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宇涉獵》兩個獨裁者的命運(下) - umedia 優傳媒  

新聞 / 百家爭鳴
穹宇涉獵》兩個獨裁者的命運(下)
2019-06-11 07:00:00
A+
A
A-

托萊多古城的古堡,1936年這裡曾發生過激戰。金門和古堡曾結為軍事同盟。裡面還曾鑲嵌著金門贈送的銅牌。(圖/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臺灣和西班牙兩位已作古的「獨裁者」,有極為相似的命運。臺灣的「獨裁者」長期追隨國父從事國民革命,然後打軍閥,剿共黨,經過了對日抗戰及二次大戰,不僅成為全國的「最高領袖」,同時榮登世界四強之一的國際政治人物。

 

西班牙的法西斯政黨名字甚長(Falange Espanola de las Juntas de Of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 ,簡稱為Fe de lasJons,是一個極其右派的政黨,成立於1934年。中文簡稱為西班牙長槍黨。

 

該政黨是由三位強勢人士組成,最為著稱的是創黨人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Jose Antonio Primo de Rivera)。因為名字太長,西班牙簡稱他為何塞•安東尼奧。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何塞•安東尼奧不幸被共和軍俘虜,11月20日遭殺害。

 

「獨裁者」在何塞•安東尼奧遇害後,率領軍隊戰勝了共和軍,並統一了全國的各黨派,成為西班牙至高無上的「國家領袖」和「最高元帥」。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馬德里求學的時候,正是「獨裁者」統治西班牙鼎盛時期,而且和臺灣有著密切的軍事同盟關係,雙方認識到,都曾有和共產黨作戰的經歷而產生的反共理念。臺灣的「獨裁者」在大陸和共產黨的戰爭失敗後,退居臺灣,並將離大陸福建不遠的金門視為反共堡壘。

 

西班牙的內戰中,最富盛名的戰役發生在離馬德里六十公里的古城托雷多(Toledo),當地有一座西元三世紀曾為羅馬帝國的城堡。1936年的內戰時,該城堡被共和軍包圍,守城的是若瑟‧莫斯卡多‧依圖阿爾特(Col. Jose MoscandoItuarte)上校,他十六歲的兒子路易士(Luis) 被共和軍擒獲作為人質,要他向父親喊話投降。

 

依圖阿爾特上校,斬釘截鐵地命令他兒子將靈魂交給天主,然後高聲呼喊「耶穌我主萬歲」,隨即從容就義。該城堡最終得到解放,共和軍被擊退。

 

我在1963年去參觀該城堡時,發現在一座內牆上鑲嵌著一塊銅牌,仔細一看,是臺灣贈送給托雷多城堡的紀念牌,上面刻著金門和托萊多結成軍事同盟關係的詞句。時隔半個世紀,這回我和妻子在歐洲旅遊,到了馬德里後,本來產生去托萊多舊地重遊的念頭,當然其中最大的驅動力,是想去看看這塊銅牌是否依然無恙。但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歲月已經轉移了數十年,臺灣和西班牙的外交關係早已不存在,所謂軍事同盟當然也已煙消雲散,不如利用這時間,去博物館欣賞西班牙的著名藝術。

 

實際上兩位「獨裁者」對於自己統治的國土,有他們的特殊貢獻。臺灣的幾十年慘澹經營,取得了舉世觸目的經濟發展,這裡面有著「獨裁者」從大陸帶去的一大批精英的貢獻。當然臺灣的成就和西班牙相比仍差之千里。

 

西班牙在「獨裁者」的統治下,人民生活雖度著安定的生活,但是在意識形態上,還必須要和政府保持一致。我有一位同學的弟弟,因為思想激進,參加了西班牙共產黨的活動,不時向政府示威抗議,最後遭到通緝,經過了一段的逃亡流浪,最後潛赴法國。一直到「獨裁者」去世後,才得以返回故鄉。

 

