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鐵路。(圖/翻攝自YouTube)
〈寫在前面〉
- 執政者或管理人往往看到眼下的困難,執著於過去的作法,停留在矛盾衝突與敍説無方的巢臼中。如何以高遠的視野,找尋創造雙贏的未來,是一個執政或管理人一生重要的使命與課題。
- 我深信一切衝突管理,祇要用心探求問題真相,就會找到圓滿答案;祇要以無私的態度深入觀察,就一定能化解衝突與爭議。因為「答案就在問題中」。
- 我一生本於跨域合作的多贏思維,從事國家與城鄕的建設,謹以親身體驗、解決的實際案例,在本系列專欄中提供給所有的朋友,期盼一起攜手解決衝突,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作者
作者/黃萬翔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三大高山森林鐵路之一,也造就了奮起湖「鐵路便當」王國的美譽。2004年一場無情大火,燒毀了奮起湖老街後端的28戶民宅及宿舍,遊客失去一個觀光休憩的美景,商家家園受創後則沒了商機。透過整合政府相關部門合力推動,2015年,奮起湖重建案終於可以順利進行。
奮起湖位於海拔1405公尺的山林中,是國內著名山城,早在清朝時期就因盛產樟木而興起。阿里山鐵路開通並自1920年正式營運後,這裡更成了繁榮的山產市集與伐木重鎮,也是遊客上下山列車的交會站。
每到中餐時間,列車行駛到奮起湖站,遊客暫時小憩,在山林中一邊享受森林美景,同時品嚐道地的特色便當,不亦快哉。
2004年5月11日那場大火,燒毀的除了占用、租用及宿舍區住戶外,具承租林班地合法權益者僅有10戶。民進黨籍縣長陳明文和立委張花冠提出整體規劃構想,爭取國民黨執政的中央政府支持奮起湖商街的重建計畫。
當時,老街約0.2公頃區域住戶焚毀,2006年底嘉義縣政府雖曾邀集有關單位研商「奮起湖風景區整體規劃計畫」,但是一直無法達成重建計畫的共識,主要的問題包括:
1.國有林班地解編移交國有財產局程序。
2.整體計畫及重建計畫分期分區範圍之劃定。
3.國有土地申請核准承租程序規定。
4.建築風貌及商家意見之整合。
六年過去,到了2010年3月,卸任縣長轉往國會發展的陳明文委員,希望我在經建會能夠出面協助解決。本著中央和地方攜手為民服務,基層建設不分藍綠的原則,於是,前後四次,我邀集相關單位協商,確立分階段優先處理火災原址基地重建計畫。
2011年,行政院同意林務局將國有林地解編並採現況移交方式,交由國有財產署管理,嘉義縣政府和林務局確立了整體承租方案及標準圖的規畫設計,商家也接受了整體規畫「只租不售」的原則,並要求交通部在一年內完成奮起湖風景區整體振興計畫的規畫案,原有林班地解編後更正編定為丙種建築用地,奮起湖重建案終於可以順利推動。2012年7月28日,奮起湖10戶火災戶重建動土。
2015年12月,陳明文委員和張花冠縣長一起和民眾搓湯圓,奮起湖老街災後原地重建完工,當地居民歡喜舞獅、敲鑼打鼓慶祝入厝,重新迎向阿里山的陽光。
老街結合歷史、文化、人文及森林景觀等在地特色,奮起湖在災後重新奮起,給阿里山帶來了新未來。因八八風災重創而停駛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到阿里山段,也在2015年12月25日通車。
阿里山森林鐵路經過文化部公告為重要文化景觀,預計2023年全線通車,這是阿里山觀光旅遊的重要指標,也是阿里山觀光創生的一大里程埤,未來將吸引許許多多的遊客,喚起當地民眾的歷史記憶,更為台灣國際觀光重啟了新亮點與新希望。
小啟示
1. 災難與破壞傷害了人類與自然的現有資源,也帶來了創新加值的新機遇。
2. 文化與自然資源的底蘊,富含強大的生命力,愛心與耐力的規畫創生會帶來新生命。
3. 災後重建需要中央與地方的整合及合作,也需要政府和民間的同心協力,透過妥善的規畫與法令程序的合理安排,定能達到圓滿多贏的目標。
作者簡介
黃萬翔,曾任台灣省政府市鄉規劃局局長、建設廳副廳長、都市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金平立法院長辦公室主任、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