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媒體卻有獨家內幕 踢爆官媒「小號」手法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大話天下
不是媒體卻有獨家內幕 踢爆官媒「小號」手法
2019-08-21 16:36:00
A+
A
A-

「玉淵譚天」專訪過不久前因「跨洋約辯」一炮而紅的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女主持人劉欣。(圖/翻攝自微博)

 

優傳媒記者陳重生/綜合報導

「據說,會場上時有笑聲傳出……雙方的工作團隊晚上還加了個班,通宵達旦地磋商。」今年2月15日,暱稱「陶然筆記」的大陸微信和微博帳號,發佈了這則消息,生動描述了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談判場景。原來,當天,兩國與談代表果真在北京會晤。

 

根據BBC中文今(21)日的最新報導,隨著中美貿易戰和香港抗議讓大陸頻頻成為世界輿論的中心,多個「神秘博主」也悄然在大陸的社交平台微博和微信上活躍起來。無論是放言高論或透露一些連官媒都尚未發佈的細節,都讓外界深感好奇:他們何以有此能耐?

 

報導指出,眾多跡象顯示,這些身分訊息顯示為個人的微博和微信帳號,很可能由大陸官方媒體運營。比較有名的,像是「玉淵譚天」、「陶然筆記」及「參悟局」等,都疑似大陸官方媒體創辦的「小號」。

 

報導提到,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視察「麻辣財經」、「一本政經」及「俠客島」等《人民日報》旗下子品牌的工作室。他呼籲,黨媒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要更加「接地氣」。

 

事實上,不過兩天前(19日),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接連宣佈,由於發現有大量帳號散佈關於香港示威的假消息,並有證據表明其與大陸官方存在關聯,因此關停了部分帳號和群組。

 

BBC中文舉今年3月才創立的帳號「玉淵譚天」為例說,它是更新最頻繁的博主之一,平均兩到三天便撰寫一篇文章,擁有52萬粉絲。據稱,它的多篇博文和影片都獲得大陸官媒「央視新聞」的轉載,包括專訪不久前因「跨洋約辯」一炮而紅的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女主持人劉欣。

 

根據BBC中文的說法,上述內容主要涵蓋貿易戰和大陸經濟數據的解讀,但近來這段時間,譴責香港抗議者成為它新的寫作方向。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孫玉勝日前證實,「玉淵譚天」正是該台打造的自媒體品牌。

 

另一個「出道」最早和影響力最大,名為「陶然筆記」的帳號,在幾個月前便因為發佈了大量有關中美貿易談判第一手的照片和細節,而引發眾多外媒注意。 「陶然筆記」在披露了今年2月15日有關中美貿易戰談判過程的一個月後,該帳號再次爆料稱,中美談判代表就文件中一個單詞的用法爭論了兩個多小時。

 

BBC中文強調,會場內安保重重,談判細節竟能掌握得如此鉅細靡遺。不僅如此,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官媒,在官方通稿發佈前便紛紛引述他的文章。然而,「這些官媒在談判正式結束前,往往對進展守口如瓶」。

 

儘管尚未有官方媒體認領「陶然筆記」和「參悟局」這兩個微博和微信帳號,但外界依然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研究媒體審查及宣傳制度的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閭丘露薇指出,因為中國網信辦在2014年下發的規定中,已經禁止個人和沒有新聞資質的媒體生產時政新聞內容。因此她認為,能夠這樣做的,「基本都是官方馬甲,或至少得到了官方的授意和許可」,閭丘露薇說。 

「玉淵譚天」專訪過不久前因「跨洋約辯」一炮而紅的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女主持人劉欣。(圖/翻攝自微博)

 

優傳媒記者陳重生/綜合報導

「據說,會場上時有笑聲傳出……雙方的工作團隊晚上還加了個班,通宵達旦地磋商。」今年2月15日,暱稱「陶然筆記」的大陸微信和微博帳號,發佈了這則消息,生動描述了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談判場景。原來,當天,兩國與談代表果真在北京會晤。

 

根據BBC中文今(21)日的最新報導,隨著中美貿易戰和香港抗議讓大陸頻頻成為世界輿論的中心,多個「神秘博主」也悄然在大陸的社交平台微博和微信上活躍起來。無論是放言高論或透露一些連官媒都尚未發佈的細節,都讓外界深感好奇:他們何以有此能耐?

 

報導指出,眾多跡象顯示,這些身分訊息顯示為個人的微博和微信帳號,很可能由大陸官方媒體運營。比較有名的,像是「玉淵譚天」、「陶然筆記」及「參悟局」等,都疑似大陸官方媒體創辦的「小號」。

 

報導提到,今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視察「麻辣財經」、「一本政經」及「俠客島」等《人民日報》旗下子品牌的工作室。他呼籲,黨媒在弘揚主旋律的同時,要更加「接地氣」。

 

事實上,不過兩天前(19日),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接連宣佈,由於發現有大量帳號散佈關於香港示威的假消息,並有證據表明其與大陸官方存在關聯,因此關停了部分帳號和群組。

 

BBC中文舉今年3月才創立的帳號「玉淵譚天」為例說,它是更新最頻繁的博主之一,平均兩到三天便撰寫一篇文章,擁有52萬粉絲。據稱,它的多篇博文和影片都獲得大陸官媒「央視新聞」的轉載,包括專訪不久前因「跨洋約辯」一炮而紅的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女主持人劉欣。

 

根據BBC中文的說法,上述內容主要涵蓋貿易戰和大陸經濟數據的解讀,但近來這段時間,譴責香港抗議者成為它新的寫作方向。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孫玉勝日前證實,「玉淵譚天」正是該台打造的自媒體品牌。

 

另一個「出道」最早和影響力最大,名為「陶然筆記」的帳號,在幾個月前便因為發佈了大量有關中美貿易談判第一手的照片和細節,而引發眾多外媒注意。 「陶然筆記」在披露了今年2月15日有關中美貿易戰談判過程的一個月後,該帳號再次爆料稱,中美談判代表就文件中一個單詞的用法爭論了兩個多小時。

 

BBC中文強調,會場內安保重重,談判細節竟能掌握得如此鉅細靡遺。不僅如此,包括新華社在內的多家官媒,在官方通稿發佈前便紛紛引述他的文章。然而,「這些官媒在談判正式結束前,往往對進展守口如瓶」。

 

儘管尚未有官方媒體認領「陶然筆記」和「參悟局」這兩個微博和微信帳號,但外界依然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

 

研究媒體審查及宣傳制度的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閭丘露薇指出,因為中國網信辦在2014年下發的規定中,已經禁止個人和沒有新聞資質的媒體生產時政新聞內容。因此她認為,能夠這樣做的,「基本都是官方馬甲,或至少得到了官方的授意和許可」,閭丘露薇說。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