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大選候選人。(圖/優傳媒製)
優傳媒記者黄世澤、林秀英/分析報導
國民黨第一場聚焦憲政、外交、兩岸、國安的國政願景發表會後,各方褒貶不一,五人各擅勝場卻也各顯缺失。從這五人的首場表現來看,國民黨重返執政之路的準備仍嫌不足。以往最強的兩岸政策和政績,因缺乏清楚有力且具統整的論述,漸於兩岸議題上失去了話語權,導致優勢不再。若以首場五人表現來看,國民黨只想靠塑造「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恐怕不易贏得選戰。
在這場發表會裡,每位候選人一致譴責指出現今蔡政府的不當作為,但除了張亞中點出國民黨的”拖延”及”不敢面對現實”的弱點,強調中華民國的主權及立場外,還是缺少具體的做法論述,令人擔心未來將如何點破蔡政府也緊咬的”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論”的迷思,拆穿已獲得相當國民信以為真的騙術,將是國民黨未來候選人在兩岸議題中的一個考驗。
整體看來,五位候選人除了郭台銘是政治素人,略顯緊張需要看稿及刻意展現肢體語言外,張亞中因為是專攻理論研究善於論述的學者,周錫瑋、韓國瑜、朱立倫也有長期的政治歷練及演說的經驗,就演說表現來說都相當流暢不分上下。
這場主體圍繞在憲政兩岸國安的政見發表會,基本上中規中矩,連一向都有驚人口號創想的韓國瑜,也謹守憲法為依據出發,重申民意做主,贊同郭台銘的國防靠和平的說法,跟郭台銘一樣強調經貿掛帥同路線,連”拉進來、打出去”的新口號,也與郭台銘的做法雷同。
韓國瑜引用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數字,來展現其做足功課,以平反之前競選市長辯論時準備不足的表現。周錫瑋花了多數時間數落蔡政府的種種違憲作為,強調如果成為總統將予廢除,也會將貪污假釋的陳前總統關回監獄,其他對於外交、兩岸、國安較少論述。
有別於其他候選人,張亞中提出”亡國”的可能性,確實指出國民黨不敢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盲點,也嚴厲批判國民黨用維持現狀來欺騙老百姓,跟民進黨借殼上市來奪取政權沒有兩樣。張亞中更點出了民進黨的”鬥”、國民黨的”拖”都可能讓中華民國亡國。
張即使過去被視為統派主張者,但透過這次的發表會,或許可以讓更多選民清楚了解他的立意基礎,也難怪張在其民調支持最為弱勢的情況下,還是不惜花費500萬鉅額保證金,堅持參加初選到底,表達其對國家治理的憂慮及願景。
韓國瑜在僅有的12分內,花了將近四分鐘闡述他當選市長後面臨的高雄治理的問題,首次闡述他毅然參選的緣由,且保證當選後每周有三天在高雄上班,希望能換取高雄市民的理解及諒解,這樣的說法是否能說服高雄市民買單支持他帶職參選參選,有待後續觀察。
同樣地,郭台銘因棄商從政,也用了前五分鐘闡述自己特色及與其他候選人的差異,郭還引用線上遊戲的「外掛」來形容自己,顯示其想抓住遊戲族群的關注及建立連結。可惜的是,本來最早由郭台銘提出「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在所有候選人中,最明顯跳脫過去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泥沼的主張,卻沒有在這次的發表會裡再次強調。郭有關「沒有各表就沒有共識」的說法,反而讓韓國瑜借用為新主張,以補強他在「反送中」的失分。
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歷練豐富的朱立倫一開始用聽了一個小時「朗誦、演講」來描述其他候選人的說話,讓人有過於輕蔑之感,似不尊重其他候選人。明裡說的要團結,話裡卻左攻韓國瑜右打郭台銘。所提的16箴言,也有跟郭及韓互別苗頭的意味,表面禮貌質疑郭及韓的主張,但卻間接展現其攻擊性與政治謀算。
尤其朱立倫向吳敦義主席建議,下次旁聽者觀眾都要穿國民黨有標註KMT的衣服進場,這樣才能代表團結。但卻忘了他批評的韓粉和郭粉,未必都是國民黨粉,電視機網路前的觀眾,更並非都是支持國民黨的選民。突顯年輕派的朱立倫的思維竟還是老舊狹隘,這可能也是朱要思考為何自己滿滿的經歷政績,民調卻始終無法領先的原因。但整體而言,朱立倫準備充足,使用小道具,也提供QR code等科技連結,展現自己的創新作法的用心, 希望爭取認同。
第二階段的憲政問題,除了朱及周有提及具體的方法以導正違憲亂政問題外,其他三位比較沒直接針對問題提出方案,這也是目前台灣政壇普遍的現象,大家都會講述問題,批評對手,卻沒有具體的方案及作法。
國民黨的候選人也要思考,如果蔡政府的違憲亂政是事實,為何蔡總統民意支持度還節節上升,從遠遠落後到目前似乎已經超越國民黨前三名的候選人,除了蔡總統的亂為外,國民黨的政治人物是否又有足夠作為,可以讓人民重燃信心支持國民黨再度執政?
發表會之後,意外發現郭台銘隨即邀請與會的庶民支持團一起召開記者會,這些代表都是受過郭台銘協助的個人或團體,郭表示這次在時間上沒有掌握好,坦承較沒有經驗,甚至表示不主張用長篇大論來表達自己的理念及治國方針,充分展現政治素人本質。
郭台銘在國民黨內是緊追韓國瑜之後的強力競爭對手,這次郭在發表會中重複一些他在別的場合已經提過的主張,優點是讓沒有聽過的選民可以確實收到訊息,但可能會了無新意,應該要像韓一樣,即使理念雷同,也能提出新的說法。郭台銘要持續藉由他的智囊團隊,提出新的主張,或者對其主張做出比較詳細清楚的說明。郭台銘可能將其擅長的經濟內容,想保留在最後的一場來提出,像其十大建設等主張。
郭台銘的口才及論述的確都不及其他候選人,記者會中「應援團」的代表們所分享的感言,顯然是希望民眾看清郭台銘是個先做再說的人,以及是決定了一個目的,就會堅持走到底的領導人,也間接再次凸顯韓國瑜應該要留在高雄的現實。
2020似乎已經沒有「討厭民進黨」的氛圍可以讓國民黨的候選人輕易突圍,未來兩岸及經濟議題可能是主導大局的王牌,目前看來兩岸似乎已不再是國民黨的強項,且看國民黨五位候選人,是否能在接下來的社教及經濟兩場發表會中,找出不再靠討厭民進黨,而可以扭轉形勢的訴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