我在求學時代,幾乎每週六必定在馬德里著名的波拉多博物館附近一家希宏咖啡館(Cafe Gijon),和當地作家和藝術界朋友聚會交談。那是馬德里頗盛名的文化咖啡館,每年還舉辦文學獎的頒發。我們的聚會中有一位傑出的女作家陶樂雷絲.梅迪奧.愛絲特拉達 (Dolores Medio Estrada),她的小說是以勞工階級生活為主題。為了寫煤礦工人的艱辛生活,她曾下到煤礦和礦工們一起工作,親身體驗煤礦工人的生活作息,成為她寫作的第一手資料,並獲得西班牙的重要文學獎。

 

由於她的言論極端,遭到當地政府的注意,也因為思想過於活躍而曾被囚禁,但這些都不能對她產生任何的改變。我們相識久了,漸漸地感到,作為一個外國學生,我是否會因為和她及其他藝術界人士的定期聚會而遭到懷疑?就在此時,她突然病倒,我去探視她時,只能在門外聽她嘶啞地叫著:「我無法下床開門,很抱歉。」

 

我黯然地離開她住所,從那之後,沒有再見到她,最後得到的消息是她離開了人間。在那個時代,向她一樣有思想有頭腦的人何止千萬,他們都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呼喊。

 

自1977年西班牙政府解散了西班牙長槍黨,開始實行民主制度。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奮鬥開拓,今天的西班牙已不同尋常。它成為擁有最長高速公路的歐洲國家,也擁有旅遊王國的尊稱,每年到西班牙旅遊客人人數超過其本國人口總數。

 

我曾記得在1960年時代,西班牙唯一的汽車工業是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淘汰的菲亞特500型(Fiat 500) 汽車生產線,在西班牙生產,改名為塞亞特500 (Seat 500),但西班牙人仍視為寶貝。如今在馬德里街頭見到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名牌汽車馳騁在街頭巷尾。

 

今天走進馬德里,六十年代街頭「看更人」的蹤影已不復再見,它給人的印象是繁榮而充滿活力,西班牙人的友善獲得了來自全球各地遊人的一致讚賞。西班牙人的傳統家庭觀念,幫助政府解決了失業的困擾。假如要再深入瞭解,那麼對已故的「獨裁者」,在他那個時代打下的社會道德基礎,應當給予肯定,事實上經過了四十年的慘澹經營,西班牙人逐漸對曾經有過反感,甚至抱怨,懷恨的「獨裁者」,產生了懷念和寬容。因為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有了宗教的信仰,培養出珍貴的包容情操。

 

臺灣就不同了,雖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民間流傳,但對一些政客,那種跡近黑道報復的心理始終不斷地衝擊著他們,最後成為根深蒂固的心魔。就這樣造成完全否定「獨裁者」所奠下的基礎,給外人的感覺是有欠厚道,甚至滑稽。

 

臺灣曾經的四小龍聲譽,早已成為歷史,今天的臺灣處於不同的風雨飄搖中,歸根結底是臺灣在所謂的「民主」口號下,仍處在不同的「獨裁」政治中。從白色獨裁到今天的綠色獨裁,幾乎完全發展成對人民福祉的麻木和無知。

 

這個帶有綠色的「獨裁者」,是否知道臺灣和西班牙曾經有過的軍事同盟的友好關係?如今西班牙「獨裁者」的後時代,正向著繁榮昌盛的未來前行。那麼臺灣呢?能緊跟這個曾經的反共同盟邁向繁榮的步調嗎?

 

現狀是令人擔憂的,因為當前的獨裁,缺乏寬容和理解,只是一味地製造族群間的仇恨和挑撥離間。這是真正的「民主」嗎?

