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出訪加勒比海友邦,返國時爆發隨行人員夾帶大批未稅菸品入關醜聞,讓這趟出訪以「自由民主永續」為主題的行程,顯得格外的諷刺。(圖/翻拍自總統府官網)
作者/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台灣人向來對自己所享有的自由民主體制感到自豪,故而這次蔡總統出訪加勒比海友邦,12天的行程便定名為「自由民主永續之旅」。在行前記者會上,蔡總統解釋此行目的是要將「和世界共享自由開放的價值」、「堅定守護民主制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推動互惠互助的國際合作」等三個臺灣主張,傳達給各個友邦,故以此冠名此趟的出訪。
遺憾的是,「自由民主永續之旅」返國記者會的同時,總統府隨行人員與國安團隊,爆發了夾帶大批未稅菸品入關的醜聞,讓蔡政府的領導統御能力倍受各界質疑。為了卸責,蔡政府將問題導向「陳年延續的陋習」,表示這種違法行徑老早存在多年,如馬政府時期的出訪也都有類似的夾帶情事。蔡政府這種推託卸責的態度,對比這趟出訪以「自由民主永續」為主題,顯得格外的諷刺。
自由民主的基本價值乃在平等與節制。因為平等,每個人才能自由與尊嚴的與他人互動;但自由之下,人與人間的衝突也必不可免,故須以法治規範個人的行為;為了避免法治破壞自由,法律的訂定必須符合「正當法律程序」與「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從走私菸品事件的處理過程,我們看到這些原則被總統府破壞殆盡。
當總統車隊被調查局與海關攔查時,押運人員第一個回嗆便是:「怎麼可以攔查總統車隊?」威權心態溢於言表,完全無視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筆者多年前曾參與接待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森勝布里納的晚宴,宴席上有團體致贈主席琉璃工房的藝品,主席滿臉堆笑的表示感謝。但在依循規矩打開包裝後,主席立刻變臉嚴肅的表示不能收,因為這個琉璃製品價值超過一百美金(約新台幣3,100元),違反美國贈禮的價值上限。賓客拒收「薄禮」,場面顯得十分尷尬,但卻讓我這個旁觀者深深佩服美國的民主精神。眾院委員會主席權傾一時,回國後這樣一份禮物想必也不會引起關注,但卻在海外堅持守法而拒收,與台灣領導人利用首長禮遇大玩違法行當相比,台灣人有何資格談民主?
事發後,綠營上下口徑一致的表示:「這前朝陋習的延續」。民主政治設計定期改選,目的不就希望政黨輪替後陋習沉痾可以獲得清除?蔡政府上台後把「轉型正義」喊得震天價響,私菸事件等於提醒世人,「轉型」果然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符合政黨私利的「陋習」,民進黨政府可是全盤照單全收,拿不走的才交由黨產會處理。原來政黨輪替宛如改朝換代,過往的陋習只要沒有曝光,仍然保留為特權階級的禁臠,這能符合自由民主的價值嗎?
事件發生後,蔡總統對外表示,這只是「超買」行為,有意淡化事件的嚴重性。身為國家領導人,傻傻分不清「超買」與「走私」的法律差異,國人對政府執法保障自由民主又如何能有信心?若說這項發言是刻意引導司法體系的審理方向,則對民主體制的破壞將更為嚴重,身為百姓當然希望這不是總統的真心。
夾帶菸品事件或許可以視為少數公務員利慾薰心,這在任何自由民主國家也都可能發生。但政府的處理態度,卻讓人看透了台灣的「自由民主」,原來只是表象薄薄的一層,完全禁不起戳破檢視。在選舉競爭的包裝下,台灣政治的內涵仍然充滿了威權恩庇與黨同伐異的封建思維,所謂的「人民頭家」根本只是政治人物欺瞞民眾的口號。台灣各級首長如果能像美國政要那般,嚴守法律的分寸,中下級官員敢如此上下其手嗎?如果執法機關堅持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無畏執政者的威勢,華航敢配合「公務機關」的指示嗎?
談自由民主,台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連起步都顛顛簸簸的,卻要到國外高唱「永續」,難道不是自欺欺人?奉勸政治人物,少用口號包裝私心,多用精神在內部紀律整飭,與民主價值的深耕吧!
作者簡介
楊泰順,1987年獲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政治學博士,師事選擇學派大師Ostrom夫婦,博士論文於1989年被美國政治學會推舉為該年度全美政治思想類最佳博士論文。其後返國於國立政治大學任教。
1994年當選省議員,1998年底因政府推動精省離開政壇,於次年進入文大政治系及政治研究所任教,自此以公共知識份子為職志,在各媒體撰稿介紹正確的民主政治理念。著有《到憲政之路》、《民主與社會》、《建立遊說活動管理制度之研究》、《利益團體政治》、《被誤解的國會》、《國會政治解析》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