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人》父親的帳簿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書.影.人》父親的帳簿
2019-09-08 07:00:00
A+
A
A-

苦的卻是父親,雙重熬煎下,整個人都變了。隔年我回去探親,發現父親一反常態的沉默。他平日喜歡和外子聊天,那時卻問三句答兩字;往昔他最愛美食,那天,對著滿桌姐姐努力張羅的菜餚,神情呆滯,擧筷無心。晚飯後,他把我叫進房裏,遞上過去一年的帳本,慎重其事地說:「我老了、累了,不想記帳了,以後你們自理吧。」我驚慌失色,趕忙說:「不行不行!我功力不足,只會記成一把糊塗帳。您寶刀未老,還是您來!」

 

父親勉強答應,但我看得出來,他昔日的熱情,已隨著大弟的離去而漸漸消逝。那年,他八十七歲,仍然耳聰目明,腦子比我們都清楚。

 

他九十二歲生日前兩月,母親肺炎入院,他不願和老伴分開,堅持陪母親一起住院。母親病癒出院,他卻突然病倒了,我聞訊立刻搭機返台,匆匆趕到醫院的時候,沒想到他居然精神抖擻,見到我劈頭就說:「爸爸給你留了一條觀音玉墜項鏈,放在臥室的抽屜,你趕緊去拿,去拿!」我一聽眼眶紅了。那觀音玉墜是多年前我在香港的玉市買來,戴了一陣之後,因母親喜歡而給了她。父親特意為玉墜打了一條分量頗重的金項鍊,母親有時嫌重,便與父親輪流戴著。父親執意留下給我,是因這物件刻著我與父母的特殊情緣,他希望我時時戴著、掛著。

 

返家前,我説服父親接受醫生插管的建議。父親一直抗拒插管,不想活得沒有尊嚴,但醫生私下告訴我們,如不插管,父親撐不了多久。插管的後果,醫生則不願保證。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奔去奔回,再度踏入病房的時候,已人去床空,父親被送往手術室,從此再也沒有睜開過眼。

 

我呆望著父親安詳的面容,心頭溢滿不解與悔恨。明明生病住院的是母親,爲什麽倒下的是父親?父親爲了鍾愛的女兒,不惜做生命最後一搏,而我這無知的女兒,竟做了些什麽?憶起多年前一個冬日,他興沖沖地準備一箱保暖的衣物,讓我和外子帶回紐約,我不但不接受,反而嗆他:「那麽老土的衣服,沒有人會穿的啦!」他的臉倏地沉下。那晚我輾轉反側,腦子裏全是父親刷白的臉,第二天一早衝進他的房間,假裝沒事地說:「好啦,我就挑幾件帶回去吧。」父親的臉立即緩和,那一瞬間,我相信父親是原諒我了,可我怎麽也不能原諒自己。

 

還有一次,父親提議中午去吃火鍋。那是一家吃到飽的高檔店,他和母親每回進店,都興奮得跟孩子一樣,拿了滿滿一桌牛羊魚肉,卻是眼大肚小,吃不了幾口。加上姐姐老抱怨他們吃的東西不健康,我便以外子腸胃不適為由婉拒了。後來才知道,父親惦記那頓飯已然很久了,原想借著我們遠道回來的機會大快朵頤。父母那時年近九十,心裏的快樂,其實比什麽健康指數都重要,這麽簡單的道理,偏偏當時我們就是不明白。

 

離開老家前,我帶走他生前為外子做的最後一冊帳簿,那本帳一直記到他入院前一天,父親走了,它頓時也失去了意義。我把它和其餘帳簿一起鎖入抽屜,試圖將悔恨和哀傷也一併鎖住。

 

但老天並未放過我的愚蠢。就在父親走後三年,我還沒有從父喪的悲痛中完全緩過來的時候,赫然發現外子得了不治之症。雪上加霜的是,外子剛動完手術,正在緊鑼密鼓治療之際,母親也在一個盛夏之日,突然撒手人寰。

 

母親走得很安詳。那天,姐姐餵她吃完了早餐,發覺血壓異常偏低,立即叫了救護車,她下樓等車的時候,弟妹在樓上陪著母親。母親一直看著弟妹,眼睛亮晶晶的,柔聲地說:「我要走了!」救護人員趕到的時候,母親已飄然而逝。

 

姐姐安慰我說,這對母親不啻是一種解脫。自從父親去後,母親只剩下軀殼,她昏沉度日,清醒時想起父親就哭。他們結褵七十餘載,恩愛超過尋常夫妻,父親不在,她也不想活了。但弟妹天天在她耳邊叮嚀:「您是家裏的主心骨、皇太后,您一定要撐著,這個家才不會散。」母親笑了,她喜歡人家說她是皇太后。爲了讓我們有家可依,她苦苦撐了三年。她實在累了,思念父親了,反反覆覆跟我們說,父親從前答應過她,兩人百歲生日時要大請客,所有鄰居朋友通通請!母親比父親大一歲,離世時幾近九十六,若非大弟驟去,父親抑鬱而終,百歲之約並不是夢。

 

母親走了,帶著我們永遠不明的真相,到天上尋覓父親,共赴他們塵寰裡無法兌現的百歲之約。如果在那兒巧遇大弟,她的心底是喜?是悲?

