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翔細說經建故事》古意盎然展風姿──澎湖「天后宮」與「第一街」的歷史巡禮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黃萬翔細說經建故事》古意盎然展風姿──澎湖「天后宮」與「第一街」的歷史巡禮
2019-10-19 07:00:00
A+
A
A-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不僅是澎湖的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1981年,惠民街的開闢工程改變,保留了天后宮完整的文化資產全貌。1994年,再將老街「住宅區」變更為傳統建築「歷史風貌專用區」,重新依照原始街道與建築風貌「量身訂做」,於都市計畫書中制定全新土地使用管理規定,老街風貌保存與重建終於獲得雙贏的局面。

 

依據《澎湖縣志》記載,明神宗萬曆32年(1604年),都司沈有容曾在這裡諭退荷軍將領韋麻郎,以現有保存在天后宮的清風閣石碑為證,顯現當時天后宮已存在了。

 

清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打敗明鄭守軍。施琅認為能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廟又稱為「天后宮」。

 

1920年,日本人將「媽宮」改名為「馬公」。1922年,馬公臺廈郊商戶聘請潮州大木師藍木負責重建,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今日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石牆,形色素雅莊嚴。

 

早期台灣古蹟由內政部民政司管理,並著手委託林衡道先生做了全國古蹟調查,但是缺乏專責法令依據來保存推動。1982年,政府公布文化資產保護法,行政院文建會及內政部持續對臺灣地區的古蹟作全盤鑑定,依歷史意義、保存狀況、時代久遠、規模大小、藝術價值等等,予以分級為:第一級(國定)、第二級(省)、第三級(縣市)古蹟,由不同單位負責管轄和維護。

 

1979年,內政部曾委託台大夏鑄九教授進行中央里老街保存計劃之研究。1983年,澎湖天后宮正式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以原貌修復的方式進行,儘可能以傳統技術修整,以保存原來的色彩與形貌。工程於1985年竣工,媽祖廟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1980年,馬公都市計劃雖劃定保留了天后宮座落的土地為古蹟保存區,但是連接天后宮背後靠山土丘卻面臨惠民路都市計劃道路開闢破壞的命運。當時由於文史工作者爭取一併保存,我在內政部營建司奉命透過協調溝通澎湖縣政府及道路工程主辦單位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改變了道路的興闢計劃。

 

具體的做法是,惠民街的開闢到了土丘前惠民一路道路交叉口停止,重新調整道路系統,將道路用地變更為人行廣場,並且將天后宮靠背土丘一併規劃變更為古蹟保存區,也將歷史街區整體納入分類規劃為保存區,保留了天后宮完整的文化資產全貌。

 

到了1994年,內政部與民政廳補助澎湖縣政府委託中原大學喻肇青教授進行「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及都市設計研究」和「澎湖馬公市中央里附近區域都市設計研究及中央街保存計畫」。透過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央街居民也成立了「澎湖第一街振興協會」,積極向政府爭取老屋整建。

 

喻肇青老師在規劃過程中再度遇上一個矛盾的課題,由於老街窄小蜿蜒,屬於既成道路,依建築法重建,需要退縮建築,老街將因此消失它原有的空間和紋理樣貌。

 

另外,因為老街商家建築櫛次鱗比,沒有留下太多空間與土地,如果依照建築法住宅區的老屋改建,不僅未能符合建蔽率規定,有的小基地重建後也不敷使用,最重要的是原有老街重建後,將完全失掉原有風貌。

 

喻老師找我討論如何面對和解決這個課題,我建議調整都市計畫,將老街「住宅區」變更為傳統建築「歷史風貌專用區」,重新依照原始街道與建築風貌「量身訂做」,於都市計畫書中制定全新土地使用管理規定,老街風貌保存與重建終於獲得雙贏的局面。澎湖天后宮週邊及老街今天已成為觀光客必遊的景點,也給許多人帶來歷史的回憶。

 

小啓示

1. 歷史的痕跡必須從總體規劃與歷史保存的觀念作抉擇,才能了解整體的故事、風貌與全盤的意義。

2. 當現有的規範限制與理想目標產生衝突時,需要跳脫既有與傳統的框架,找出新的雙贏道路,才能滿足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澎湖天后宮山門與廟埕。(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不僅是澎湖的三大公廟之首,也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1981年,惠民街的開闢工程改變,保留了天后宮完整的文化資產全貌。1994年,再將老街「住宅區」變更為傳統建築「歷史風貌專用區」,重新依照原始街道與建築風貌「量身訂做」,於都市計畫書中制定全新土地使用管理規定,老街風貌保存與重建終於獲得雙贏的局面。

