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懷恩》 老彭看世界—心魔,才是投資的大敵人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彭懷恩》 老彭看世界—心魔,才是投資的大敵人
2019-07-04 17:40:00
A+
A
A-

股票示意圖。(圖/網路翻攝)

 

作者/彭懷恩

最近,中美貿易衝突的情勢趨緩,台灣股市又漲到接近歷史高點,在一遍紅通通的股票前,你有沒有心動?

 

生手想入場,老手想解套,但又害怕錢沒賺到,又賠了老本?這又期待又怕被傷害的心理,弄得心神不寧?別意外,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是人的天性的!但你若不能克服,建議你就不要進行風險高的投資!

 

1973年,我大學四年級,因為領了一筆日本勸業銀行高達一萬元的獎學金,於是就展開我的股市人生。

 

當年設在中山堂對面的遠東證券,就是我開戶買賣股票的「戰場」。當時還是由收音機播報行情,由小妹用粉筆抄黑板,寫買賣價的手工業時代,我就靠著當日冲銷,殺進殺出,結果很快就賠光出場。

 

進入研究所,因補習班兼差,意外成為名師,賺了大錢,我決定再進軍股市,一雪前恥。此番有備而來,先買了許多股票投資的書,以學術研究的精神,一步步建立科學法則,統計各檔股票數據以加以分析。萬事俱備後,才投入資金,不再短線進出,採取波段投資策略。這次運氣稍微好一點,但仍然是賺少賠多。一直撐到1988年秋的證交稅風暴,股市無量下跌19天,我終於哀莫大於心死,承認自己和股票無緣,遠離傷心地,轉而投資房地產。

 

等到2000年後,我開始接觸到行為經濟學,才了解到為什麼我投資股票時,才賺一點就賣;但跌了,虧本仍然抱著,不願認賠停損,愈賠愈多而斷頭。

 

一位從來沒有讀經濟學,卻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Daniel Kahneman,和他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透過實驗發現「損失規避理論」,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取材維基百科)

 

杜伯里(Rolf Dobelli)在《思考的藝術》書中,對「損失規避」的說明時指出,「股市裡⋯⋯投資人多半都有不願認賠的傾向,他們寧願緊抱著套牢的股票,期待有朝一日能夠鹹魚翻身。對於這些有賭未必輸的股民來說,只要不認賠殺出,就不算是”真的賠”。於是,就算是止跌翻揚的可能性小,一蹶不振的可能性大,他們還是抵死不賣。」

 

這段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我的股市經驗,血淋淋的教訓!

 

如何克服這種「損失規避」的心理,是任何投資股市的股民必須學習的功課,所以,投資股票不是只要有錢即可,心理建設更重要。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

股票示意圖。(圖/網路翻攝)

 

作者/彭懷恩

最近,中美貿易衝突的情勢趨緩,台灣股市又漲到接近歷史高點,在一遍紅通通的股票前,你有沒有心動?

 

生手想入場,老手想解套,但又害怕錢沒賺到,又賠了老本?這又期待又怕被傷害的心理,弄得心神不寧?別意外,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是人的天性的!但你若不能克服,建議你就不要進行風險高的投資!

 

1973年,我大學四年級,因為領了一筆日本勸業銀行高達一萬元的獎學金,於是就展開我的股市人生。

 

當年設在中山堂對面的遠東證券,就是我開戶買賣股票的「戰場」。當時還是由收音機播報行情,由小妹用粉筆抄黑板,寫買賣價的手工業時代,我就靠著當日冲銷,殺進殺出,結果很快就賠光出場。

 

進入研究所,因補習班兼差,意外成為名師,賺了大錢,我決定再進軍股市,一雪前恥。此番有備而來,先買了許多股票投資的書,以學術研究的精神,一步步建立科學法則,統計各檔股票數據以加以分析。萬事俱備後,才投入資金,不再短線進出,採取波段投資策略。這次運氣稍微好一點,但仍然是賺少賠多。一直撐到1988年秋的證交稅風暴,股市無量下跌19天,我終於哀莫大於心死,承認自己和股票無緣,遠離傷心地,轉而投資房地產。

 

等到2000年後,我開始接觸到行為經濟學,才了解到為什麼我投資股票時,才賺一點就賣;但跌了,虧本仍然抱著,不願認賠停損,愈賠愈多而斷頭。

 

一位從來沒有讀經濟學,卻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Daniel Kahneman,和他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透過實驗發現「損失規避理論」,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取材維基百科)

 

杜伯里(Rolf Dobelli)在《思考的藝術》書中,對「損失規避」的說明時指出,「股市裡⋯⋯投資人多半都有不願認賠的傾向,他們寧願緊抱著套牢的股票,期待有朝一日能夠鹹魚翻身。對於這些有賭未必輸的股民來說,只要不認賠殺出,就不算是”真的賠”。於是,就算是止跌翻揚的可能性小,一蹶不振的可能性大,他們還是抵死不賣。」

 

這段話真是一針見血,說到我的股市經驗,血淋淋的教訓!

 

如何克服這種「損失規避」的心理,是任何投資股市的股民必須學習的功課,所以,投資股票不是只要有錢即可,心理建設更重要。

 

作者簡介

彭懷恩,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曾任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及中國時報主筆、時報雜誌總編輯。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