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桿韓粉人多勢眾 國民黨初選何去何從?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焦點內容
鐵桿韓粉人多勢眾 國民黨初選何去何從?
2019-07-08 17:22:00
A+
A
A-

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優傳媒記者陳重生/新聞分析 

國民黨總統初選今(8)日起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展開為期一週的民意調查,決定最後誰能勝出代表藍營出馬,挑戰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網路上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鐵粉」部隊連日來紛紛奔相走告,每天晚上務必守在電話機旁,深怕一個不注意,漏接訪員來電,錯失表態挺韓的關鍵時刻。有人更是焦慮感揮之不去,信誓旦旦指稱韓國瑜有「被做掉」之虞,若屆時真的淪為「藍版賴清德」,則「鐵桿韓粉」恐將醞釀力促他脫黨參選,走自己的路。

包括國民兩黨甚至韓國瑜本人,對於「韓家軍」究竟人數有多少,都相當好奇。根據《優傳媒》7月2日到7月6日進行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非韓不投」的受訪者約有8.8%,以有效樣本比例換算為選票數,「鐵桿韓粉」高達170萬票,遠多於2.7%的「鐵桿郭粉」約52萬票。值得觀察的是,在《優傳媒》前幾次的民調數據中,「鐵桿韓粉」的數量是從107萬人起跳,陸續增多為120萬人,一度高達180萬人。

隨著國民黨總統初選升溫,網內互打趨於白熱化,「擁韓」與「擁郭」互別苗頭、僵持不下,去年九合一大選所刮起旋風的「韓家軍」,似有逐漸歸隊的跡象。只是,如果國民黨初選最終由郭台銘勝出,則「鐵桿韓粉」的「悲情」無處宣洩,集體在大選中罷投似難避免,郭台銘又將如何化解國民黨的分裂危機,尋求屬於自己的勝利方程式? 即便出線的是韓國瑜,韓粉滿意和樂歪之餘,對於郭董是否脫黨選到底,同樣無法等閒視之。

畢竟,民進黨經過「英德內戰」的動盪後,整合工作已持續有效的進行著,目前正藉由執政優勢,以逸待勞地靜候國民黨內鬥擴大,這次國民黨初選民調前傳出的綠營對特定對象「灌票」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團結的國民黨想要自精於選戰兵法的蔡政府手中奪回中央執政權,都非屬易事,更何況是眼前頻於分裂邊緣的國民黨?

打開台灣總統大選藍綠分合史,1996年首次總統民選,國民黨雖然一分為三,但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挾第一位台灣人總統光環與副總統連戰搭檔,力壓非主流出走參選的「林郝配」,以及打出清流問政的「陳王配」,在野的民進黨推出「彭謝配」也難攖其鋒。在解放軍台海飛彈演習和選戰末期「棄彭保李」效應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李連配」輕鬆獲勝,得票率達54.0%。

四年後,由於李登輝與前台灣省長宋楚瑜不合,力阻「連宋配」。此時國民黨雖仍家大業大,但宋楚瑜在省主席和省長任內,深耕基層,打出「勤政愛民」形象收攬人心,並吸引一群國民黨中央和地方民代出走力挺,聲勢浩大。

不過,2000年的這次大選,後經興票案、李遠哲效應、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橫眉怒批台獨,以及棄保效應等選戰變數發酵下,代表台灣本土的民進黨「陳呂配」,意外在「三腳督」中,複製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棄黃保陳」戲碼,以39.3%的選票殺出重圍入主凱道,完成台灣史上首次政黨輪替。至於和陳水扁不和,退黨參選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得票率僅0.63%。

從1996和2000年這兩次總統大選過程和結果不難看出,在國民黨一黨獨大執政的年代,只要候選人佔現任優勢(如李登輝),民進黨對手實力不足(彭明敏),則藍營分裂也不足為懼。相反地,如果藍軍候選人較弱(如連戰),出走的參選人夠強(如宋楚瑜),則對手只要能固守基本盤(如陳水扁),一旦情勢有變(台海危機、興票案),國民黨的分裂就會因棄保而帶來政權丟失危機。

2000年到2008年是國民黨首度在野期間,由於李登輝已不在國民黨內,黨主席連戰當家,宋楚瑜在橘軍簇擁下成立親民黨,與國民黨既競爭也合作。2004年國親合成了大勢所趨,連宋暫時放下過往瑜亮情結,一正一副,攜手再攻大位。但在319槍擊案兩顆子彈的「攪局」下,連戰仍與總統寶座擦身而過,未能上演「王子復仇記」。

2008年,在紅衫軍的倒扁浪潮下,馬英九以藍軍「救世主」之姿,率領「王者之師」拿下58.45%得票率,輕取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重返中央執政,國民黨總算得以中興再造。

但藍營並未把握選民給他們的這次東山再起機會,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和年底地方選舉的接連挫敗後,一蹶不振,信心盡失。以至於在2015年黨內眾太陽畏縮怯戰,膽識蕩然無存,不久還上演「換柱」戲碼,貽笑大方。如此荒腔走板,又如何能一敵歷經八年生聚教訓的蔡英文,以及其所領導的民進黨?

