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義大利沒有坐墊的馬桶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義大利沒有坐墊的馬桶
2019-06-17 07:00:00
A+
A
A-

義大利美中不足的地方,即是讓人詬病的衛生設備。圖為義大利當地,沒有馬桶蓋和坐墊的馬桶。(圖/由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早在中學時期,讀過徐志摩的 〈翡冷翠的一夜〉 詩篇,一直被他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古城(Firenze)翻譯成詩情畫意的中文名字所吸引。之後在義大利生活了很多年,就曾多次去該古城參觀遊覽,深感徐志摩的翻譯與該城市的文藝氣氛相匹配。

  

後來看到臺灣和大陸分別譯成 「佛羅倫斯」 或是 「佛羅倫薩」,就不免有雞皮疙瘩的感覺。事實上這些中文譯名,因為翻譯人士不諳義大利語,就直接從英文的 Florence 名字翻譯過來了。於是一座富有文化藝術盛名的城市名稱,被中國人翻譯得不倫不類。

 

然而這座在文學,藝術和歷史上有著輝煌成就的古城,也影響著義大利語言的發展,成為義大利的標準語言。因為有了文化氣息的語言,當地人的文明有禮,待人接物,以及談吐的文化修養,都會給到多該城市的人留下極其深刻印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地的衛生設備,始終是受人詬病。

 

1960年時代,我生活在義大利,就一直為義大利沒有坐墊的馬桶而納悶。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抽水馬桶,既沒有坐墊,馬桶蓋也不見蹤影。在此之前,我在馬德里求學,到公共場所諸如咖啡館,電影院,博物館,男廁所裡也是只設立一個個沒有坐墊的馬桶。甚至國際機場和火車場,都是一樣的壓根就找不到一個配有坐墊的馬桶。

義大利沒有馬桶蓋的馬桶。(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由於習慣了坐在馬桶上解便,坐墊給如廁的人心理上自然就產生清潔衛生的感覺,而坐在沒有坐墊的馬桶上,只覺得好像缺了什麼似的,冷冰冰的陶瓷邊,比坐墊小了一大圈,坐在上面,會立即有提心吊膽的情緒,擔憂是否一不小心,屁股就會滑落下去。也因此原本已到肛門口的大便又縮了進去。

 

我曾從當地人那裡得到不同的解釋,有的說,坐墊不如陶瓷邊乾淨,而且易於傳染細菌。有的說,因為義大利小偷多,公共廁所的馬桶坐墊,往往成為被竊盜的目標。總而言之,公共廁所的抽水馬桶不配備坐墊已經是一種常態。外來的旅客也只能隨遇而安,反正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那就是既要如廁,也就只有 「將就點」 了。

 

實際上公共廁所始終是和生活水準及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聯,在北美洲及歐洲如德國及北歐國家個,公共衛生早已是必須的日常生活中的配備,它不追求奢華,而是經濟適用。亞洲地區,日本及韓國的衛生程度是得到凡是去過的旅客一致的讚揚。就連被人稱為極權而貧窮的北韓,我也被當地的公共衛生設備的乾淨而吃驚。

 

我曾到過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洋的模里西斯,非洲的國家,要使用公共衛生設施,就要有心理上的準備。所以我在去到這些國家旅行之前,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每天早餐後去參觀旅遊之前,先將腸道清理乾淨,然後在上午的旅程中,儘量避免喝水,強忍著內急,直到用餐的餐館再行方便。下午則一直熬到結束旅程回酒店後再放鬆心情。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曾去過大陸近百次,到過二十多個省,對如廁有過深刻難忘的經歷。記得1978年山東泰山建造全國第一條上山纜車,我收到邀請,從加拿大帶了溫哥華電視拍攝組去作實地拍攝紀錄片,晚上當地機構安排電視組在泰安酒店入住,為了表達邀請的盛情,我和妻子及兩個孩子則被安排在泰山山巔的酒店過夜,理由是第二天清晨能觀賞日出。

 

