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員罷工被專家點出四大失策。(圖/胡智凱攝)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長榮罷工在今(10)日零時正式結束,但至今仍餘波蕩漾,沒有完全止息的跡象。甚至對於日後工運發生影響,究竟空服員工會在這次行動中有哪些缺失導致這樣的結果?全國聯合總工會理事長任睦杉表示,空服員被各方勢力滲透而不自知,且經常忍不住情緒性發言。勞權律師蔡瑞麟則一語道破「不夠團結、欠缺協商」是導致這個結果的主因。
任睦杉與蔡瑞麟長期參與工運,前者善於工會事務,在全國聯合總工會服務多年;後者專長勞動法律,近20年的執業生涯處理勞資案件比例高達42%。兩人深諳罷工運動的成敗關鍵,而對於本次長榮空服員罷工事件,他們不勝唏噓。
任睦杉:遭滲透、亂發言
任睦杉從工會實務切入表示,當勞方在籌組工會、醞釀罷工時,資方也絕對沒閒著,早就派人滲透到勞工身邊,所謂的「工賊」,就是指臥底在勞工身邊的間諜。而那些看似窩心的噓寒問暖、私訊互傳,其實都暗藏危機,一不小心就被設局陷害,害了自己、也害到整個罷工行動。
任睦杉指出,不只是公司的滲透,還有其他外來勢力的滲透,像是政黨、勞團、外部工會,他們或者來蹭人氣,或者來壯大自己,都別有用心。他強調,罷工確實需要來自各界的幫助,但重點是大家方向要一致,不能互相傾軋;而這次罷工就有工會幹部宣佈要代表某政黨參選立委,非常不好。
罷工不是請客吃飯大拜拜,其實非常勞累,無時無刻都在挑戰勞工的意志力,易有情緒性發言,若再加諸被滲透,勞工就很容易被設局陷害;任睦杉說,這次空服員罷工,私人對話紀錄持續外洩,工會幹部早就要小心,但直到事後才補救,已經來不及了。
任睦杉建議,未來工運在團結組織的同時,一定要設立「專業發言人」,讓有經驗、有專業的人統一對外發言,才不會被抓到話柄;對於這次長榮空服員罷工,他認為應該要休兵重整,加強內部組織和步調後,再重新出發。
空服員工會為失言道歉。(圖/翻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臉書)
蔡瑞麟:不團結、不協商
蔡瑞麟從勞工權利剖析,認為勞工三權:團結權、協商權、罷工權,應該是「團結第一、協商第二、罷工第三」。
為何團結權第一呢?蔡瑞麟說,因為團結力量大,才能迫使資方就範;至於要跟誰團結呢?當然是公司同仁,而且不只是同部門的人,而是公司全體同仁,這樣力量更大,而且能顧及到同仁之間的「長期繼續關係」。可惜工會一開始就在公司內部分為「參加罷工」與「不參加罷工」,還設立了所謂「禁搭便車條款」。槍口先對內,讓同事結成仇家,以後要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一起打拼?
至於這次空服員透過外部的職業工會,而非內部的企業工會來罷工,蔡瑞麟說,這樣就容易導致不團結,也背棄公司同仁,結果不只力量弱,還被同仁誤解,原本應該要的「勞工團結」最後變成「勞工相爭」,非常可惜,並且有違勞工團結權的初衷。
至於協商的部份,蔡瑞麟指出,所謂的「協商」就是一個溝通、說服的過程,且不只是跟資方溝通,也在跟社會大眾溝通,讓大家知道勞方所受到的不公平,進而接受勞方的訴求。但這次空服員罷工,他們才針對第一點訴求、協商沒幾分鐘就宣佈罷工,根本沒在對話、也沒在溝通、更沒講法理,要大家怎麼挺空服員呢?反而是更加地不諒解。
蔡瑞麟分析,本次罷工突顯了空服員工會把「罷工」放第一的錯誤觀念,不先團結、不先協商,只想著罷工,這種罷工難以成功,且是對勞工運動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以後一定要改進,務必要「優先團結,認真協商,忍無可忍才罷工」。
專家認為空服員沒有顧到其他部門的同仁,不夠團結。(圖/記者穆梓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