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怡華全家福。(圖/翻攝自作者Yvonne Cheng臉書)
作者/鄭怡華
我對父親過去的記憶並不多,像手邊僅存的照片那般,若非黑白,即褪色的淡彩。
依稀記得他舖著薄被,蹲在地上為我們燙制服;也記得他在象棋盤的折疊桌上,盯著我們背九九乘法;還記得他晚上兼家教賺外快,我趴在陽台欄杆上,等著他騎偉士牌回來。
父親嚴謹自律不苟言笑,和母親的樂觀幽默,南轅北轍,兩人離異後,他逐漸淡出我的生活,在我國高中大學工作結婚生子那一大段,他出席的並不多,致使模糊的童年印象後,無厘頭地跳接到他的晚年歲月。
最後一次去看他,餵他吃稀飯和火龍果,聽他滔滔講了兩三小時的老故事,還約好下次孩子也回來,一起聽阿公講古。上周末南下祝賀母親七十大壽,得知當晚他已狀況不穩,隔日一早到病塌前,他的心跳血壓一路降,我循舊例奉上紅包,無法動彈的他,突然作勢要起床,說時遲那時快,一兩分鐘內,在我面前猝然離去。
最後那口氣的畫面,像段截下來的影片不斷重覆播放,我每想起,心就被戳一下,甚至崩潰到一度想求助心理醫生。但這星期以來,我發現自己遺傳了母親樂觀的因子,現在已能正常吃正常睡,還覺得經過這一坎,從此看生命的角度會更寬。
永別了,摯愛的父親!謝謝您的生育教養之恩;謝謝您的嚴厲教誨;謝謝您撐著,見我們最後一面;以及最後這一課,無比震憾的生命教育。
作者介紹
鄭怡華在新聞界衝鋒陷陣13年後,加入自由撰稿人的行列,游走在電子與平面媒體之間。期間曾跟隨夫婿旅居倫敦、馬尼拉和日內瓦,那八年的旅外歲月,深受不同文化的衝擊,體悟不同的生活經驗。
目前舉家遷回台灣,白天創作學習當義工,晚上燒飯洗衣帶小孩,期待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中,調出不平凡的生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