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召開「『公』懲會『管』很大?! 」記者會。(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預定7月2日公開審理「管中閔違法兼職案」,創下主動公審案件的紀錄。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2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政治力操作,批評蔡英文政府是「綠色恐怖」。
台大校長管中閔任政務官期間有酬為媒體撰寫論文,遭監察院以違法兼職彈劾,公懲會近日以管案屬「社會矚目重大案件」,決定7月2日公開審理。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今天召開「『公』懲會『管』很大?! 」記者會,泰鼎法律事務所葉慶元律師指出,司法院與銓敘部對於公務員兼職問題已函釋過,就算為媒體撰寫稿件、專欄,收取稿費也不算兼職。在政府明明已經做了明確解釋後,監察院卻一改過去函示,直接解釋認定管中閔兼職,違反罪行法定主義,一般民眾無法接受。
信律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王瀚興表示,公懲會曾經審理過無數「社會矚目重大案件」,例如前教育部長吳茂昆被控盜用東華大學專利案等,但無論職位與權責更大的教育部長都沒有被「公審」,為何獨挑管中閔「公審」,這明顯是雙重標準,因人設事。
國民黨立委參選人李永萍表示,公懲會變成民進黨打手,「根本是大砲打小鳥,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她解讀管案之所以要公開審理,正是因為蔡政府知道在法律上站不住腳,所以要藉由公審,操作網路引導輿論,讓公懲委員會的委員們感到輿論壓力,而做出違反自由意志的決定,也藉由「公審」來羞辱管中閔,「這是一件蔡英文想把管中閔除之而後快的案子,明顯政治力操作。」
公懲會在官網上發布的新聞稿指合議庭本於司法獨立審判的精神,認為此案有公開審理的必要。但葉慶元律師認為,公懲會更該說明,為何同屬「社會矚目重大案件」的管案和吳茂昆案卻有差別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