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瑞》我與美洲中時的倏起倏滅(六)—毛松年式的話語 請休息吧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談古論今
周天瑞》我與美洲中時的倏起倏滅(六)—毛松年式的話語 請休息吧
2019-06-14 07:06:00
A+
A
A-

僑選立委遴選作業開始後,舊金山灣區有兩位新僑希望有意競逐的人發表政見,想不到僑務委員長毛松年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不以為然!」(圖/作者周天瑞提供)

 

《寫在前面》

以下是我的一段人生故事,講述我和「美洲中國時報」之間痛徹心扉的點點滴滴。

 

1984年11月12日(美國時間11月11日),正當美洲中時辦得風生水起、叱吒風雲的時候,突然宣告停刊。這個被稱為「雙十一事件」的消息,唯「震動天下」足以形容。

 

這是一份在美國辦的華文報紙,雖然與台灣相距遙遠,在台灣也少有人讀過它,但在這一天,台灣與全世界的中國人,特別是美加地區華人,以及美國主流媒體,都同受震撼,同聲嘆惜。

 

一代報人余紀忠先生在高度保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並極富政治意味地宣告 : 壯士斷腕,關報 !

 

究竟怎麼回事?為時僅兩年兩個月零十一天,它就走入了歷史,為什麼?從事發第一天起,這一直是大家心頭的疑問。

 

我自始參與了它的創辦,也是「被關報」的總編輯,與它有着血肉相連,汗淚交織的關係。這個問題好像祇有我能回答。其實,我仍未必是最有資格的解謎人,也不願用過於簡單的方式輕率答覆;不過,事隔34年,透過回憶錄的記實,追述那個時期的真相,好像起碼是我應該做的一件事。

 

話雖如此,若不是朱奔野牧師的經年叮囑,健壯、鴻仁的一再催促,恐怕也不會就此結束拖延,停止躊躇。現在,隨着序幕的掀開,就請你耐着性子看下去吧,關於這個問題的大哉問,答案大概就在其中了。

 

「美洲中國時報」是至今最好的中文報紙,行文這篇系列,既是追述,更是追念。

 

                                                 ********

永遠要知道,任何產品應以消費群的需求和利益為最大考慮,美洲中時既然落腳美洲,就應有「美洲心情」,縱然不能完全達到,起碼要使人有感。這不叫討好,這叫懂事。

 

走過一年,有了嘗試和驗證,美洲心情格外浮現而趨具象。前面所說的周年感言,既說不以第三者而以當事人看自己,又言應以有利於未來在美生根為重,少受導因於母國政治左中右獨的干擾,便是兼顧「所來」與「所在」的念想。

 

既然是念想,便不盡存在於現實,這樣的念想自會與現實踫撞,不可能不發生遭遇戰,以致受傷。很快地,它就來了。

 

兩岸中國人在海外都有一種行當叫僑務,國民黨在這個行當裡,有一種公職叫僑選立委,就是從華人的居地產生立法委員。在人家的土地上不好大剌剌地辦選舉,因此它的產生不由普選,乃由遴選—由政府在華人當中挑!

 

可想而知它會怎樣地在僑界造成紛亂,為了爭奪由政府施予的名位,會怎樣地助長各種人性的醜陋,會怎樣地製造一堆矛盾。往往每經一次遴選,就留下一大片狼籍的戰場,難以收拾。為了免於繼續為害,這個不祥之物早該檢討,最好廢掉。

 

83年8、9月遴選作業又要開始了,舊金山灣區有兩位新僑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有意競逐的人發表發表政見,增加大家對他們的認識。意思無非是,這個早受詬病的制度是否該起碼做一點改變,讓想要拿這個職務的人不再祇是面對提拔他的長官,請轉而稍稍面對置身四周的華人吧。

 

這個想法其實很低調,但有意思,想不到僑務委員長毛松年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不以為然!」

 

他是遴選工作委員會的召集人,這麼一說,等於把這個建議當場槍決,毫無可斟酌之餘地。

 

這種反應肯定不合人心,我即刻為文評他的「不以為然」,針對此公所說「不以為然」的三點理由一一批駁,末了還加柴添火地說:

 

「似毛松年之談話,既乏以民意為念之胸懷,亦不諳為官之道的訣竅,……聽在身處開放環境的眾多僑民耳中,實為標準的無學養、無邏輯、無說服力的官腔官調,更遑論蕴含在此種論調中那保守落伍的氣韻。」