 

她這一走,讓我陷入兩難,回去奔喪?還是留在家裏照顧外子?外子那時二度進出醫院,寸步需要陪伴。我不忍遠離他,卻又想見母親最後一面。體貼的兄姐為我做出了決定,他們說:「大熱的天,你舟車勞頓,容易生病。」母親生前寬宏大量,不會在乎這些俗套,你還是以生者為重,日後回來拜她不遲。

 

我向友人傾訴:「從未料想人生會這麽苦。」他以過來人之姿開導我:「人生確實比我們想像的苦,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淡化的。」但時間顯然沒有站在我這邊,十八個月後,外子不敵病魔的摧殘,在一個風雨淒淒的夜裏,劃下了人生的句點。

 

當喪事辦完,所有親人都離去之後,我獨坐在偌大的空屋,對著外子的遺像痛哭失聲。母親過世以來壓抑的淚水決堤而出,我哭自己的不孝、哭自己的失落,短短不到五年,父喪、母亡、夫歿。我的心彷彿裂成三瓣,一瓣思念父親,一瓣依戀母親,還有一瓣飛向了外子。

 

我終於理解母親的悲慟,心碎了,是再也補不回來的,家散了,也永遠難以回復圓滿。天地之大,我卻忽然找不到棲心之處,直到有一天,我打開抽屜,看到那曡父親手製的帳本,裏面密密麻麻、紅藍綠黑、一勾一劃、全是父愛;其中每一筆帳目、每一個數據,記載的都是外子的心血,與對家的情愛,我曾經被愛包圍,無比幸福,這些,就是我永恆的生命歸屬。

(寄自紐約)

 

作者簡介

陳清玉是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父親的帳簿不僅僅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他對於人生的運籌與對我們無盡的愛。(圖/翻攝自網路)

 

作者/陳清玉

父親書桌的抽屜裏,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帳簿。那些色彩繽紛的紙頭上,記載的不只是油鹽醬醋,還有他後半生的喜樂哀矜。

 

父親是會計主任,一輩子都在替人算帳。退休後無大帳可以運籌調度,便撥弄起生活中的細瑣小帳。

 

他嫌市面通行的的帳本不好使用,便親自動手裁製帳簿。他買來各種尺寸的活頁紙,在上面先畫格子,後填欄目。從支出、開銷、收入、外快、結餘到備註,表面看來簡單劃一,實則內裏大有文章。

 

所謂收入,不過是半年一領的微薄退休金。外快則花樣多些,舉凡兒女孝敬、股票分紅、發票中獎,無所不包。但總的來説,寥寥可數,不似開銷欄裏,名目繁瑣,除了日常支出,常有意想不到的花費,譬如匯錢給海外親人,修理廚房浴室,紅白帖子等等。某年回台,我無意間翻看了父親的帳簿,立刻發覺收支嚴重的不平衡。心想這還了得,父親一輩子為人列預算,力求的就是收支平衡,這會臨老了,自己卻落得個赤字收場.

 

我遂與外子商量,把不定期的孝敬,改成固定津貼。每月初一,父親從我們的帳戶提款,當成領薪水一般。一年三節雙餉,母親節與父親節派利市,兩老生日加菜金,過年壓歲錢,年年省親時再添個大紅包。如此一來,不但月月有穩定收益,外快欄裏也增添熱鬧。

 

父親高興極了,記帳愈發來勁。每年我們返鄉,他別的不求,只盼我們帶上各式各樣的原子筆,好讓他在帳本上塗抹勾劃。他最喜歡一種紅藍黑綠的四色筆,每款顔色代表一種印記。那筆是我和外子費了不少功夫,在臺北一家文具行搜到。以後走訪娘家,我們都先光顧那間店面,挑些新奇文具,俾使老爸眼珠一亮。

 

正好外子那時開始潛心著述,每隔幾年都有新書出爐,版稅與稿費收入,自然亦由老丈人打理。父親公私分明,原本帳簿之外,又為外子製作一套小帳本。上面記錄了每筆版稅與稿費的來源、金額與匯款時間,小則數百元,高達十餘萬,不論多寡,無一掛漏,那架勢跟處理幾百萬預算沒兩樣。