2016年1月,匆促上陣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大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300萬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獲12.84%選民支持,但並非選舉勝負關鍵。藍營將好不容易收復的中央政權,再度拱手讓人,國民黨也只能怪自己未能記取昔日不團結的教訓。

二度在野,連國會席次也少得可憐,泛藍陣營「新亭對泣」轉眼又過了近三年。直到2018年,情勢整個翻轉。韓國瑜復出政壇,即使不是「橫空出世」,但所謂「一人救一黨」,「韓流」發威,助藍軍在地方選舉大獲全勝,終究是不爭的事實。

藍軍太陽們這回見獵心喜,以為2020總統大選,國民黨挾縣市長勝選餘威,「躺著選」就能上,可惜如意算盤打得太早。而就任市長未滿半年的韓國瑜,起初或許確無角逐大位之志,但在半路殺出「郭咬金」,加上民進黨政府「卡韓」、網軍「黑韓」攻勢不斷下,「韓粉」一勸進甚或撩撥,終於也起心動念了!

然而,過去三年多來,國民黨被蔡政府的黨產會和促轉條例左右一勒住,已呈奄奄一息窘態,除了痛批遭到「抄家」外並無計可施。吳敦義上任黨主席後,外界對其「無主席」的戲稱,固然未盡公允,卻也凸顯出黨中央面對民進黨政府的完全執政下,種種違反民主施政却監督不力的問題所在。尤其總統初選開打至今,面對初選爭議治絲益棼,且無力規勸和約束參選人砲口一致對外,只能坐視黨內分裂危機擴大。

鑑往知來,戒嚴年代反對運動起家的民進黨,深知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抵禦強敵國民黨政府,團結因而是常態,脫黨參選者一向被斥為「叛徒」難成氣候。而對百年大黨的國民黨來說,分裂卻是家常便飯,但只要中央政權在手,通常不易撼動執政根基。不過,若黨內分崩離析,特別是在總統大選(地方首長選舉亦然)出現「三腳督」的情況下,則國民黨候選人幾乎都會成為棄保效應的「苦主」,更遑論已是在野之身,已無現任優勢的現在。

也因此,無法想像,當下星期一國民黨初選民調結果揭曉後,分裂已有脈絡可尋的藍營,將如何迎戰好整以暇且漸趨團結的民進黨,以及在一旁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加入戰局的台北市長柯文哲?

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優傳媒記者陳重生/新聞分析 

國民黨總統初選今(8)日起進入「短兵相接」階段,展開為期一週的民意調查,決定最後誰能勝出代表藍營出馬,挑戰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網路上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鐵粉」部隊連日來紛紛奔相走告,每天晚上務必守在電話機旁,深怕一個不注意,漏接訪員來電,錯失表態挺韓的關鍵時刻。有人更是焦慮感揮之不去,信誓旦旦指稱韓國瑜有「被做掉」之虞,若屆時真的淪為「藍版賴清德」,則「鐵桿韓粉」恐將醞釀力促他脫黨參選,走自己的路。

包括國民兩黨甚至韓國瑜本人,對於「韓家軍」究竟人數有多少,都相當好奇。根據《優傳媒》7月2日到7月6日進行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非韓不投」的受訪者約有8.8%,以有效樣本比例換算為選票數,「鐵桿韓粉」高達170萬票,遠多於2.7%的「鐵桿郭粉」約52萬票。值得觀察的是,在《優傳媒》前幾次的民調數據中,「鐵桿韓粉」的數量是從107萬人起跳,陸續增多為120萬人,一度高達180萬人。

隨著國民黨總統初選升溫,網內互打趨於白熱化,「擁韓」與「擁郭」互別苗頭、僵持不下,去年九合一大選所刮起旋風的「韓家軍」,似有逐漸歸隊的跡象。只是,如果國民黨初選最終由郭台銘勝出,則「鐵桿韓粉」的「悲情」無處宣洩,集體在大選中罷投似難避免,郭台銘又將如何化解國民黨的分裂危機,尋求屬於自己的勝利方程式? 即便出線的是韓國瑜,韓粉滿意和樂歪之餘,對於郭董是否脫黨選到底,同樣無法等閒視之。

畢竟,民進黨經過「英德內戰」的動盪後,整合工作已持續有效的進行著,目前正藉由執政優勢,以逸待勞地靜候國民黨內鬥擴大,這次國民黨初選民調前傳出的綠營對特定對象「灌票」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團結的國民黨想要自精於選戰兵法的蔡政府手中奪回中央執政權,都非屬易事,更何況是眼前頻於分裂邊緣的國民黨?

