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海率領「520農民運動」 成功爭取權益
陳婉真(右)訪問李江海先生(左)。(圖/廖建超攝)
5月20日是總統就職日,對年輕一代而言,520的諧音是「我愛你」,是很討喜的一天;對戒嚴世代而言,520代表對威權的挑戰,最典型的是1988年的「520農民運動」,以及1989年520前一天,詹益樺在鄭南榕出殯時自焚;2008年5月20日,台籍老兵許昭榮為推動關懷二戰老兵的自焚。每一件都是血淚斑斑的台灣民主運動故事,文史工作者陳婉真寫下520農運總領隊李江海的故事,也提出對520農民運動的觀察。
「520農民運動」,剛好是政府宣布解除戒嚴的第二年、是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總統的同一年。農經博士出身的李登輝,在省主席任內提倡「八萬農業大軍」計畫,結果竟然是他就任總統4個月後,中南部的數萬農民大軍上街頭。
由於解嚴不久,警民雙方都在「調適期」,警方為應付日漸增多的街頭運動,大量招募基層警察與保安警察,導致警員素質參差不齊;加上警方沿用美麗島事件的「栽贜」手法,指中南部農民在北上抗議的菜車底下藏有大量石頭等「武器」,終於演變成警察與群眾在台北街頭的短兵相接,警政署及立法院的招牌,首次被憤怒的群眾拆下來,鎮暴警察的警棍與水柱齊飛,台北縣市的橋樑全部封鎖,抗爭持續到次日凌晨,政府派出憲兵驅離民眾。
這次事件總計130多人被捕,96人被移送法辦,總領隊李江海、總指揮林國華等19人被依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至3年不等,其中林國華被打到頭破血流,送醫包紮後又直奔現場,繼續領導群眾抗爭,那畫面至今依舊令人印象深刻,史稱「520事件」。
陳婉真描述,由於政府長年漠視農民權益,許多北上打拼人士不乏農家子弟,除了520當天很多人主動加入遊行之外,事件過後引起的海內外迴響至為廣泛,學界特別發起調查,駁斥菜車上藏武器的說法;海外鄉親紛紛以捐款及辦活動等強力聲援,連遠在法國的畫家張義雄都捐畫義賣支持;最直接而明顯的改變,包括:肥料降價及自由買賣、農民保險條件放寬、提高稻榖收購價格等。
31年過去了,當年的總指揮林國華已於2016年離開人世,高齡96歲的總領隊李江海依舊健在,除了客廳懸掛他於2001年獲聘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匾額之外,很難讓人把他和當年驚天動地的「520事件」有所聯想,陳水扁擔任總統時還記得禮聘他為國策顧問,現在的執政者恐怕連李江海何許人都不知道,更別提「520事件」對台灣近代農運及街頭運動史的重大影響。
來自雲林縣元長鄉的李江海,大正13年(1924年)出生,日治末期剛好碰上他那年出生的台灣人,也開始被徵調上戰場,他被派到屏東水底寮的番仔寮訓練後,到印尼的一個小島服役,擔任機關槍射手,不久日本投降,雖然服役期間不長,卻是真刀實槍,曾經目睹同袍受傷,傷及腹部評估救不活的,憲兵教他們立即以刺刀刺死,讓同袍及早解脫;手腳受傷的,他也曾幫忙動手術。
李江海說,他曾幫一位受傷美軍醫治,被旁邊的同袍質疑為什麼要救敵人,李江海說,戰場上五分鐘前雙方是敵人,停戰後生命一樣可貴。不久他才發現他所救治的是美軍的中隊長,又不久日軍戰敗美軍來到,因為李江海救中隊長一命,全員得以保住性命。
戰後李江海回到故鄉後曾在農會任職,不久自行務農,一度從事秧苗的買賣,生活無虞。然而,他目睹號稱農業首都的雲林縣,雖然在濁水溪南岸,全縣除了二崙、西螺、大埤、斗南及虎尾等地之外,都無法獲得濁水溪水的灌溉,農民繳給水利會的水租還要外加國防捐及大井費,一口大井私人開鑿只要4萬元,水利會要價36萬元;其他如肥料換穀等不合理制度,讓農民苦不堪言;政府又要開放農產品進口,因此,台灣農權總會發起的520上台北抗議活動才能一呼百應,全台各地農民總動員。
李登輝在事前曾經找他和林國華等幹部到官邸協調,李登輝說他了解農民的困境,但他剛上任,需要給他一點時間,只能慢慢來,然而農民無法再等,協調沒有結果。
李江海說:「520雖然犧牲慘重,但是對農民的生活的確有大幅改善,最明顯的,農民保險當時只有200元,現在是每月7500元。」
由於他和林國華在地方上持續為農民發聲,兩人都成為地方黑金的眼中釘,1991年,林國華剛出獄不久,在一天傍晚前往運動途中,被不明人士砍斷右手並砍傷雙腳腳筋,因為林國華本能伸出右手去擋,傷勢更重,醫師原本研判右手要截肢,得知傷者是林國華後極力搶救,終於把右手接回去,但已嚴重變形,無法使力,林國華在台中台建組織為他辦的記者會上說,歹徒砍斷他的右手,沒關係,他還有左手,他可以練習用左手寫字、用左手繼續對抗不公不義的事,他果然說到做到,後來曾連任兩屆立委,並擔任過農委會副主委。
究竟是誰會去砍林國華?地方盛傳原因之一是時任縣長的廖泉裕想藉開發工業區牟利,另一個原因是廖泉裕假補償之名,與英泉牛奶公司串通,在發放補償費時以少報多或重複申報,林國華極力反對因而被砍。但是現在兩位當事人都已經過世,這件兇殺案也變成懸案。
而96歲高齡依舊腰桿挺直,談起往事可以連續3小時不停歇的李江海,近期因喪偶之痛更加深居簡出,他把所有當年520事件相關資料,全捐給台灣農權總會,只留下客廳幾塊匾額,訴說這段幾乎快要被遺忘的台灣農民運動史;像李江海如此豐富的國寶級人生經驗,卻未曾有人對他做任何訪問,果然台灣的農民運動史,在政客競逐大位的角力戰中,全員不屑一顧,無一例外。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