 

「毛松年式的話語,請休息休息吧!」

 

老編用了最後一句話做成主標題,高掛第三版,異常醒目。

 

刋出的同時,並即刻在同版開闢了「僑選立委意見廣場」,提供公開園地,聽聽大家的意見。從當日起連續了一個月,藉此把這個制度徹底做了一次檢討,各方反應非常熱烈,所提意見非常寶貴,很是難得。毛松年為此發了四千字專文回應這些意見,但一個意見都沒接受,什麼改變都沒發生。我陸續以「請正視海外對立委遴選工作的聲音」、「評毛委員長『海外遴選立委答客問』」等文前後呼應,表達「暮鼓晨鐘豈能充耳不聞?」「蕭規曹隨無以開創新局!」唯有「博採周諮才能四海歸心。」對於毛松年長達四千字回應意見廣場的答客問,我也毫不客氣地批評回去。

 

批評狗吠火車

 

所有這些意見一如「狗吠火車」,說了等於沒說,說了等於白說。然而,時至今日,僑選立委安在?它在不分區立委中勉強保留着名號,但各政黨都擺在名單後段,根本進不了榜,以致名存實亡。在目前的立法院裡,那叫僑選立委的名堂連一個都沒有,僑界也就清靜了不少。而這是我們在八○年代就大聲疾呼的主張。

 

這場遭遇戰在國府方面是不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否則不會有毛松年以四千字回應,因此可視為美洲中時與台北方面的第一次對撞,也是台北方面對美洲中時第一次明示不滿。只是這個事件沒有直接傷到時報當局,因為,所有咎責全由我吸收了。

 

原來,批評毛松年式的語言,本是擬以社論發表,總主筆很客氣地徵詢我是否不做社論而改做專欄處理。我即刻會意。大家應還記得,總主筆陳裕清先生長年主掌過海外工作,毛松年這些僑務主管他焉得不識,經他手發此稿的確為難了他。因此,有關這個事件的處理,從新聞,到民意廣場,到評論,到專欄,便由我一鍋端,循總編輯這個系統下發工廠上到報紙,他祇當不曾與聞了。

 

開明如他,沒有阻止這篇稿子,已是難得。而總編輯這邊也沒縐眉頭,每回都順利放行,不時還大呼過癮。

 

不要寫了

 

不久,外面有反應了,裡面也有反應了。別忘記,余紀忠用了不少有海工會、新聞局、黨部背景的人,不知道是裡面的人透過外面呢,還是外面的人透過裡面,反正一來一去,一搭一唱,相激相盪,壓力就到了余紀忠那裡。

 

余紀忠一看,是周天瑞署的名,他事前也確實不知道,這不正好嗎,可想而知他會怎麼說,以内部發落給擋掉了。到了内部,余自然會問,想知道總編輯怎麼說,社長怎麼說,他們一看情况不妙,當然推給了署名的人。

 

那社長更絕,竟好似理所當然地加上一句:「我還叫天瑞不要寫,他就是不聽!」哈哈!絕不誇張,就這麼回事。這都是我後來聽說的,有人看不慣,便自然傳到我耳裡。

 

我不怪誰,愛做,沒得怨,連解釋都不必解釋,我全部吸收了就是。然而這卻使我在美洲中時的處境陷入谷底,為我那時惡劣的心情加踢了一腳。

 

翻閱83年下半年的每日記事(備忘式的記錄,算不上日記),經常出現這樣的字句:「睡眠情况太差」、「這兩天都沒睡好」、「又沒睡好」、「祇睡了兩小時」、「睡了一天,仍甚疲倦」、「睜眼到天明」。83年12月11日竟有這樣的記載:「今服鎮靜劑半粒」。我一向抗拒藥物助眠,這一天顯然已堅持不住,服了半粒。直到今天,用藥睡覺,這是僅有的一次。

 

還有這類字眼:「甚無趣」、「今日心情奇壞」、「心情仍然壞」、「近日頗多煩惱」、「終日奔忙不知所為何來」、「想回台北」、「想辭職」、「不想做了」。

 

「睡眠不足」、「心情不好」。這是我在美洲中時最困頓的一段時間。

 

