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頭紋路看自己可不可以喝咖啡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從舌頭紋路看自己可不可以喝咖啡
2019-09-19 10:03:00
A+
A
A-

舌頭出現裂紋表示腸胃狀況不佳。(圖/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許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甚至一早起來沒來一杯,整天就會沒精神;42歲的李小姐有每天喝2、3杯咖啡的習慣,近年來,反覆出現腹部不適、一躺平就胃脹痛、甚至是打嗝打不停。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戴有志發現,李小姐舌裂情況嚴重,脾胃陰傷,勸其戒除咖啡並輔以藥物調理,兩個月後,李小姐胃部不適已大幅改善,舌裂紋路也轉為輕微。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裡,「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相關研究也指出咖啡除提神作用外,尚有利尿、收斂心氣、減輕心血管負擔的功用;但就中醫的角度而言,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量喝咖啡。

 

戴有志指出,「咖啡雖非致病因子,但屬性濕熱,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在中醫來說更是加重其化熱傷陰、助火上逆的表現,成為疾病的加重因子。若陰虛體質者長時間飲用大量咖啡,將會加遽身體原有的不適狀況。」

 

以腸胃道問題為例,飲食不正常與生活壓力造成約8成的人一生中有過胃食道逆流的經驗。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運行,脾胃的功能也助於肝的疏泄,二者相輔相成;但當「壓力」造成肝氣橫逆犯胃,胃火上逆,就會出現胃部脹痛、嘔吐、打嗝,使胃酸逆流加劇。此時若飲用屬性濕熱的咖啡,將加乘病患不適感,必須透過能降胃火的黃蓮與制酸的烏貝散治標,輔以固本的健脾養胃中藥來治療。

 

中醫診療疾病四項基本方案就是「望、聞、問、切」,其中第一項的「望」就是察顏觀色,從臉色到眼睛、眉毛、頭髮、嘴唇和口內都是重點。

 

戴有志表示,「舌頭可以反映身體狀況,正常舌頭應為淡紅色,舌苔薄白、無裂痕,但腸胃狀況不佳的病患易出現舌頭裂紋,而濕熱體質病患則會出現黃色、油亮的舌苔。民眾可自行觀察,若舌頭出現這兩種情形,應減少咖啡攝取量。」此外,戴有志主任也指出,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及易心悸或失眠的民眾,同樣因陰虛燥熱的問題而不建議飲用咖啡。

 

咖啡對許多民眾而言是繁忙生活的精神調劑,有些人一天不喝咖啡就整天精神倦怠,戴有志主任說明,此種情況可改服用黨蔘泡製的茶飲,其補氣顧脾胃的特性同樣能有提振精神之效。戴有志主任也提醒民眾,就中醫觀念而言,白天屬陽,夜晚屬陰,因此下午三點後不適合再飲用易助陽上火的咖啡,以免陰陽失調,影響健康。

 

舌頭出現裂紋表示腸胃狀況不佳。(圖/好醫師網提供)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許多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甚至一早起來沒來一杯,整天就會沒精神;42歲的李小姐有每天喝2、3杯咖啡的習慣,近年來,反覆出現腹部不適、一躺平就胃脹痛、甚至是打嗝打不停。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內科主任戴有志發現,李小姐舌裂情況嚴重,脾胃陰傷,勸其戒除咖啡並輔以藥物調理,兩個月後,李小姐胃部不適已大幅改善,舌裂紋路也轉為輕微。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裡,「咖啡」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相關研究也指出咖啡除提神作用外,尚有利尿、收斂心氣、減輕心血管負擔的功用;但就中醫的角度而言,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大量喝咖啡。

 

戴有志指出,「咖啡雖非致病因子,但屬性濕熱,經過烘焙的咖啡豆在中醫來說更是加重其化熱傷陰、助火上逆的表現,成為疾病的加重因子。若陰虛體質者長時間飲用大量咖啡,將會加遽身體原有的不適狀況。」

 

以腸胃道問題為例,飲食不正常與生活壓力造成約8成的人一生中有過胃食道逆流的經驗。中醫認為正常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運行,脾胃的功能也助於肝的疏泄,二者相輔相成;但當「壓力」造成肝氣橫逆犯胃,胃火上逆,就會出現胃部脹痛、嘔吐、打嗝,使胃酸逆流加劇。此時若飲用屬性濕熱的咖啡,將加乘病患不適感,必須透過能降胃火的黃蓮與制酸的烏貝散治標,輔以固本的健脾養胃中藥來治療。

 

中醫診療疾病四項基本方案就是「望、聞、問、切」,其中第一項的「望」就是察顏觀色,從臉色到眼睛、眉毛、頭髮、嘴唇和口內都是重點。

 

戴有志表示,「舌頭可以反映身體狀況,正常舌頭應為淡紅色,舌苔薄白、無裂痕,但腸胃狀況不佳的病患易出現舌頭裂紋,而濕熱體質病患則會出現黃色、油亮的舌苔。民眾可自行觀察,若舌頭出現這兩種情形,應減少咖啡攝取量。」此外,戴有志主任也指出,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及易心悸或失眠的民眾,同樣因陰虛燥熱的問題而不建議飲用咖啡。

 

咖啡對許多民眾而言是繁忙生活的精神調劑,有些人一天不喝咖啡就整天精神倦怠,戴有志主任說明,此種情況可改服用黨蔘泡製的茶飲,其補氣顧脾胃的特性同樣能有提振精神之效。戴有志主任也提醒民眾,就中醫觀念而言,白天屬陽,夜晚屬陰,因此下午三點後不適合再飲用易助陽上火的咖啡,以免陰陽失調,影響健康。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