打開台灣總統大選藍綠分合史,1996年首次總統民選,國民黨雖然一分為三,但時任總統的李登輝挾第一位台灣人總統光環與副總統連戰搭檔,力壓非主流出走參選的「林郝配」,以及打出清流問政的「陳王配」,在野的民進黨推出「彭謝配」也難攖其鋒。在解放軍台海飛彈演習和選戰末期「棄彭保李」效應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李連配」輕鬆獲勝,得票率達54.0%。

四年後,由於李登輝與前台灣省長宋楚瑜不合,力阻「連宋配」。此時國民黨雖仍家大業大,但宋楚瑜在省主席和省長任內,深耕基層,打出「勤政愛民」形象收攬人心,並吸引一群國民黨中央和地方民代出走力挺,聲勢浩大。

不過,2000年的這次大選,後經興票案、李遠哲效應、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橫眉怒批台獨,以及棄保效應等選戰變數發酵下,代表台灣本土的民進黨「陳呂配」,意外在「三腳督」中,複製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棄黃保陳」戲碼,以39.3%的選票殺出重圍入主凱道,完成台灣史上首次政黨輪替。至於和陳水扁不和,退黨參選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得票率僅0.63%。

從1996和2000年這兩次總統大選過程和結果不難看出,在國民黨一黨獨大執政的年代,只要候選人佔現任優勢(如李登輝),民進黨對手實力不足(彭明敏),則藍營分裂也不足為懼。相反地,如果藍軍候選人較弱(如連戰),出走的參選人夠強(如宋楚瑜),則對手只要能固守基本盤(如陳水扁),一旦情勢有變(台海危機、興票案),國民黨的分裂就會因棄保而帶來政權丟失危機。

2000年到2008年是國民黨首度在野期間,由於李登輝已不在國民黨內,黨主席連戰當家,宋楚瑜在橘軍簇擁下成立親民黨,與國民黨既競爭也合作。2004年國親合成了大勢所趨,連宋暫時放下過往瑜亮情結,一正一副,攜手再攻大位。但在319槍擊案兩顆子彈的「攪局」下,連戰仍與總統寶座擦身而過,未能上演「王子復仇記」。

2008年,在紅衫軍的倒扁浪潮下,馬英九以藍軍「救世主」之姿,率領「王者之師」拿下58.45%得票率,輕取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重返中央執政,國民黨總算得以中興再造。

但藍營並未把握選民給他們的這次東山再起機會,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和年底地方選舉的接連挫敗後,一蹶不振,信心盡失。以至於在2015年黨內眾太陽畏縮怯戰,膽識蕩然無存,不久還上演「換柱」戲碼,貽笑大方。如此荒腔走板,又如何能一敵歷經八年生聚教訓的蔡英文,以及其所領導的民進黨?

2016年1月,匆促上陣的新北市長朱立倫大輸民進黨主席蔡英文300萬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則獲12.84%選民支持,但並非選舉勝負關鍵。藍營將好不容易收復的中央政權,再度拱手讓人,國民黨也只能怪自己未能記取昔日不團結的教訓。

二度在野,連國會席次也少得可憐,泛藍陣營「新亭對泣」轉眼又過了近三年。直到2018年,情勢整個翻轉。韓國瑜復出政壇,即使不是「橫空出世」,但所謂「一人救一黨」,「韓流」發威,助藍軍在地方選舉大獲全勝,終究是不爭的事實。

藍軍太陽們這回見獵心喜,以為2020總統大選,國民黨挾縣市長勝選餘威,「躺著選」就能上,可惜如意算盤打得太早。而就任市長未滿半年的韓國瑜,起初或許確無角逐大位之志,但在半路殺出「郭咬金」,加上民進黨政府「卡韓」、網軍「黑韓」攻勢不斷下,「韓粉」一勸進甚或撩撥,終於也起心動念了!

然而,過去三年多來,國民黨被蔡政府的黨產會和促轉條例左右一勒住,已呈奄奄一息窘態,除了痛批遭到「抄家」外並無計可施。吳敦義上任黨主席後,外界對其「無主席」的戲稱,固然未盡公允,卻也凸顯出黨中央面對民進黨政府的完全執政下,種種違反民主施政却監督不力的問題所在。尤其總統初選開打至今,面對初選爭議治絲益棼,且無力規勸和約束參選人砲口一致對外,只能坐視黨內分裂危機擴大。

鑑往知來,戒嚴年代反對運動起家的民進黨,深知只有上下一心才能抵禦強敵國民黨政府,團結因而是常態,脫黨參選者一向被斥為「叛徒」難成氣候。而對百年大黨的國民黨來說,分裂卻是家常便飯,但只要中央政權在手,通常不易撼動執政根基。不過,若黨內分崩離析,特別是在總統大選(地方首長選舉亦然)出現「三腳督」的情況下,則國民黨候選人幾乎都會成為棄保效應的「苦主」,更遑論已是在野之身,已無現任優勢的現在。

也因此,無法想像,當下星期一國民黨初選民調結果揭曉後,分裂已有脈絡可尋的藍營,將如何迎戰好整以暇且漸趨團結的民進黨,以及在一旁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加入戰局的台北市長柯文哲?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