然而我們進入到客房後,發現床上的被褥似乎都曾浸泡在水中過,而且氣溫下降,床褥給我們的感覺是濕冷難受,於是一家人只能坐在床上,望著窗外的星空,還不時會感受到雲朵飄到身邊,我真的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那一晚最難忘的是,我去酒店的廁所如廁,其他髒亂的條件不說,當我看到大便池裡堆積有一尺厚的糞便時,真的有窒息的感覺。後來妻子從廁所回來,只看到她的兩個鼻孔上插著兩條卷成圓筒形的紙巾。看到她那神情,我不禁哈哈大笑。原來她是受不了那熏天的臭氣,在紙巾上噴了香水,塞在鼻子裡。

 

比這更為恐怖的情景,仍然是發生在山東,這次是著名的蓬萊城。我也是受到邀請前往參觀。從小讀書就對蓬萊仙境有過幻想,而當我抵達後,在碼頭邊要如廁時,那屎尿橫流,還帶有蛆蟲爬行的地面,簡直無法下腳,再急的小便瞬間也被嚇回去了。

 

實際上中國人傳統上對廁所的感覺,就是最髒的地方,尤其是農村裡,那不僅僅是髒,城市裡的人見到後無不感到恐懼。在近四十年來,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政府感到社會的發展中,廁所的改進也因此提上了日程。

 

經過這十多年的努力改善,大陸的廁所經歷了「革命」的歷程,現在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上公共廁所,不至於再發生「恐懼」的心態。唯一仍需改善的是,在一些火車站或公共場所,廁所是清一色的 「蹲廁」,對上了年紀的旅客是一大折磨。如果能給如廁人士有蹲廁和坐廁的選擇則更為人性化了。

 

這次到翡冷翠旅行,在世界聞名的藝術博物館中,體會到義大利的公共廁所,坐廁居然還是沒有坐墊及馬桶蓋,不由為義大利的歷史悠久文化感歎。義大利人素有羅馬帝國的傳統自大觀念,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然而沒有坐墊的馬桶,是否能讓高傲的義大利人感到臉紅?居然義大利積極參加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大業時,義大利似乎應將公共廁所的改良包括在內呢!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義大利美中不足的地方,即是讓人詬病的衛生設備。圖為義大利當地,沒有馬桶蓋和坐墊的馬桶。(圖/由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早在中學時期,讀過徐志摩的 〈翡冷翠的一夜〉 詩篇,一直被他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古城(Firenze)翻譯成詩情畫意的中文名字所吸引。之後在義大利生活了很多年,就曾多次去該古城參觀遊覽,深感徐志摩的翻譯與該城市的文藝氣氛相匹配。

  

後來看到臺灣和大陸分別譯成 「佛羅倫斯」 或是 「佛羅倫薩」,就不免有雞皮疙瘩的感覺。事實上這些中文譯名,因為翻譯人士不諳義大利語,就直接從英文的 Florence 名字翻譯過來了。於是一座富有文化藝術盛名的城市名稱,被中國人翻譯得不倫不類。

 

然而這座在文學,藝術和歷史上有著輝煌成就的古城,也影響著義大利語言的發展,成為義大利的標準語言。因為有了文化氣息的語言,當地人的文明有禮,待人接物,以及談吐的文化修養,都會給到多該城市的人留下極其深刻印象。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當地的衛生設備,始終是受人詬病。

 

1960年時代,我生活在義大利,就一直為義大利沒有坐墊的馬桶而納悶。不明白為什麼好好的抽水馬桶,既沒有坐墊,馬桶蓋也不見蹤影。在此之前,我在馬德里求學,到公共場所諸如咖啡館,電影院,博物館,男廁所裡也是只設立一個個沒有坐墊的馬桶。甚至國際機場和火車場,都是一樣的壓根就找不到一個配有坐墊的馬桶。

義大利沒有馬桶蓋的馬桶。(圖/作者劉敦仁提供)

由於習慣了坐在馬桶上解便,坐墊給如廁的人心理上自然就產生清潔衛生的感覺,而坐在沒有坐墊的馬桶上,只覺得好像缺了什麼似的,冷冰冰的陶瓷邊,比坐墊小了一大圈,坐在上面,會立即有提心吊膽的情緒,擔憂是否一不小心,屁股就會滑落下去。也因此原本已到肛門口的大便又縮了進去。