 

(2019年6月7日完稿於歐洲旅途)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托萊多古城的古堡,1936年這裡曾發生過激戰。金門和古堡曾結為軍事同盟。裡面還曾鑲嵌著金門贈送的銅牌。(圖/劉敦仁提供)

 

作者/劉敦仁

臺灣和西班牙兩位已作古的「獨裁者」,有極為相似的命運。臺灣的「獨裁者」長期追隨國父從事國民革命,然後打軍閥,剿共黨,經過了對日抗戰及二次大戰,不僅成為全國的「最高領袖」,同時榮登世界四強之一的國際政治人物。

 

西班牙的法西斯政黨名字甚長(Falange Espanola de las Juntas de Of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 ,簡稱為Fe de lasJons,是一個極其右派的政黨,成立於1934年。中文簡稱為西班牙長槍黨。

 

該政黨是由三位強勢人士組成,最為著稱的是創黨人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Jose Antonio Primo de Rivera)。因為名字太長,西班牙簡稱他為何塞•安東尼奧。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何塞•安東尼奧不幸被共和軍俘虜,11月20日遭殺害。

 

「獨裁者」在何塞•安東尼奧遇害後,率領軍隊戰勝了共和軍,並統一了全國的各黨派,成為西班牙至高無上的「國家領袖」和「最高元帥」。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在馬德里求學的時候,正是「獨裁者」統治西班牙鼎盛時期,而且和臺灣有著密切的軍事同盟關係,雙方認識到,都曾有和共產黨作戰的經歷而產生的反共理念。臺灣的「獨裁者」在大陸和共產黨的戰爭失敗後,退居臺灣,並將離大陸福建不遠的金門視為反共堡壘。

 

西班牙的內戰中,最富盛名的戰役發生在離馬德里六十公里的古城托雷多(Toledo),當地有一座西元三世紀曾為羅馬帝國的城堡。1936年的內戰時,該城堡被共和軍包圍,守城的是若瑟‧莫斯卡多‧依圖阿爾特(Col. Jose MoscandoItuarte)上校,他十六歲的兒子路易士(Luis) 被共和軍擒獲作為人質,要他向父親喊話投降。

 

依圖阿爾特上校,斬釘截鐵地命令他兒子將靈魂交給天主,然後高聲呼喊「耶穌我主萬歲」,隨即從容就義。該城堡最終得到解放,共和軍被擊退。

 

我在1963年去參觀該城堡時,發現在一座內牆上鑲嵌著一塊銅牌,仔細一看,是臺灣贈送給托雷多城堡的紀念牌,上面刻著金門和托萊多結成軍事同盟關係的詞句。時隔半個世紀,這回我和妻子在歐洲旅遊,到了馬德里後,本來產生去托萊多舊地重遊的念頭,當然其中最大的驅動力,是想去看看這塊銅牌是否依然無恙。但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歲月已經轉移了數十年,臺灣和西班牙的外交關係早已不存在,所謂軍事同盟當然也已煙消雲散,不如利用這時間,去博物館欣賞西班牙的著名藝術。

 

實際上兩位「獨裁者」對於自己統治的國土,有他們的特殊貢獻。臺灣的幾十年慘澹經營,取得了舉世觸目的經濟發展,這裡面有著「獨裁者」從大陸帶去的一大批精英的貢獻。當然臺灣的成就和西班牙相比仍差之千里。

 

西班牙在「獨裁者」的統治下,人民生活雖度著安定的生活,但是在意識形態上,還必須要和政府保持一致。我有一位同學的弟弟,因為思想激進,參加了西班牙共產黨的活動,不時向政府示威抗議,最後遭到通緝,經過了一段的逃亡流浪,最後潛赴法國。一直到「獨裁者」去世後,才得以返回故鄉。

 

我在求學時代,幾乎每週六必定在馬德里著名的波拉多博物館附近一家希宏咖啡館(Cafe Gijon),和當地作家和藝術界朋友聚會交談。那是馬德里頗盛名的文化咖啡館,每年還舉辦文學獎的頒發。我們的聚會中有一位傑出的女作家陶樂雷絲.梅迪奧.愛絲特拉達 (Dolores Medio Estrada),她的小說是以勞工階級生活為主題。為了寫煤礦工人的艱辛生活,她曾下到煤礦和礦工們一起工作,親身體驗煤礦工人的生活作息,成為她寫作的第一手資料,並獲得西班牙的重要文學獎。

 

