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作者/彭懷恩
很少經濟學家像皮凱提(Thomas Piketty)一樣的幸運。他那本厚達696頁的大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2013),法文原版乏人問津,四萬五千本英文譯本,卻一上市就立刻銷售一空,全世界都在翻譯這本號稱繼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最具震撼力的批判資本主義的經濟學著作。
台灣也迅速推出中譯本,銷路也不錯,但我相信,很多讀者很難從頭到尾看完,德國經濟學家施德特(Daniel Stelter)在《二十一世紀債務論》(2014)的小冊子,有非常好的摘要,簡單引述如下:
1. 1700年到2010年,財富/所得比,在年所得的2.51到7倍之間變動,目前是介 5到 6之間,即財富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2. 結構上,儲蓄率大於經濟成長率(s > g),會讓財富隨著時間,比所得成長還快。此外,由於資本報酬率持續高於經濟成長率(r > g),所以,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財富/所得比也會持續上升(即愈來愈不平等)。
皮凱提對於世界上愈來愈貧富不均的現象,提出非常具有說服力的經驗研究(empirical study),也引發了一連串的「核子反應」,經濟學家都投入了這場辯論,支持與質疑,皆有之。(推薦有心讀者可以看 After Pikettty: The Agenda for Economics and Inequality (2017))
但我這篇文章不是狗尾續貂的討論皮凱提的看法,而是要介紹哈斯克爾(Jonathan Haskel)與韋斯萊克(Stian Westlake)的新書《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 : The Rise of the Intangible Economy, 2018)的研究,即在無形經濟崛起的今天,財富分配不均會更嚴重。
我的建議是:無論是國家、企業或個人只有投資無形資產,才能避免陷入更不平等的世界!
現任教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哈斯克爾與創新基金會研究員韋斯萊克研究發現,造成經濟不平等的五個原因:(1)所得分配不平等;(2)財富分配不平等;(3)世代之間不平等;(4)地方之間不平等;(5)尊嚴的不平等。這五個不平等都與無形資產投資有關。
那麼,什麼是無形資產呢?借用《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一書的說法及例證:
「經濟運作當然並非仰賴有形資產投資,⋯⋯它還有一些我們不容易看到或觸摸的東西,如複雜的軟體、技術訣竅。」
「以 2006年的微軟為例,其股票市值約2500億美元,其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帳面約700億,其中600億美元是現金和各種金融工具,廠房和設備等傳統資產的價值為30億美元,僅為微軟總資產的4%和公司市值的 1%,以傳統的資產會計法衡量,微軟不啻一個現代奇跡,這就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
在這新經濟的衝擊下,投資無形資產才是聰明的。就如亞馬遜沒有自己的工廠,Uber沒有自己的車子,Airbnb没有自己的旅館,但他們都是擁有富可敵國的無形資產。
從無形資產思考,提昇國家軟實力,健全企業文化,積累個人的文化及社會資本,才能使世界更平等。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