 

我們父女因此多了項私密對話。由於外子對金錢與數字毫無概念,父親便將查帳與對帳的訣竅傳授與我。不愧是會計師的女兒,我不僅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樂在其中。從小被人視爲書呆子的我,居然有這份「算錢」和「理財」的天份?忘形之下,差點改行跟父親一樣竟日與數字共生。

 

親子帳簿一記十餘年,我比照公務員加薪法,年年調整津貼。到後來,父親領的「工資」,幾乎趕上他的退休金。父親開心,我也慶幸,有個體貼大度的夫君,讓父親晚年過得滋潤,多少彌補我們不能隨侍在側的遺憾。

 

可嘆悲歡離合終有時。二零零八年夏天,大弟突然病逝。大弟是家中的異類,他是孝子,也是逆子,年輕時酗酒鬧事,常半夜醉倒街頭,後來娶了賢良的弟妹,與父母同住,大家才鬆口氣。他雖任性,卻手藝超群,經常親手做羹湯。讓父母吃得眉開眼笑。他去世那年春天,為我們整治了一桌美味。裡面有父母最愛的紅燒蹄膀、外子垂涎的魚下巴,以及弟妹和我爭相擧箸的油爆蝦與海瓜子。那日他在廚房裏忙了半天,我探頭張望,察覺他臉色發青,問他也不應,那頓飯我吃得心神不寧,沒料到是我們姐弟的最後一餐。

 

他的驟逝不是我們家的第一樁悲劇。十九年前小弟英年早逝,帶給全家無止盡的悲痛。這一回,父親認定二度中風的母親不可能挺住,遂獨自吞下喪子之痛,逼著我們一起哄騙母親,只說大弟上山養病去了。母親開始頻頻催問,漸漸不問了,到最後,甚至絕口不提大弟的名字,只在我們返鄉的時候,悄悄詢問弟妹,大弟知道姐姐回來了嗎?弟妹點頭稱是,她便不再追問。直到九年後她辭世,我們都猜不透她究竟是真不明白,還是裝糊塗。

[PAGE_BAR]

苦的卻是父親,雙重熬煎下,整個人都變了。隔年我回去探親,發現父親一反常態的沉默。他平日喜歡和外子聊天,那時卻問三句答兩字;往昔他最愛美食,那天,對著滿桌姐姐努力張羅的菜餚,神情呆滯,擧筷無心。晚飯後,他把我叫進房裏,遞上過去一年的帳本,慎重其事地說:「我老了、累了,不想記帳了,以後你們自理吧。」我驚慌失色,趕忙說:「不行不行!我功力不足,只會記成一把糊塗帳。您寶刀未老,還是您來!」

 

父親勉強答應,但我看得出來,他昔日的熱情,已隨著大弟的離去而漸漸消逝。那年,他八十七歲,仍然耳聰目明,腦子比我們都清楚。

 

他九十二歲生日前兩月,母親肺炎入院,他不願和老伴分開,堅持陪母親一起住院。母親病癒出院,他卻突然病倒了,我聞訊立刻搭機返台,匆匆趕到醫院的時候,沒想到他居然精神抖擻,見到我劈頭就說:「爸爸給你留了一條觀音玉墜項鏈,放在臥室的抽屜,你趕緊去拿,去拿!」我一聽眼眶紅了。那觀音玉墜是多年前我在香港的玉市買來,戴了一陣之後,因母親喜歡而給了她。父親特意為玉墜打了一條分量頗重的金項鍊,母親有時嫌重,便與父親輪流戴著。父親執意留下給我,是因這物件刻著我與父母的特殊情緣,他希望我時時戴著、掛著。

 

返家前,我説服父親接受醫生插管的建議。父親一直抗拒插管,不想活得沒有尊嚴,但醫生私下告訴我們,如不插管,父親撐不了多久。插管的後果,醫生則不願保證。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奔去奔回,再度踏入病房的時候,已人去床空,父親被送往手術室,從此再也沒有睜開過眼。

 

我呆望著父親安詳的面容,心頭溢滿不解與悔恨。明明生病住院的是母親,爲什麽倒下的是父親?父親爲了鍾愛的女兒,不惜做生命最後一搏,而我這無知的女兒,竟做了些什麽?憶起多年前一個冬日,他興沖沖地準備一箱保暖的衣物,讓我和外子帶回紐約,我不但不接受,反而嗆他:「那麽老土的衣服,沒有人會穿的啦!」他的臉倏地沉下。那晚我輾轉反側,腦子裏全是父親刷白的臉,第二天一早衝進他的房間,假裝沒事地說:「好啦,我就挑幾件帶回去吧。」父親的臉立即緩和,那一瞬間,我相信父親是原諒我了,可我怎麽也不能原諒自己。

