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長蘇嘉全宣佈通過大法官任命案。(圖/立法院提供)
優傳媒記者胡智凱/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27)日對大法官進行審查,在民進黨過半數優勢、國民黨離席抗議不投票之下,4位新任大法官分別是:謝銘洋(71票通過)、蔡宗珍(71票通過)、呂太郎(68票通過、1票反對、2票無效)、楊惠欽(68票通過、3票反對),使得15位大法官之中,共有11位是總統蔡英文所提名,完全掌握了憲法解釋大權。
總數15位、一任8年的大法官,對國家影響既深也鉅,對國家憲政有一錘定音的重要性,更是憲法價值的最後一道防線。由蔡英文所提名的11位大法官共事的期間將到2024年,另外4位在馬英任內提名的大法官,將於2023年卸任。換言之,蔡英文掌握過半數大法官席次,未來數年的憲政都掌握在這批大法官的手裡。
本次大法官人事案,外界除了聚焦各個被提名人的過往言行,也高度關注國土疆域及兩岸關係議題,儘管大法官釋字第328號認為國土疆域是「政治問題」,因而自我謙抑、不做解釋,但外界仍擔憂在民進黨提名大法官占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難保「做出新解釋推翻舊解釋」,會不會成為推動法理台獨的作為,引起各界高度關切。
面對本次大法官的人事同意權行使,由於民進黨在立法院占人數優勢,外界難以強力監督本次大法官人事案,國民黨也只能以離席不投票來抗議,但除了謝銘洋、蔡宗珍獲得無異議通過外,呂太郎(68票通過、1票反對、2票無效)、楊惠欽(68票通過、3票反對)竟都出現反對票,除非是民進黨刻意操作所謂的「不是一言堂」,否則就意味著就連綠營內部,對兩名新任大法官,也存在不同意見。
新任大法官,由左至右:謝銘洋、楊惠欽、蔡宗珍、呂太郎。(圖/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