決定,現在這個紀念碑成為極少數台灣人抗日事件中留下來的重要「證物」。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進入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台灣人面對每一個外來統治者,無論實力再懸殊,依舊頑強抵抗。「殉職者之碑」見證鐵國山游擊隊擊斃日本警察的史實,也訴說它差點毀於白色恐怖時期的去日本化政策。(圖/由作者陳婉真提供)

 

作者/陳婉真

香港這幾個月的情況,不只很多台灣人很有感,更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讓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台灣的民主運動開始萌芽之初,香港人是瞧不起台灣人的,也罵台灣的黨外運動人士是「數典忘祖」,只是,在九七回歸的前幾年,很多當初罵我們的人士,大概能移民英國或加拿大或澳洲等大英國協國家的,都想辦法移民出去了,留下來的港人給人的印象就是經濟動物,政治與我無關的心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距離當初中國所謂「一國兩制」、「馬照跑,舞照跳」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期過不到一半,一切都變調了。

 

對比台灣戰後國民政府來接收時,幾乎所有的意見領袖都以回歸到同文同種的祖國為榮,對「統一」充滿期待,人人競相學ㄅㄆㄇ,到處插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遠遠比香港人還熱情,國民政府回報的就是兩年後的二二八及長達38年的戒嚴──咦,怎麼這麼像?

 

不像的是,台灣人的反抗史是緜延不斷的,清朝時期不用說,清朝把台灣送給日本人以後,明知實力懸殊,台灣人也是奮力反抗,乙未八卦山戰役是最慘烈的一役,接下來有些人開始轉而打游擊戰,其中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就是雲林的鐵國山事件,從1896年開始到1902年,時間長達六年多。

 

鐵國山在現在的古坑鄉。八卦山戰役失敗後,台灣人並未就此臣服,1896年劉永福舊屬簡義、柯鐵(又名柯鐡虎)以下將領二十多人,義民來投者千餘人,在鐡國山「豎旗造反」,取年號為「天運」元年,以「奉清征倭」為號召,進行長期抗戰。

 

最有名的一役是1896年6月,抗日軍攻陷雲林縣治斗六,日本守軍佐滕少佐倉皇退守,抗日軍光復雲林,是抗日史上最卓著的一役。日軍憲警死傷者眾。

 

然而,好日子過沒幾天,日方援軍扺達後,從6月16日起在斗六及鄰近地區展開為期五天的大屠殺,兼焚毁房舍,有將近五千戶受害,被殺人數近三萬人,其中斗六街無論男女老幼全被殺盡。

 

為了消滅鐵國山的武裝抗日,日方調集二、三師團兵力,配合憲兵、警察,但仍失守多處,傷亡頗重。事後松村雲林支廳長被懲戒、免官革職,佐藤大隊長(少校)、古市中隊長等人被移付軍法會議判刑十二年。

 

後來日本總督府改採懷柔政策,找了辜顯榮等人出面協調,以優厚條件誘降,在古坑流傳一則台版「鴻門宴」故事:

 

由於鐡國山的武裝抗日事件持續多年,日軍時有死傷,因而決定招降,並由士紳和官方一起出面邀宴地方人士。

宴會當天,日人準備紅白兩色的花,並事先提醒親日士紳佩戴白花,親鐡國山人士佩紅花,宴會進行中途,佩紅花者都被埋伏的士兵殺死。

也有傳說,在辦桌出菜過程中,負責端菜的人員事先得知訊息,剛好看到桌旁幾隻流浪狗等分食剩食,籍著大聲斥喝流浪狗趕快跑,不要為了吃一口食物送掉性命,敏感的游擊隊員趕緊逃命,因而沒有全數殺死。

最冤枉的是,因為台灣人忌諱佩白花(代表家有死人),傳說很多親日士紳悄悄把日人給的白花換成紅花,反而成了枉死鬼。

 

在彰化縣的田中鎮一間外人很難找到的「天受宮」,很難得的,還保存一個活見證--殉職者之碑。

 

這間位在沙崙里的天受宮原本是媽祖廟「乾德宮」所在地,因1898、99兩年間,發生濁水溪泛濫及大火,田中舊街全毁,倖存的居民被迫遷村,乾德宮也遷到員集路旁現址。

 

1950年地方人士感「昔日人文薈萃之地,今為桑戶茅屋之村」,集資在乾德宮舊址興建玄天上帝廟。

 

廟的對面就是最早的派出所,未建廟前該處是一大片廣場,廣場上有一座名為「殉職者之碑」的紀念碑,天受宮建廟時,紀念碑剛好在廟的龍邊廂房位置處,耆老經討論決定保留本碑,把它包在廂房裡,由於碑高5公尺,上半部突出於屋頂之上。但也因為它被包在廟的房間裡,在戒嚴時期拆毁所有日治時期建築或紀念物時,幸而得以保存。

 

直到六年前,因為當時的縣長出身田中,略知這個故事這個紀念碑,彰化縣文化局把它列為歷史建築,並和廟方協調,讓「殉職者之碑」重建天日,彰化縣文化局找了很多包括當時報紙等史料,也只能多少確認:應與鐵國山的抗日事件有關。

 

原來在火災後,天受宮現址對面成為「沙仔崙派出所」,1900年9月9日清晨4點,鐵國山抗日要角張呂莿、張呂赤、張呂良率眾百餘名,襲擊派出所,巡查部長舟木久三郎及二名壯丁被擊斃;民兵張金環戰死,多人負傷後往林內方向逃逸。

 

日本政府於1923年興建紀念碑,因風雨崩毀, 1934年重建「殉職者之碑」。

 

感謝當年耆老的決定,現在這個紀念碑成為極少數台灣人抗日事件中留下來的重要「證物」。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進入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