僑選立委遴選作業開始後,舊金山灣區有兩位新僑希望有意競逐的人發表政見,想不到僑務委員長毛松年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不以為然!」(圖/作者周天瑞提供)

 

《寫在前面》

以下是我的一段人生故事,講述我和「美洲中國時報」之間痛徹心扉的點點滴滴。

 

1984年11月12日(美國時間11月11日),正當美洲中時辦得風生水起、叱吒風雲的時候,突然宣告停刊。這個被稱為「雙十一事件」的消息,唯「震動天下」足以形容。

 

這是一份在美國辦的華文報紙,雖然與台灣相距遙遠,在台灣也少有人讀過它,但在這一天,台灣與全世界的中國人,特別是美加地區華人,以及美國主流媒體,都同受震撼,同聲嘆惜。

 

一代報人余紀忠先生在高度保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並極富政治意味地宣告 : 壯士斷腕,關報 !

 

究竟怎麼回事?為時僅兩年兩個月零十一天,它就走入了歷史,為什麼?從事發第一天起,這一直是大家心頭的疑問。

 

我自始參與了它的創辦,也是「被關報」的總編輯,與它有着血肉相連,汗淚交織的關係。這個問題好像祇有我能回答。其實,我仍未必是最有資格的解謎人,也不願用過於簡單的方式輕率答覆;不過,事隔34年,透過回憶錄的記實,追述那個時期的真相,好像起碼是我應該做的一件事。

 

話雖如此,若不是朱奔野牧師的經年叮囑,健壯、鴻仁的一再催促,恐怕也不會就此結束拖延,停止躊躇。現在,隨着序幕的掀開,就請你耐着性子看下去吧,關於這個問題的大哉問,答案大概就在其中了。

 

「美洲中國時報」是至今最好的中文報紙,行文這篇系列,既是追述,更是追念。

 

                                                 ********

永遠要知道,任何產品應以消費群的需求和利益為最大考慮,美洲中時既然落腳美洲,就應有「美洲心情」,縱然不能完全達到,起碼要使人有感。這不叫討好,這叫懂事。

 

走過一年,有了嘗試和驗證,美洲心情格外浮現而趨具象。前面所說的周年感言,既說不以第三者而以當事人看自己,又言應以有利於未來在美生根為重,少受導因於母國政治左中右獨的干擾,便是兼顧「所來」與「所在」的念想。

 

既然是念想,便不盡存在於現實,這樣的念想自會與現實踫撞,不可能不發生遭遇戰,以致受傷。很快地,它就來了。

 

兩岸中國人在海外都有一種行當叫僑務,國民黨在這個行當裡,有一種公職叫僑選立委,就是從華人的居地產生立法委員。在人家的土地上不好大剌剌地辦選舉,因此它的產生不由普選,乃由遴選—由政府在華人當中挑!

 

可想而知它會怎樣地在僑界造成紛亂,為了爭奪由政府施予的名位,會怎樣地助長各種人性的醜陋,會怎樣地製造一堆矛盾。往往每經一次遴選,就留下一大片狼籍的戰場,難以收拾。為了免於繼續為害,這個不祥之物早該檢討,最好廢掉。

 

83年8、9月遴選作業又要開始了,舊金山灣區有兩位新僑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有意競逐的人發表發表政見,增加大家對他們的認識。意思無非是,這個早受詬病的制度是否該起碼做一點改變,讓想要拿這個職務的人不再祇是面對提拔他的長官,請轉而稍稍面對置身四周的華人吧。

 

這個想法其實很低調,但有意思,想不到僑務委員長毛松年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不以為然!」

 

他是遴選工作委員會的召集人,這麼一說,等於把這個建議當場槍決,毫無可斟酌之餘地。

 

這種反應肯定不合人心,我即刻為文評他的「不以為然」,針對此公所說「不以為然」的三點理由一一批駁,末了還加柴添火地說:

 

「似毛松年之談話,既乏以民意為念之胸懷,亦不諳為官之道的訣竅,……聽在身處開放環境的眾多僑民耳中,實為標準的無學養、無邏輯、無說服力的官腔官調,更遑論蕴含在此種論調中那保守落伍的氣韻。」

 

「毛松年式的話語,請休息休息吧!」

 

老編用了最後一句話做成主標題,高掛第三版,異常醒目。

 