 

我曾從當地人那裡得到不同的解釋,有的說,坐墊不如陶瓷邊乾淨,而且易於傳染細菌。有的說,因為義大利小偷多,公共廁所的馬桶坐墊,往往成為被竊盜的目標。總而言之,公共廁所的抽水馬桶不配備坐墊已經是一種常態。外來的旅客也只能隨遇而安,反正大家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那就是既要如廁,也就只有 「將就點」 了。

 

實際上公共廁所始終是和生活水準及文化修養有很大的關聯,在北美洲及歐洲如德國及北歐國家個,公共衛生早已是必須的日常生活中的配備,它不追求奢華,而是經濟適用。亞洲地區,日本及韓國的衛生程度是得到凡是去過的旅客一致的讚揚。就連被人稱為極權而貧窮的北韓,我也被當地的公共衛生設備的乾淨而吃驚。

 

我曾到過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印度洋的模里西斯,非洲的國家,要使用公共衛生設施,就要有心理上的準備。所以我在去到這些國家旅行之前,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每天早餐後去參觀旅遊之前,先將腸道清理乾淨,然後在上午的旅程中,儘量避免喝水,強忍著內急,直到用餐的餐館再行方便。下午則一直熬到結束旅程回酒店後再放鬆心情。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曾去過大陸近百次,到過二十多個省,對如廁有過深刻難忘的經歷。記得1978年山東泰山建造全國第一條上山纜車,我收到邀請,從加拿大帶了溫哥華電視拍攝組去作實地拍攝紀錄片,晚上當地機構安排電視組在泰安酒店入住,為了表達邀請的盛情,我和妻子及兩個孩子則被安排在泰山山巔的酒店過夜,理由是第二天清晨能觀賞日出。

 

然而我們進入到客房後,發現床上的被褥似乎都曾浸泡在水中過,而且氣溫下降,床褥給我們的感覺是濕冷難受,於是一家人只能坐在床上,望著窗外的星空,還不時會感受到雲朵飄到身邊,我真的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那一晚最難忘的是,我去酒店的廁所如廁,其他髒亂的條件不說,當我看到大便池裡堆積有一尺厚的糞便時,真的有窒息的感覺。後來妻子從廁所回來,只看到她的兩個鼻孔上插著兩條卷成圓筒形的紙巾。看到她那神情,我不禁哈哈大笑。原來她是受不了那熏天的臭氣,在紙巾上噴了香水,塞在鼻子裡。

 

比這更為恐怖的情景,仍然是發生在山東,這次是著名的蓬萊城。我也是受到邀請前往參觀。從小讀書就對蓬萊仙境有過幻想,而當我抵達後,在碼頭邊要如廁時,那屎尿橫流,還帶有蛆蟲爬行的地面,簡直無法下腳,再急的小便瞬間也被嚇回去了。

 

實際上中國人傳統上對廁所的感覺,就是最髒的地方,尤其是農村裡,那不僅僅是髒,城市裡的人見到後無不感到恐懼。在近四十年來,大陸實行改革開放後,政府感到社會的發展中,廁所的改進也因此提上了日程。

 

經過這十多年的努力改善,大陸的廁所經歷了「革命」的歷程,現在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上公共廁所,不至於再發生「恐懼」的心態。唯一仍需改善的是,在一些火車站或公共場所,廁所是清一色的 「蹲廁」,對上了年紀的旅客是一大折磨。如果能給如廁人士有蹲廁和坐廁的選擇則更為人性化了。

 

這次到翡冷翠旅行,在世界聞名的藝術博物館中,體會到義大利的公共廁所,坐廁居然還是沒有坐墊及馬桶蓋,不由為義大利的歷史悠久文化感歎。義大利人素有羅馬帝國的傳統自大觀念,總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然而沒有坐墊的馬桶,是否能讓高傲的義大利人感到臉紅?居然義大利積極參加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大業時,義大利似乎應將公共廁所的改良包括在內呢!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 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 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