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懷恩》老彭看世界–海耶克的煩惱,退休錢不夠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彭懷恩》老彭看世界–海耶克的煩惱,退休錢不夠
2019-06-20 07:00:00
A+
A
A-

弗里德里克·海耶克。(圖/翻攝自網路)

 

作者/彭懷恩

三年前,我讀《凱因斯對戰海耶克》(Keynes Hayek: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一書時,非常驚訝的看到海耶克,這位諾貝爾經濟獎的得主,面臨退休時,經濟是那麼的窘迫。

 

這位生於1899年的奧地利經濟學家,戰後由倫敦政經學院轉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書,但因離婚,要負責供養兩任太太和一雙子女,又面臨沒有多少退休金而得了憂鬱症。

 

作者瓦普夏(Nicholas Wapshott)寫到:「1962年,海耶克依然為養老財務安排感到焦慮不安…..。他接受德國弗萊堡大學附帶退休津貼的職位。…1969年,海耶克基於財務因素,搬回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是一所經濟系規模很小的學院,校方以體面的金額向海耶克購買其個人圖書館。」

 

我引述這段話的用意,就是要說明很多知識菁英,包括經濟學家,其實在個人理財上還是不合格,致令晚年生活困苦。

 

因此,如何規畫退休後財務計畫,並及早執行,是處於高齡化社會的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45歲那一年,我面臨職涯上的重大抉擇,世新大學升任我為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但台大法學院也問我有沒有興趣到新聞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兩者的差別是,後者是公立大學,享有優渥的退休條件。

 

我最後決定留在世新,但也開始思考如何面對沒有太多退休金後的日子。當年,並沒有「以房養老」的制度,但我已經思考用收租方式來養老,於是展開了二十年的房地產投資計畫。

 

2017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塞勒(Richard H. Thaler)和芝加哥大學法律教授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在著名的大作《推力》(Nudge),一針見血指出:

「因壽命延長和少子化,各國的退休制度都出現危機,因為過去制度是建立在目前在工作的勞工,納稅支付退休人士所領的錢,但隨著勞工與退休人口的比例逐漸下降,只有兩條路可走,加稅或減少福利。」

 

歐美國家的策略,普遍是朝減少退休福利著手,台灣也是如此!

 

既然政府的老年福利靠不住,個人的自救又如何呢?塞勒和桑斯坦認為,要一般人去規畫與執行退休的儲蓄計畫,是很困難的,因此,他們提出「明日存更多」(Save More Tomorrow)計畫。

 

這計畫最重要精神,就是自動儲蓄。例如每月由薪資上提高提撥率,即每月多存一些,直接從薪水上扣除,這樣就比自己去銀行存款容易多了,這也是他們所說"輕推"(Nudge)的意思。

 

投資房地產的用意也是如此,因為每個月就是必須繳房貸,等於強迫儲蓄。至於許多理財專家提出的「定時定額」建議,也是很好;但要進行風險評估,千萬不要最後老本都虧光了!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

弗里德里克·海耶克。(圖/翻攝自網路)

 

作者/彭懷恩

三年前,我讀《凱因斯對戰海耶克》(Keynes Hayek: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一書時,非常驚訝的看到海耶克,這位諾貝爾經濟獎的得主,面臨退休時,經濟是那麼的窘迫。

 

這位生於1899年的奧地利經濟學家,戰後由倫敦政經學院轉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書,但因離婚,要負責供養兩任太太和一雙子女,又面臨沒有多少退休金而得了憂鬱症。

 

作者瓦普夏(Nicholas Wapshott)寫到:「1962年,海耶克依然為養老財務安排感到焦慮不安…..。他接受德國弗萊堡大學附帶退休津貼的職位。…1969年,海耶克基於財務因素,搬回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是一所經濟系規模很小的學院,校方以體面的金額向海耶克購買其個人圖書館。」

 

我引述這段話的用意,就是要說明很多知識菁英,包括經濟學家,其實在個人理財上還是不合格,致令晚年生活困苦。

 

因此,如何規畫退休後財務計畫,並及早執行,是處於高齡化社會的現代人必學的功課。

 

45歲那一年,我面臨職涯上的重大抉擇,世新大學升任我為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但台大法學院也問我有沒有興趣到新聞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兩者的差別是,後者是公立大學,享有優渥的退休條件。

 

我最後決定留在世新,但也開始思考如何面對沒有太多退休金後的日子。當年,並沒有「以房養老」的制度,但我已經思考用收租方式來養老,於是展開了二十年的房地產投資計畫。

 

2017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塞勒(Richard H. Thaler)和芝加哥大學法律教授桑斯坦(Cass R. Sunstein),在著名的大作《推力》(Nudge),一針見血指出:

「因壽命延長和少子化,各國的退休制度都出現危機,因為過去制度是建立在目前在工作的勞工,納稅支付退休人士所領的錢,但隨著勞工與退休人口的比例逐漸下降,只有兩條路可走,加稅或減少福利。」

 

歐美國家的策略,普遍是朝減少退休福利著手,台灣也是如此!

 

既然政府的老年福利靠不住,個人的自救又如何呢?塞勒和桑斯坦認為,要一般人去規畫與執行退休的儲蓄計畫,是很困難的,因此,他們提出「明日存更多」(Save More Tomorrow)計畫。

 

這計畫最重要精神,就是自動儲蓄。例如每月由薪資上提高提撥率,即每月多存一些,直接從薪水上扣除,這樣就比自己去銀行存款容易多了,這也是他們所說"輕推"(Nudge)的意思。

 

投資房地產的用意也是如此,因為每個月就是必須繳房貸,等於強迫儲蓄。至於許多理財專家提出的「定時定額」建議,也是很好;但要進行風險評估,千萬不要最後老本都虧光了!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