刋出的同時,並即刻在同版開闢了「僑選立委意見廣場」,提供公開園地,聽聽大家的意見。從當日起連續了一個月,藉此把這個制度徹底做了一次檢討,各方反應非常熱烈,所提意見非常寶貴,很是難得。毛松年為此發了四千字專文回應這些意見,但一個意見都沒接受,什麼改變都沒發生。我陸續以「請正視海外對立委遴選工作的聲音」、「評毛委員長『海外遴選立委答客問』」等文前後呼應,表達「暮鼓晨鐘豈能充耳不聞?」「蕭規曹隨無以開創新局!」唯有「博採周諮才能四海歸心。」對於毛松年長達四千字回應意見廣場的答客問,我也毫不客氣地批評回去。

 

批評狗吠火車

 

所有這些意見一如「狗吠火車」,說了等於沒說,說了等於白說。然而,時至今日,僑選立委安在?它在不分區立委中勉強保留着名號,但各政黨都擺在名單後段,根本進不了榜,以致名存實亡。在目前的立法院裡,那叫僑選立委的名堂連一個都沒有,僑界也就清靜了不少。而這是我們在八○年代就大聲疾呼的主張。

 

這場遭遇戰在國府方面是不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否則不會有毛松年以四千字回應,因此可視為美洲中時與台北方面的第一次對撞,也是台北方面對美洲中時第一次明示不滿。只是這個事件沒有直接傷到時報當局,因為,所有咎責全由我吸收了。

 

原來,批評毛松年式的語言,本是擬以社論發表,總主筆很客氣地徵詢我是否不做社論而改做專欄處理。我即刻會意。大家應還記得,總主筆陳裕清先生長年主掌過海外工作,毛松年這些僑務主管他焉得不識,經他手發此稿的確為難了他。因此,有關這個事件的處理,從新聞,到民意廣場,到評論,到專欄,便由我一鍋端,循總編輯這個系統下發工廠上到報紙,他祇當不曾與聞了。

 

開明如他,沒有阻止這篇稿子,已是難得。而總編輯這邊也沒縐眉頭,每回都順利放行,不時還大呼過癮。

 

不要寫了

 

不久,外面有反應了,裡面也有反應了。別忘記,余紀忠用了不少有海工會、新聞局、黨部背景的人,不知道是裡面的人透過外面呢,還是外面的人透過裡面,反正一來一去,一搭一唱,相激相盪,壓力就到了余紀忠那裡。

 

余紀忠一看,是周天瑞署的名,他事前也確實不知道,這不正好嗎,可想而知他會怎麼說,以内部發落給擋掉了。到了内部,余自然會問,想知道總編輯怎麼說,社長怎麼說,他們一看情况不妙,當然推給了署名的人。

 

那社長更絕,竟好似理所當然地加上一句:「我還叫天瑞不要寫,他就是不聽!」哈哈!絕不誇張,就這麼回事。這都是我後來聽說的,有人看不慣,便自然傳到我耳裡。

 

我不怪誰,愛做,沒得怨,連解釋都不必解釋,我全部吸收了就是。然而這卻使我在美洲中時的處境陷入谷底,為我那時惡劣的心情加踢了一腳。

 

翻閱83年下半年的每日記事(備忘式的記錄,算不上日記),經常出現這樣的字句:「睡眠情况太差」、「這兩天都沒睡好」、「又沒睡好」、「祇睡了兩小時」、「睡了一天,仍甚疲倦」、「睜眼到天明」。83年12月11日竟有這樣的記載:「今服鎮靜劑半粒」。我一向抗拒藥物助眠,這一天顯然已堅持不住,服了半粒。直到今天,用藥睡覺,這是僅有的一次。

 

還有這類字眼:「甚無趣」、「今日心情奇壞」、「心情仍然壞」、「近日頗多煩惱」、「終日奔忙不知所為何來」、「想回台北」、「想辭職」、「不想做了」。

 

「睡眠不足」、「心情不好」。這是我在美洲中時最困頓的一段時間。

 

[PAGE_BAR]

後生晚輩的美洲中時

 

先說睡眠不足。

 