 

依據《澎湖縣志》記載,明神宗萬曆32年(1604年),都司沈有容曾在這裡諭退荷軍將領韋麻郎,以現有保存在天后宮的清風閣石碑為證,顯現當時天后宮已存在了。

 

清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進攻澎湖,打敗明鄭守軍。施琅認為能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廟又稱為「天后宮」。

 

1920年,日本人將「媽宮」改名為「馬公」。1922年,馬公臺廈郊商戶聘請潮州大木師藍木負責重建,將天后宮改建成現在的巍峨風貌。今日天后宮係由山川殿、正殿與清風閣所組成,其間並以天井分隔,以護龍、廊道做為聯繫,廟勢隨著地形逐進爬昇,在建築外觀上白灰石牆,形色素雅莊嚴。

 

早期台灣古蹟由內政部民政司管理,並著手委託林衡道先生做了全國古蹟調查,但是缺乏專責法令依據來保存推動。1982年,政府公布文化資產保護法,行政院文建會及內政部持續對臺灣地區的古蹟作全盤鑑定,依歷史意義、保存狀況、時代久遠、規模大小、藝術價值等等,予以分級為:第一級(國定)、第二級(省)、第三級(縣市)古蹟,由不同單位負責管轄和維護。

 

1979年,內政部曾委託台大夏鑄九教授進行中央里老街保存計劃之研究。1983年,澎湖天后宮正式被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由政府主導,依循「殘跡保存」的原則展開修建,以原貌修復的方式進行,儘可能以傳統技術修整,以保存原來的色彩與形貌。工程於1985年竣工,媽祖廟得以恢復舊貌,延續其香火保存迄今。

 

1980年,馬公都市計劃雖劃定保留了天后宮座落的土地為古蹟保存區,但是連接天后宮背後靠山土丘卻面臨惠民路都市計劃道路開闢破壞的命運。當時由於文史工作者爭取一併保存,我在內政部營建司奉命透過協調溝通澎湖縣政府及道路工程主辦單位臺灣省住宅及都市發展局,改變了道路的興闢計劃。

 

具體的做法是,惠民街的開闢到了土丘前惠民一路道路交叉口停止,重新調整道路系統,將道路用地變更為人行廣場,並且將天后宮靠背土丘一併規劃變更為古蹟保存區,也將歷史街區整體納入分類規劃為保存區,保留了天后宮完整的文化資產全貌。

 

到了1994年,內政部與民政廳補助澎湖縣政府委託中原大學喻肇青教授進行「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畫及都市設計研究」和「澎湖馬公市中央里附近區域都市設計研究及中央街保存計畫」。透過社區營造的過程,中央街居民也成立了「澎湖第一街振興協會」,積極向政府爭取老屋整建。

 

喻肇青老師在規劃過程中再度遇上一個矛盾的課題,由於老街窄小蜿蜒,屬於既成道路,依建築法重建,需要退縮建築,老街將因此消失它原有的空間和紋理樣貌。

 

另外,因為老街商家建築櫛次鱗比,沒有留下太多空間與土地,如果依照建築法住宅區的老屋改建,不僅未能符合建蔽率規定,有的小基地重建後也不敷使用,最重要的是原有老街重建後,將完全失掉原有風貌。

 

喻老師找我討論如何面對和解決這個課題,我建議調整都市計畫,將老街「住宅區」變更為傳統建築「歷史風貌專用區」,重新依照原始街道與建築風貌「量身訂做」,於都市計畫書中制定全新土地使用管理規定,老街風貌保存與重建終於獲得雙贏的局面。澎湖天后宮週邊及老街今天已成為觀光客必遊的景點,也給許多人帶來歷史的回憶。

 

小啓示

1. 歷史的痕跡必須從總體規劃與歷史保存的觀念作抉擇,才能了解整體的故事、風貌與全盤的意義。

2. 當現有的規範限制與理想目標產生衝突時,需要跳脫既有與傳統的框架,找出新的雙贏道路,才能滿足理想與現實的平衡點。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