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圖/维基百科)
優傳媒記者孫愛欣/整理報導
1920年8月,日本飛行協會舉辦「第一回懸賞飛行競技大會」,一架由臺灣人駕駛的飛機,飛越日本上空,在「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兩個項目,展現高超技巧,獲取三等獎。他就是謝文達,是當時唯一以殖民地人民身份獲獎者,也是臺灣第一位飛行員。
士紳子弟翱翔天際
謝文達(1901-1983),出生於臺中豐原;其父謝春池,在1920年代初期,擔任過北屯庄協議會員(等同現今鄉鎮代表),是著名詩社櫟社成員,並與林獻堂等人交好。祖父謝道隆,曾在臺灣民主國與丘逢甲分別擔任義軍正副統領。謝家以糖產業起家,在當地有一定的聲量。
1917年6月,美國特技飛行家亞瑟·史密斯,在臺中表演,當時就讀台中一中的謝文達因此而立志飛行。兩年後,謝文達前往日本位在千葉縣的伊藤飛行機研究所學習;據《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謝文達不到一個月就可以獨立飛行。
1920年10月17日,謝文達以自購「伊藤式惠美五號」,在台中練兵場,進行首次「鄉土訪問飛行」。同月30、31日,在台北練兵場又進行兩回飛行表演,在30日的首演,碰巧遇上親王,同時也是帝國飛行協
會總裁久邇宮邦彥來臺訪視,總督府為此將該次飛行升格為「奉迎飛行」。當天,謝文達刻意表演時,向親王致意。
翌日,總督府延後表演時間,讓謝文達父子前往總督官邸與親王見面。親王致贈獎金與一只銀杯,儀式結束後,謝文達才趕赴臺北練兵場進行表演。1922 年,「東京大阪間定期郵便飛行競賽」,謝文達是參賽者中,唯一的臺灣人。此次競賽獲得佳績,時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1855-1930)下令成立後援會,為他募款購買飛機。
當時,不論是官方或民間,對謝文達的飛行,都持高度肯定;臺灣甚至還有一股「謝文達熱」。只是日本總督沒想到,這位優秀的青年,之後會跟「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扯上關係。
殖民地的民主先驅
1920年10月17日,謝文達在台中練兵場的表演結束後,便在當時蔣渭水經營的酒樓「春風得意樓」餐聚,謝蔣二人深談投緣,也觸動謝文達見賢思齊,日後更以不同的方式,投身「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1921 年由蔣渭水、林獻堂、楊吉臣與蔡焙火等人倡議設立「臺灣文化協會」,預計在 10 月 17 日靜修女子學校開設成立大會xxxx,剛好前一年謝文達舉行鄉土飛行時間相同。有一說,當時選擇10月17日,是因為謝的飛行,喚起臺灣人的民族意識。
1923 年,謝文達為了替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提高能見度,駕著飛機在東京上空拋傳單。只見印有「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委員來了!」「臺灣人呻吟於專制政治下已三十年!」「總督獨裁是立憲國日本之恥」「給臺灣人議會吧!」等等標語和訴求,飄揚在東京上空。
謝文達此舉,除了將請願運動推上了高潮,也引起了日本當局的注意。這讓替謝文達發起募款訂製「臺北號」飛機的總督田健治郎,處境極為難堪。田健治郎找了謝文達當面質問,雙方不歡而散。
與此同時,謝家經營的舊式糖廍每況愈下,謝春池決定前往大陸東北,投靠兄弟。而謝文達,隨後也追隨父親前往東北;展開了他在大陸的,另外一段曲折的飛行生涯。