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獨尊一人恐釀惡果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媒體獨尊一人恐釀惡果
2019-06-13 16:30:00
A+
A
A-

媒體壟斷。(圖/維基百科)


/主筆室


古今中外從沒有像今天的台灣,媒體赤裸裸獨尊一人,介入甚至操控選舉不遺餘力,對待公眾角色如私家護院一般,到了毫無分際的地步。

媒體是大眾傳播工具,被賦予的角色是社會公器,被期望的功能是公平正義。儘管在選舉態度上媒體不是不可以有主張、有立場,但報導總要對主要候選人維持基本的公平底線,多少講究點比例原則。這麼做且不說為了追求媒體公信力這類大話,起碼為自己考慮,保住一個可以立足的顏面,也有必要。

然而台灣這個曾經努力追求政治民主、言論自由的地方,當它爭到了這一切的時候,竟自甘墮落,把自己送進政治漩渦而不可自拔。媒體和政客堪稱箇中極品。

政客猶有可説,媒體如此便不知所為何來,一種好端端可以發揮影響力的行當,當沒了獨裁統治者宰制的時候,卻那般熱衷於自己閹割自己!

台灣媒體早有紛紛找尋政治後台的傾向,以致受到鄙視,使傳媒工作幾被視為低級行業。在缺乏導正機制之下,此一傾向恣意發展,愈演愈烈,終致那等赤身露體的媒體應運而生。

一個以集團姿態出現的媒體,大家難道陌生嗎?它的電視,除了韓國瑜,幾無其他新聞 ; 它的記者,置身韓國瑜現場,載歌載舞,勝過如魚得水 ; 它的報紙,批鬥黨內對手,窮盡洪荒之力 ; 它的集團,整體建構了一套把總統大選當自身玩物的嚴密體系,樂此不疲到不知伊於胡底的地步!曾有人以其有朝一日變成巨無覇而心所謂危,如今於不旋踵間果然矗立眼前,足見洞燭機先者真不是杞人憂天。

這個曾經榮耀的媒體,久已不見當年身影,一起走過從前的人,無不感觸良深。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設它所支持的人的確登上大位,今後一以貫之,繼續搖旗吶喊,歌功頌德,如何盡其監督執政之責?如果適得其反,其支持者落敗,反對者居位,往後一味追殺如故,又當如何獲取衡平論事之公允?如此惡性循環豈非頭號亂源?

有人指稱,長年綠色力量在媒體著墨甚深,以致藍色力量氣若游絲,顯不對等,今見大集團挾諸媒以為抗衡,不亦快哉!卻未細察,大集團之所為,輕賤藍營之對手尤多於綠營,亦即,重兵佈署於內部矛盾更強過外部矛盾。如此一來,大集團現象彷彿為內部之日趨分裂加柴添火,並為藍營之重新執政抺上陰影。

藍營之能否重新執政,非我們之所必須關切,但社會撕裂問題之解決,是台灣是否安穩走向未來的重大課題,則不能不多加置意。當兩岸矛盾方興未艾,政黨歧異不見天日之際,做為最大反對黨之藍色力量不僅不務團結,反而在媒體大集團推波助瀾之下炮製紛亂,令人難安緘默。

郭台銘日前重砲批判旺中集團,甚而指涉其紅色因素,固然因未有舉證顯其孟浪,但其對大集團一面倒的所謂新聞立場的撻伐,確有社會共鳴。台灣社會並不失公道,明眼人對於怪異現象的呢喃,無須太多時日便自然存在於街談巷議之中。何況,物極必反,古有明訓。

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過於偏袒於誰,恐會吃到苦頭。被如此對待的韓國瑜,尤要當心。

媒體壟斷。(圖/維基百科)


/主筆室


古今中外從沒有像今天的台灣,媒體赤裸裸獨尊一人,介入甚至操控選舉不遺餘力,對待公眾角色如私家護院一般,到了毫無分際的地步。

媒體是大眾傳播工具,被賦予的角色是社會公器,被期望的功能是公平正義。儘管在選舉態度上媒體不是不可以有主張、有立場,但報導總要對主要候選人維持基本的公平底線,多少講究點比例原則。這麼做且不說為了追求媒體公信力這類大話,起碼為自己考慮,保住一個可以立足的顏面,也有必要。

然而台灣這個曾經努力追求政治民主、言論自由的地方,當它爭到了這一切的時候,竟自甘墮落,把自己送進政治漩渦而不可自拔。媒體和政客堪稱箇中極品。

政客猶有可説,媒體如此便不知所為何來,一種好端端可以發揮影響力的行當,當沒了獨裁統治者宰制的時候,卻那般熱衷於自己閹割自己!

台灣媒體早有紛紛找尋政治後台的傾向,以致受到鄙視,使傳媒工作幾被視為低級行業。在缺乏導正機制之下,此一傾向恣意發展,愈演愈烈,終致那等赤身露體的媒體應運而生。

一個以集團姿態出現的媒體,大家難道陌生嗎?它的電視,除了韓國瑜,幾無其他新聞 ; 它的記者,置身韓國瑜現場,載歌載舞,勝過如魚得水 ; 它的報紙,批鬥黨內對手,窮盡洪荒之力 ; 它的集團,整體建構了一套把總統大選當自身玩物的嚴密體系,樂此不疲到不知伊於胡底的地步!曾有人以其有朝一日變成巨無覇而心所謂危,如今於不旋踵間果然矗立眼前,足見洞燭機先者真不是杞人憂天。

這個曾經榮耀的媒體,久已不見當年身影,一起走過從前的人,無不感觸良深。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假設它所支持的人的確登上大位,今後一以貫之,繼續搖旗吶喊,歌功頌德,如何盡其監督執政之責?如果適得其反,其支持者落敗,反對者居位,往後一味追殺如故,又當如何獲取衡平論事之公允?如此惡性循環豈非頭號亂源?

有人指稱,長年綠色力量在媒體著墨甚深,以致藍色力量氣若游絲,顯不對等,今見大集團挾諸媒以為抗衡,不亦快哉!卻未細察,大集團之所為,輕賤藍營之對手尤多於綠營,亦即,重兵佈署於內部矛盾更強過外部矛盾。如此一來,大集團現象彷彿為內部之日趨分裂加柴添火,並為藍營之重新執政抺上陰影。

藍營之能否重新執政,非我們之所必須關切,但社會撕裂問題之解決,是台灣是否安穩走向未來的重大課題,則不能不多加置意。當兩岸矛盾方興未艾,政黨歧異不見天日之際,做為最大反對黨之藍色力量不僅不務團結,反而在媒體大集團推波助瀾之下炮製紛亂,令人難安緘默。

郭台銘日前重砲批判旺中集團,甚而指涉其紅色因素,固然因未有舉證顯其孟浪,但其對大集團一面倒的所謂新聞立場的撻伐,確有社會共鳴。台灣社會並不失公道,明眼人對於怪異現象的呢喃,無須太多時日便自然存在於街談巷議之中。何況,物極必反,古有明訓。

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過於偏袒於誰,恐會吃到苦頭。被如此對待的韓國瑜,尤要當心。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