由於她的言論極端,遭到當地政府的注意,也因為思想過於活躍而曾被囚禁,但這些都不能對她產生任何的改變。我們相識久了,漸漸地感到,作為一個外國學生,我是否會因為和她及其他藝術界人士的定期聚會而遭到懷疑?就在此時,她突然病倒,我去探視她時,只能在門外聽她嘶啞地叫著:「我無法下床開門,很抱歉。」

 

我黯然地離開她住所,從那之後,沒有再見到她,最後得到的消息是她離開了人間。在那個時代,向她一樣有思想有頭腦的人何止千萬,他們都是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呼喊。

 

自1977年西班牙政府解散了西班牙長槍黨,開始實行民主制度。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奮鬥開拓,今天的西班牙已不同尋常。它成為擁有最長高速公路的歐洲國家,也擁有旅遊王國的尊稱,每年到西班牙旅遊客人人數超過其本國人口總數。

 

我曾記得在1960年時代,西班牙唯一的汽車工業是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淘汰的菲亞特500型(Fiat 500) 汽車生產線,在西班牙生產,改名為塞亞特500 (Seat 500),但西班牙人仍視為寶貝。如今在馬德里街頭見到的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名牌汽車馳騁在街頭巷尾。

 

今天走進馬德里,六十年代街頭「看更人」的蹤影已不復再見,它給人的印象是繁榮而充滿活力,西班牙人的友善獲得了來自全球各地遊人的一致讚賞。西班牙人的傳統家庭觀念,幫助政府解決了失業的困擾。假如要再深入瞭解,那麼對已故的「獨裁者」,在他那個時代打下的社會道德基礎,應當給予肯定,事實上經過了四十年的慘澹經營,西班牙人逐漸對曾經有過反感,甚至抱怨,懷恨的「獨裁者」,產生了懷念和寬容。因為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有了宗教的信仰,培養出珍貴的包容情操。

 

臺灣就不同了,雖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民間流傳,但對一些政客,那種跡近黑道報復的心理始終不斷地衝擊著他們,最後成為根深蒂固的心魔。就這樣造成完全否定「獨裁者」所奠下的基礎,給外人的感覺是有欠厚道,甚至滑稽。

 

臺灣曾經的四小龍聲譽,早已成為歷史,今天的臺灣處於不同的風雨飄搖中,歸根結底是臺灣在所謂的「民主」口號下,仍處在不同的「獨裁」政治中。從白色獨裁到今天的綠色獨裁,幾乎完全發展成對人民福祉的麻木和無知。

 

這個帶有綠色的「獨裁者」,是否知道臺灣和西班牙曾經有過的軍事同盟的友好關係?如今西班牙「獨裁者」的後時代,正向著繁榮昌盛的未來前行。那麼臺灣呢?能緊跟這個曾經的反共同盟邁向繁榮的步調嗎?

 

現狀是令人擔憂的,因為當前的獨裁,缺乏寬容和理解,只是一味地製造族群間的仇恨和挑撥離間。這是真正的「民主」嗎?

 

(2019年6月7日完稿於歐洲旅途)

 

作者簡介

劉敦仁出生於上海,幼年時隨父母遷居臺灣,在臺灣修畢大學後,負笈西班牙,專研西班牙文學及世界藝術史,後移居義大利,在梵蒂岡擔任大公會新聞辦公室中文組工作,工作結束後,入羅馬大學研習宗教考古,專題為羅馬的地下古墓。

1960年代曾任聯合報駐馬德里及羅馬特派員,撰寫歐洲文化藝術航訊,頗富盛名。

其後因工作需要,移居加拿大,先後在多倫多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西班牙文學研究,隨後在加拿大從事教學工作,並赴英國及上海等地講學逾14年。 1978年第一次作大陸之行,此行使他決定放棄教學工作,而轉為文化交流,進行美國、加拿大和大陸之間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迄今。

2012年是中華民族建立共和百周年的一年,他特地邀請了六十餘位辛亥先輩後裔執筆撰文,並彙編成民族魂一書出版,正在撰寫外交耆宿劉師舜的傳記。

加入好友
優傳媒 版權所有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著作權與轉載授權 / 合作夥伴 / 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