美洲中時是後生晚輩,為了迎頭趕上,連出報時間都有計較。為了可以容納中港台每天中午以前的重要消息,還可以領先各報大半天進入市場,我們出的是早報,有別於其他華文報紙中午以後出報。所以我們的作息時間和在台北差不多,祇是比台北更晚一點,紐約編輯部大約凌晨兩三點人去樓空。

 

這正是台北開始忙的時候。有一些台北母報可能需要的内容,要為台北發過去,還有時報雜誌另外需要的供稿,也要幫忙邀了發過去,甚至執筆寫過去。這些事沒有配置專人做,又不好調遣別人熬大夜幹這無償之活;而我與台北淵源深,他們習慣找我,逐漸便成了我的工作。在忙過美國這邊的事以後,接着獨自一人留下來幫忙台北,為此工作到清晨六、七點是常有的事,有幾回還搞到九點。

 

大白天才睡覺,睡眠品質本來就不會好;大白天才睡覺,當地的事不會為我減少。何况開會、規劃、聯繫、會客、邀稿、採訪、寫稿,甚至不時出差,本來加在身上的事就多,一天下來,能東拚西凑幾個小時睡眠?加上壓力重,心情又不好,就更難好睡了。

 

好在我的身體素質經得起熬,過去在台北就有「鐵人」之稱,睡眠不足還能對付。但是睡眠不足加上心情不好,就成惡夢了。

 

再說心情不好。

 

我在11月11日(一年後的這一天關報,何其巧合!)給楚崧秋先生的信上有這樣的記述:「日積月累,心中之事不能傾吐,現實之缺不能稍除,鬱悶煩憂交加,誠不知何以為繼?」

美洲中時停刊聲明。(圖/作者周天瑞提供)

楚崧秋先生是較之陳裕老後一輩的文宣領導,也更見儒雅開通,是我在台擔任中時採訪主任時的國民黨文工會主任,特別投緣。9月底,他曾來信關心我,我隔了近兩個月才回他此信,對這位心儀的長輩說說心裡話,首次向他提到離開時報或請調回國的想法,意在請益。但因他和余先生交稱莫逆,信中雖表示「伏請以私信待之,必勿宣諸余先生之前」,仍擱置了八天,直到11月19日才付郵。

 

付郵的時候,除了原信之外還加寫了一個後記之類的「附言」,向楚公敘明之前留中未發的情節,近日幾經思考,決定自我砥礪,以更多耐性和智慧,苦撑下去,使之步入正軌。所以請他把這封信中剖白的心情當做一段已成過去的歷史,這樣我就不避諱那番赤裸的告白了。

 

也就是說,等我想通了,心情好轉了,才把信寄出去,不希望毛躁行事,讓長輩為我擔心思。從處理一封私信都有這樣的瞻顧,經受這麼多琢磨,可以想像我必遭遇了好大的難處。

 

83年10月下旬,華視新聞廣場來美製作美洲中時專題,由我全程協助主持人陳月卿,提供資訊、安排採訪。因我對一切瞭若指掌,陳月卿自然希我入鏡受訪,我也絕對勝任愉快,但我全部給了裡裡外外的人,堅決不接受一個take,她至今可能都不明所以。

 

那是我心情最不好的時候,不願露臉,且讓余先生他們在播出畫面上看不到我,他們自己去猜想,也由得外界去奇怪吧。

 

作者介紹

周天瑞是戰後嬰兒潮世代最早進入台灣報界的人,也是最早闖出名號的人。上個世紀七O年代已是政治報導與評論之翹楚。

在建中時代他即矢志新聞工作,台大歷史系畢業後,自薦進入中國時報,深受余紀忠賞識。在余氏「換血」之人才與經營哲學下,他被選為時報世代交替的關鍵角色。

美洲中時停刋後,他於1987年自美返國與司馬文武、南方朔、胡鴻仁、王健壯創辦「新新聞」,雖歷經潮起潮落,周天瑞始終是影響「新新聞」的關鍵人物。

周天瑞曾有六年時間行走於其他媒體 ,先後負責環球電視、勁報等媒體之經營,其中尤以主持中央廣播電台為著,在央廣董事長三年任内完成國家廣播電台之歷史轉型及新時代任務方向之奠定。

他的每個階段都充滿「有所為有所不為」、「合則留,不合則去」、「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故事,是一位普受敬重的媒體前輩。

〈我與美洲中時的倏起倏滅〉是他新聞生涯的第一部回憶。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