 

還有一次,父親提議中午去吃火鍋。那是一家吃到飽的高檔店,他和母親每回進店,都興奮得跟孩子一樣,拿了滿滿一桌牛羊魚肉,卻是眼大肚小,吃不了幾口。加上姐姐老抱怨他們吃的東西不健康,我便以外子腸胃不適為由婉拒了。後來才知道,父親惦記那頓飯已然很久了,原想借著我們遠道回來的機會大快朵頤。父母那時年近九十,心裏的快樂,其實比什麽健康指數都重要,這麽簡單的道理,偏偏當時我們就是不明白。

 

離開老家前,我帶走他生前為外子做的最後一冊帳簿,那本帳一直記到他入院前一天,父親走了,它頓時也失去了意義。我把它和其餘帳簿一起鎖入抽屜,試圖將悔恨和哀傷也一併鎖住。

 

但老天並未放過我的愚蠢。就在父親走後三年,我還沒有從父喪的悲痛中完全緩過來的時候,赫然發現外子得了不治之症。雪上加霜的是,外子剛動完手術,正在緊鑼密鼓治療之際,母親也在一個盛夏之日,突然撒手人寰。

 

母親走得很安詳。那天,姐姐餵她吃完了早餐,發覺血壓異常偏低,立即叫了救護車,她下樓等車的時候,弟妹在樓上陪著母親。母親一直看著弟妹,眼睛亮晶晶的,柔聲地說:「我要走了!」救護人員趕到的時候,母親已飄然而逝。

 

姐姐安慰我說,這對母親不啻是一種解脫。自從父親去後,母親只剩下軀殼,她昏沉度日,清醒時想起父親就哭。他們結褵七十餘載,恩愛超過尋常夫妻,父親不在,她也不想活了。但弟妹天天在她耳邊叮嚀:「您是家裏的主心骨、皇太后,您一定要撐著,這個家才不會散。」母親笑了,她喜歡人家說她是皇太后。爲了讓我們有家可依,她苦苦撐了三年。她實在累了,思念父親了,反反覆覆跟我們說,父親從前答應過她,兩人百歲生日時要大請客,所有鄰居朋友通通請!母親比父親大一歲,離世時幾近九十六,若非大弟驟去,父親抑鬱而終,百歲之約並不是夢。

 

母親走了,帶著我們永遠不明的真相,到天上尋覓父親,共赴他們塵寰裡無法兌現的百歲之約。如果在那兒巧遇大弟,她的心底是喜?是悲?

 

她這一走,讓我陷入兩難,回去奔喪?還是留在家裏照顧外子?外子那時二度進出醫院,寸步需要陪伴。我不忍遠離他,卻又想見母親最後一面。體貼的兄姐為我做出了決定,他們說:「大熱的天,你舟車勞頓,容易生病。」母親生前寬宏大量,不會在乎這些俗套,你還是以生者為重,日後回來拜她不遲。

 

我向友人傾訴:「從未料想人生會這麽苦。」他以過來人之姿開導我:「人生確實比我們想像的苦,不過隨著時間流逝,一切都會淡化的。」但時間顯然沒有站在我這邊,十八個月後,外子不敵病魔的摧殘,在一個風雨淒淒的夜裏,劃下了人生的句點。

 

當喪事辦完,所有親人都離去之後,我獨坐在偌大的空屋,對著外子的遺像痛哭失聲。母親過世以來壓抑的淚水決堤而出,我哭自己的不孝、哭自己的失落,短短不到五年,父喪、母亡、夫歿。我的心彷彿裂成三瓣,一瓣思念父親,一瓣依戀母親,還有一瓣飛向了外子。

 

我終於理解母親的悲慟,心碎了,是再也補不回來的,家散了,也永遠難以回復圓滿。天地之大,我卻忽然找不到棲心之處,直到有一天,我打開抽屜,看到那曡父親手製的帳本,裏面密密麻麻、紅藍綠黑、一勾一劃、全是父愛;其中每一筆帳目、每一個數據,記載的都是外子的心血,與對家的情愛,我曾經被愛包圍,無比幸福,這些,就是我永恆的生命歸屬。

(寄自紐約)

 

作者簡介

陳清玉是安徽省懷寧縣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新聞組畢業,為紐約聖若望大學圖書館學碩士。曾擔任前中華日報副刊編輯,現為紐約皇后圖書館編目館員。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